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课,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学科特点,是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课程.探讨"中国地理"研究性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开阔学术视野,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科的知识,为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进一步学习提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高中地理教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知识框架,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的方向性,符合世界地理教学发展的潮流;高中地理教学从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出发,突出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学和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基础教学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深远;新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是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以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宗旨,构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主要从高校管理部门引领护航、双导师"联合培养"、培养基地助力三大模块入手,改革过去高校"一厢情愿"的联合培养机制,深化联合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从发展角度分析,其硕士学位点名称、内涵的演变有利于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归属与发展优势.在归属于教育学这个大的学科门类之下,也可以作为一种实践来改善师资游离状态,促进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如江西师范大学成立"大教育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依托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建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等都是很好的实践尝试.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课程与教学论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上拓展其功能,促进课改走向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也为课程与教学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空间,其学术研究群体不断壮大,成果也越来越丰富.面对学科发展新需要,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知识面,促进学科间的联系、交流和沟通,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效益,研究生培养模式也有待积极探索,形成课程与教学论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新时期四个发展阶段。反观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今后对学科性质应有科学的表述,要进一步夯实和深化理论基础,应加强课程研究,重构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加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在地理课堂中。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此外也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要求教师及时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教学方式,努力开展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主要涉及民主氛围的营造,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挖掘和应用,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通过这些改变,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调研高师院校地理实验室和中学地理专用教室的基础上,通过笔者主持地理教学论实验室建设的实践,探讨了地理教学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布局设计;笔者认为要转变观念、重视地理教学论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建设是地理教学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地理教学论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标准化和严格管理是充分发挥地理教学论实验室作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由于它纵览自然与人文两面,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刘澍 《天津科技》2014,(5):22-24
介绍了地理教师如何立足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地图、环保、生态建设等资料载体创设多样的地理教学活动,阐述了在活动中如何强化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对所获得的地理信息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探讨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归纳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地理是中学的一门基础课。它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各门学科,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是为了完成中学教育的总目标而开设的。中学地理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中国的、世界的以及整个地球的地理基础知识;获得运用地图、地理观察,气象观测等地理的基本技能;培养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完成这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既要注意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学生的智力的开发及能力的培养。万里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  相似文献   

11.
地理课例研修是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重要形式,有必要推动研修成果的课程化.课例研修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在选择课例研修的案例时,应覆盖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作用,满足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分别构建初中和高中地理的课程体系.课程的组成内容包括教学团队组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实践等.  相似文献   

12.
课改背景下高师地理专业新型教学实践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地理教学实践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安徽师范大学近5年地理教学实践现状调查表明,目前高师地理教学实践模式在时间安排、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选择等方面存在众多问题.因此,针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和高师地理实际,从实习时间、教师遴选、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的选择(PDS)、课程安排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构建全程-互动式的新型教学实践模式,对培养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理课程是贯串于基础教育与高校地理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承担着地理国情教育的重任。因此,系统建设该课程不仅是国家的需求,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自1995年以来,通过多所高校联合攻关,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多媒体和多尺度两个视角,构建了中国地理课程六个系统工程,分别是中国地理系列教参(教科书、光盘)、《中国地理图集》、中国地理课程网站、中国地理网上课堂、《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中美地理比较》。这些工程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延伸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的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一些高校的地理、经济、外语等非旅游专业乃至跨专业的公共选修课也开设中国旅游地理。为使其教材能更好的直接服务于中国的“旅游强国”、“人才兴国”战略,特结合杨载田教授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三版)的创新特色,就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体系、教学区划体系、图像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研究核心的地理学,善于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于根据地理环境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即施行地理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工程已经成为地理学应用方向乃至理论方向的一个重要(潜在)范畴。文章从地理工程的涵义、地理工程的基本原理、地理工程的基本内容、地理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地理工程的事例论述了地理工程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顺应大学生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时代要求,《计量地理学》由过去讲授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为实践课程。依据《计量地理学》自身学科发展及学习思维认知理论,提出新的分段式课程教学方案:讲授—验证学习阶段、启发—引导学习阶段、指导—自主学习阶段、评测—互助教学阶段以及综合应用阶段。实现了从知识讲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以实现实践课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教育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优化,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存在无法深度达成高师教育目标,严重滞后于世界教师教育发展潮流,难以有效回应素质教育对优质教师的深切呼唤等弊端。主要原因在于重学术轻师范,课程门类少、课时少、形式单一和教育类课程自身的问题等。我国教育类课程体系重建的策略应从全面更新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新的教育类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教育类课程体系优化和改革必须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等方面着手,探索教师教育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8.
乡土地理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单元,是学生熟知的区域地理知识,具有地方性、综合性、实践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等特性.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乡土地理教学现状,教师应按照乡土地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乡土环境的认识和乡土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中地理学科的改革要革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展示办学质量的重要平台。会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与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相一致。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存在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缺乏激励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度不够,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应夯实理论基础,强化技能训练,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健全奖励机制,激发师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创造实训机会;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