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研究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的影响。采用5-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高脂饮食组(100只)和正常饲料组(100只),采用高脂饲料(40%脂肪比)诱导大鼠肥胖模型,连续喂养14周。动态检测(第0、4、6、8、10周)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经HE染色后,检测股骨骨髓腔中脂肪细胞数目及形态变化,同时测量其直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第十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均进入平台期,体重不再增加。肥胖组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始终高于正常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大鼠高脂饮食前6周骨髓腔内仅发现少量脂肪细胞,6周后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开始增加,但始终少于正常大鼠,各检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细胞直径测量结果显示,肥胖组大鼠脂肪细胞直径出现了双峰趋势,从第0周到第2周逐渐增大,且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到6周降低,且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6周到第8周再次逐渐增加,此时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8周后,再次下降,直径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数目及直径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肥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性,而这种影响的差异可能与高脂饮食导致的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脂肪量和肥胖相关(FT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超重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检测489名研究对象(252例超重肥胖患者和237名对照)FTO基因rs9939609、rs1421085、rsS050136的基因型。结果显示:1)rs1421085CC基因型频率肥胖组为7.2%,超重组为4.4%,对照组为5.6%;rs8050136AA基因型频率肥胖组为6.3%,超重组为5.8%,对照组为5.9%;rs9939609AA基因型频率肥胖组为6.4%,超重组为4.3%,对照组为5.6%。所检测3个位点的各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rs1421085、rs8050136、rs9939609的超重+肥胖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rs1421085TT基因型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FPG)与CC+T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但在其他相关代谢指标中与CC+TC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8050136、rs9969309各基因型在肥胖相关代谢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FT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9939609、rs8050136、rs1421085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超重肥胖不存在相关性。除rs1421085TT基因型FPG与AA+T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位点多态性对代谢指标影响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用高热量脂肪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2型糖尿病组与FGF-21治疗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测定三组问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葡萄糖糖、胰岛素、FGF-21、脂质产物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FFAs)、甘油三酯、FGF-21及氧化应激指标平均水平较其他两组显著增高(P〈0.05)。FGF-21治疗组血糖、胰岛素、FFAs、甘油三酯及氧化应激指标平均水平较2型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FGF-21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心肌氧化应激状态,并参与调控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价铬、左旋肉碱以及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分为6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2组高脂肥胖组;3组高脂运动组;4组高脂铬运动组;5组高脂铬肉碱组;6组高脂铬肉碱运动组,每组10只。大鼠高脂饮食,经灌胃给予有机铬(吡啶甲酸铬,按照4mg/kg体重/天)悬浊液和左旋肉碱水溶液(按照100mg/kg体重/天)治疗八周后,用试剂盒测定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各组均自由进食。大鼠运动采用跑台训练(相当于65%-75%VO2max)每周5次,共八周。结果:实验8周后,高脂铬肉碱运动组大鼠体重、脂肪量、脂肪率、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肥胖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机铬、左旋肉碱以及有氧运动三者结合能明显影响高脂饮食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大鼠的脂肪代谢,效果优于运动组,以及单纯补铬肉碱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啶甲酸铬以及有氧运动对于肥胖大鼠体重及血脂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给予8周的高脂饮食,随机分为4组,为安静普通饲料组(AP)、安静高脂组(AG)、高脂运动组(GS)和高脂+铬+运动组(GGS).观察大鼠体重、附睾脂肪以及肾周脂肪、LDL、HDL、TG、TC水平的变化.结果:高脂+铬+运动组(GGS)大鼠的体重、附睾脂肪以及肾周脂肪、LDL、HDL、TG、CHOL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结论:吡啶甲酸铬与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大鼠肥胖以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6.
