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β收敛回归检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对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指数进行综合测算并分析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的框架,对1993—2012年中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该时期建筑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4.6%,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源泉,技术效率则未有明显提升;TFP的变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增长速度在2004—2007年处于最高水平,随后呈下降趋势;全国及东部、中部地区各省份之间TFP增长具有绝对β收敛,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收敛性则不显著;经济环境、行业科技能力、行业市场结构等3类因素的变动与TFP增长存在关联,其中,外资建筑企业比例指数与TFP增长指数具有最高的灰色关联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外部性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根据中国2008~2012年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所在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探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经济和创新收敛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分区域考虑,中国区域经济都呈现收敛性,且西部地区的收敛程度要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但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并不显著.同样,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分区域,中国区域创新水平都呈现收敛性,且中部地区的收敛程度要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加速了区域创新的收敛性,这一作用在西部地区尤其显著.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省180个县域单元1998~2015年的GDP和人均GDP现价数据为基础,采用象限法定义县域经济发展类型,以锡尔系数T测度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四川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县域经济呈现不同的增长类型,在省内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区内各县之间存在空间差异,保守型县域集中于西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缓慢型、活力型、滞后型县域分散在东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地区;1998~2015年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差异呈先减小后迅速增大再缓慢减小的波浪式下降态势,差异的主要贡献者是五大经济区区内差异.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文章利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测算云南省改革开放以来TFP的变动,发现云南省TFP波动很大,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状态,技术进步呈滞后状态,进而,在估计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后认为云南省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长远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1979—2016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GDP、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量数据进行分析,将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与全国GDP增长率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劳动力依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全国GDP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G)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TFPG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偏高,西部偏低。因此,全面提升中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的TFP,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运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2002~2011年10年间我国27个省份高校技术转移TFP的变动及其分解,并就纯技术效率的收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9.1%,技术衰退是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年均增长2.1%,纯技术效率提高是主要原因;10年间,技术转移效率呈现较大的时间波动和地区不平衡;纯技术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及东、中、西部呈显著收敛趋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的学习与追赶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
徐敏 《科技与经济》2010,23(1):51-54
运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1987-2007年的财政金融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金融机构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有较大差异: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东部地区明显;西部地区存在财政支农和金融信贷资金年增长率高者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中部和东部地区相反;西部、中部和东部的财政支农、金融信贷资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效应不同。平均西部最高,依次是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8.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计算了我国2003~2012年的渔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空间梯度上,在研究期间我国渔业经济的TFP的动态变化平均值为1.033,基本达到效率前沿面,其中,东部区域渔业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要优于中西部地区;时间梯度上,TFP在研究期间呈"N"形态特征,TFP指数的变动和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动呈现出相似的变动形态。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渔业经济效益,优化渔业经济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经济收敛效应及中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影响了世界南北经济收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将如何影响南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收敛呢?以2002—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为例,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β收敛性、影响β收敛的相关因素以及中国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增长受沿线周边邻居的影响非常显著。绝对β收敛速率为每年1. 27%;加入控制变量的条件β收敛模型中,资本和社会稳定指标对"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收敛的贡献为正,贸易开放度对其作用为负。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对"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收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了中国贸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时间序列的角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单位根检验,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问题。文章利用1978年到2008年省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基于面板时间序列计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结果。我们得出中国经济不存在收敛特征,而中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东部和西部接受绝对收敛而拒绝条件收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地处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才资源缺乏、科技发展落后,但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理念要求改变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因此探讨甘肃省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6-2015年甘肃省的TFP,结果发现甘肃省TFP增长率较低。意味着甘肃省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堪忧,因此基于该分析对甘肃省劳动力资源和提高TFP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种TFP增长测算方法,对我国2000年~2010年TFP增长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自2000年我国明确提出经济转型以来,TFP增长率在2003年以前出现了持续的增长,2004年以后开始下降,经济增长呈现出典型的投资驱动性特征,TFP贡献率的逐步下降,标示着我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年~2015年忻州市14个县域的经济数据,以GDP、人口数量等相关指标作为基本测算数据,通过在时间维度上采用标准差和在空间维度上采用量图分析法对忻州市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具体又以2009年和2013年为节点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2006年~2009年缓慢增长阶段、2009年~2013年加速阶段、2013年~2015年缓慢下降阶段.在空间维度上,县域经济差异比较显著,主要分为三类,其中落后类型的县域最多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先进类型分布于忻州的中部和西部,中等类型主要位于东北部.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和经济政策是影响忻州经济时空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忻州市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一些相关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利用西部四川省和东部江苏省1978~2010年物流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对西部四川省和东部江苏省的物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地区代表省份四川省和江苏省的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均存在协整关系;四川省物流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江苏省经济增长是物流发展的单向Granger原因;结合所构建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2个地区物流与经济的长期和短期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2001~2016年人口流动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础上,利用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包括人口流动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省际间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人口流动不一定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省际之间的人口流动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效应有所差异。人口主要从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其中对东部地区呈显著的正向效应,对中部地区是微弱的负向效应,对西部地区是显著的负向效应。为此,我国应当加强中西部人才引进措施,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助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DEA方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测算,并建立国际知识溢出分析框架,检验了基于进口贸易和FDI渠道的国际R&D资本对中国TFP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国内以及基于进口贸易和FDI渠道的国际R&D对TFP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对TFP进行分解,发现国内和国际R&D资本对技术进步促进作用明显,对技术效率影响微弱;人力资本对TFP促进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出发,剖析了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效率,并分析了如何通过对其效率的提升来促进普惠金融目标的实现度,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利用201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效率进行了相关测算及评价。得出的结论如下:从整体年份来看,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总体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主要依赖于贷款规模扩张所带来的技术效率改善;从地区来看,东部的效率较好,中部和西部效率较为一般,但西部的发展增速和提升空间是最为乐观的。其次,根据地区机构效率所表现出来的趋势特征作了相关的收敛性检验,发现东、中和西部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构建反映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与GIS空间表达技术,对淮海经济区内的县域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县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东部地区的发展明显高于西部地区;高水平地区极化特征明显,低水平地区和中低水平地区的分布相对集中,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联系及收敛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人均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面板误差模型等方法,对京津冀地区2007—2015年179个区县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收敛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人均GDP的空间联系强度在波动下降,而变异系数波动上升,不存在σ收敛;面板回归模型中β估计值均为负数,表明京津冀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的计量结果显示京津地区和河北省具有不同的收敛速度,并且控制变量对经济收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单元,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以及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等方法,对四川省2002年—2017年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四大区域中川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差距最小,川中地区的旅游经济差距较大,川南-川东地区以及川南-川中地区旅游经济区域间差距较小,而川东-川西地区区域间差距较大,旅游经济区域差距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距;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呈现σ收敛,川南地区、川中地区和川西地区σ收敛,川东地区则存在σ发散;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上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显著的条件β收敛,但川西地区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