万明  刘红梅  吴燕倪 《科技资讯》2014,(31):194-194
目的观察胡芦巴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研究胡芦巴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2只SD雄性大鼠应用1%链脲佐菌素(STZ)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13周后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胡芦巴干预组,以12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给药组大鼠给予胡芦巴每日固定时间连续灌胃2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用自来水连续灌胃2周,至第14周结束。第14周结束时,检测3组大鼠的血糖、体重、血肌酐、血尿素氮。取肾组织,制石蜡切片做PAS染色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形态学变化。取10%肾皮质组织匀浆后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足大鼠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显著升高(t=-50.018、-19.376、-19.613,均P〈0.0167),胡芦巴干预后,给药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比糖尿病足有好转趋势(t=7.625、8.453,均P〈0.0167),而给药组体重和血糖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2、1.764,均P〉0.0167)。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MDA水平明显增加(t=-10.542,P〈0.0167),而SOD、CAT水平降低(t=8.018、8.167,P〈0.0167);而与糖尿病足相比,给药组SOD水平升高(t=-12.203,P〈0.0167),MDA水平降低(t=4.368,P〈0.0167),两组CAT水平无统计学意义(t=-3.029,P〉0.0167)。肾组织切片显示对照组大鼠基底膜完整无增厚,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系膜细胞增生,给药组较糖尿病组减轻。结论胡芦巴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短、长期应用rhCNTF对谷氨酸钠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机制,为新药开发提供药理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建立谷氨酸钠(MSG)大鼠模型。3月龄时将肥胖动物随机分10组,长、短周期各5组分别给药。长周期连续给药33 d,短周期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24 h后空腹断头,取生殖器周围同一部位小块脂肪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做光镜检查(400倍),取三个视野计数全视野脂肪细胞数并计算平均值;取空肠固定于电镜液,电镜扫描观察空肠绒毛密度及相对吸收表面积大小。结果 1)造模:正常大鼠体质量为(189.40±38.72)g,谷氨酸钠肥胖大鼠平均体质量为(246.72±36.67)g,(P〈0.001);LI(Lee's指数)分别为289.27±9.05和304.42±9.64(P〈0.001)。说明造模成功。2)药物实验结果中,短周期给药组:高、中剂量组脂肪细胞体积变小,高剂量组空肠绒毛密度下降,相对吸收面积减小(P〈0.01或P〈0.05);长周期给药:高、中剂量组脂肪细胞体积变小,空肠绒毛密度下降,相对吸收面积减小(P〈0.01或P〈0.05)。结论每天皮下注射rhCNTF 30~300μg/kg使谷氨酸钠肥胖大鼠的脂肪细胞变小,减肥作用与减小空肠绒毛膜吸收面积有关,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Mi RNA-126表达和骨骼肌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笼中饲养,适应1周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大鼠给予15周高脂饮食建立肥胖模型。肥胖诱导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WT);WT+运动组(WTE);肥胖对照组(OC)和肥胖+运动组(OE)。运动组大鼠进行跑台运动,每天40 min,每周5次,共8周。结果与WT组相比,OC组大鼠比目鱼肌毛细血管稀疏。WTE组毛细血管/肌纤维比率增加约40%,OE组比率与WT组无统计学差异。与其他三组相比,OC组骨骼肌VEGF,PI3K和e NOS水平降低。OE组这些蛋白水平与WT组相似。OC组Mi RNA-126水平降低,PI3KR2水平升高。运动组(WTE和OE)Mi RNA-126表达水平升高,PI3KR2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导致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稀疏,这可能受Mi RNA-126水平下降和PI3KR2增加的调节。运动恢复Mi RNA-126水平和VEGF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玉液汤疗效及其降糖的分子机理。方法:用佐脲链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与蒸馏水、玉液汤和消渴丸,观察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和肝脏胰岛素受体、受体底物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注射SMZ后动物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两组均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增加糖尿病大鼠肝脏IR、IRS-1m RN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玉液汤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提高胰岛素水平,其机理可能是影响胰岛素受体-受体底物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讨高脂血症大鼠(Rattus norregicus)肾脏中Angptl4的变化及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G)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HG)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辛伐他汀组(SG)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10mg·kg^-1·d^-1水溶液灌胃。分别于第4、6、lO周时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检测大鼠24h尿蛋白及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肾小球的损害,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Angptl4蛋白分布及表达。结果显示,于第4周开始,HG组和sG组大鼠血清TC和LDL-C水平升高。实验第10周时,HG组和SG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升高;大鼠肾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显示:肾小球呈轻微分叶状,系膜区增宽和基质增多不明显,但肾小球内有较明显的空泡变性,SG组大鼠的病变明显轻于HG组;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查发现,大鼠肾脏Angptl4明显增多,SG组的表达较HG组有减少。研究认为,高脂血症可引起肾脏肾小球明显病变,可能是肾小球内的足细胞分泌Angptl4的增多引起;而辛伐他汀则可能使高脂饮食时足细胞分泌Angptl4减少,从而减轻高脂血症时肾小球受到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建立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选SD大鼠,先喂以高脂高果糖饲料4周,导致胰岛素抵抗,继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腹腔注射1次,2周后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后4周,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注射STZ后,大鼠血糖、血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结论本实验为糖尿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稳定性与耐受性。方法采用连续4周喂养高脂饲料后,空腹一次性注射25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结果造模7 d后血糖值均高于6.78 mmol/L。持续观察22 d,血糖值后期略有波动,但稳定性与耐受性良好(均高于6.78 mmol/L)。结论采用高脂饮食,联合空腹一次性注射25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能成功建立Ⅱ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该方法建立模型简单、用药量小,有良好的稳定性与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源性肥胖对SD大鼠生殖能力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6周龄的SD雌性大鼠,采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饲喂2周,根据体质量选择肥胖倾向的大鼠20只作为肥胖组(OG组),同周龄的另2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NG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和普通饲料饲喂6周后,与雄鼠合笼交配1周,继续喂养直至孕鼠分娩。观察交配前的体质量和Lee’S指数,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瘦素(1eptin)和雌二醇(E2)的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率、平均子鼠数量和平均鼠出生体质量。结果饲喂6周后OG组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高于NG组(P〈0.叭);OG组大鼠妊娠率明显低于NG组(P〈0.01);OG组大鼠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NG组(P〈0.01);OG组大鼠血清leptin水平较NG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的SD大鼠食源性肥胖模型,其生殖能力降低,可能与leptin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雀麦膳食纤维粉(Oats dietary fiber bran,ODFB)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模型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Wister大鼠50只(体质量为194.5±5.3g)随机分5组,每组雌雄各半:A组为阴性对照组,10只,喂饲基础饲料;另40只为糖尿病模型组,制成T2DM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B,C,D,E 4组.每组10只即.B(糖尿病对照组即阳性对照组)组继续喂饲高糖、高脂饲料,C,D及E组喂饲分别加入含DF30%、40%和60%的ODFB高糖、高脂饲料,8W后观察DF对大鼠糖代谢、脂代谢和食物利用率的影响.结果①与B组相比,C,D和E组动物食物利用率明显增加;②三个剂量组均有明显的降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id-cholesterol,LDL-C),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HDL-C)水平的作用,而D,E作用更显著;③与B组比较,C,D,E三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少;D,E两组血糖水平已接近阴性对照组(A组)水平.结论一定剂量的ODFB有改善T2DM大鼠模型食物利用率、降糖和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川芎嗪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选择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组和治疗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发糖尿病。HE染色观察股骨头结构变化;Van Gieson氏染色法观察骨胶原纤维;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醛糖还原酶(AR)、骨羟脯氨酸(B-HYP)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含量。结果,DM模型组大鼠AR和PTH含量显著增高(P〈0.01),B-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胶原纤维减少,川芎嗪可逆转上述改变(P〈0.01)。结果表明,川芎嗪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的高脂饲料配方对复制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配方1~9饲料组,10只/组,基础饲料组大鼠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配方1~9饲料组大鼠每天给予相应饲料配方喂养,连续4周。于第2周末、第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于试验结束,测定肝脏系数和脂肪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与基础饲料组大鼠比较,各配方饲料组均能降低大鼠平均日摄食量,升高大鼠血清TC、LDLC含量,增大肝脏系数,加重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见对血清GLU含量有影响;各配方饲料组间比较,配方1饲料组可以明显提高血清TG含量水平(P<0.05),配方4饲料组可以明显提升血清TC、LDLC含量水平及增大肝脏系数(P<0.05),配方7饲料组引起大鼠平均日摄食量减少幅度最少(P<0.05)。结论 9个配方饲料均能复制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其中,配方1更有利于提高血清TG含量,配方4更有利于提高血清TC、LDLC含量,引起肝脏病变更明显,配方7最适合大鼠口感,对大鼠体质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川西獐牙菜醇提物对小鼠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采用脂乳剂及饲料灌胃造模,连续喂养29天,分别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结果:喂养29天后,阳性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对高脂模型血清的影响,表现为在TC水平上,分别极显著(P〈0.01)降低了约37%、51%、50%和70%,在TG水平上,分别极显著(P〈0.01)降低了约36%、50%、24%和12%,在HDL水平上,分别提高了约19%、5%、12%和14%,在LDL水平上,分别极显著(P〈0.01)降低了约36%、12%、18%和33%.结论:川西獐牙菜醇提物对小鼠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大鼠肝纤维化-肝癌模型并动态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生过程中的病理形态特点.方法 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间断喂养SD大鼠诱发肝癌,对大鼠肝脏在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用药第4周后,肝细胞点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8周时,肝细胞严重脂肪变性、灶性坏死,门管区出现纤维组织增生;9-12周时,增生的胶原束包绕并分割肝小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假小叶形成;15周后存活大鼠均形成肝癌,肝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团块状,诱癌组为100%成癌(8/8).结论 成功建立从肝纤维化发展成肝癌的动物模型,设立间歇期提高了大鼠癌变末期的成活率,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发展进程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