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面向对象Petri网技术在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对象Petri网将面向对象技术与Petri网相结合,利用对象的封装及继承等特性,降低了所建立系统模型的结构复杂性,增强了其可重用性和可剪裁性.系统的面向对象Petri网模型(OOPN)由对象模型(OPN)及对象联系模型(OCN)组成,前者描述对象内部的状态变化细节及与外部联系的接口,后者描述系统中各对象间的联系.分析了面向对象Petri网技术在各种复杂系统建模问题中的应用,并以电梯群控系统的建模为例,从电梯群控调度的角度,详细给出了OOPN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基于混和Petri网的公路仿真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公路仿真系统是连续变量动态系统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混杂系统。通过分析公路仿真系统的混杂特征,在基于Multi—Agent的仿真框架下,提出利用混和Petri网描述系统中离散事件和连续变量相互作用的观点。在传统混和Petri网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时变特征的推广混和Petri网模型,并建立了基于推广混和Petri网的公路仿真模型体系。将该模型体系应用于驾驶员速度控制过程。应用结果表明,仿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控制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结合模糊时延Petri网、连续Petri网和模糊推理Petri网这3种Petri网的优势构造了模糊混合Petri网,以此来建立一个FHPN模型并把它用于道路交叉口交通流信号实时控制.通过实例仿真分析了FHPN模型的有效性,能够实时控制交叉口的运行情况,最大程度地利用道路资源且大幅度地降低了交叉口的停车次数.  相似文献   

4.
对象Petri网模型的复杂度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对象Petri网模型的复杂度,实现对模型复杂度的量化度量,提出了一套模型复杂度度量集。对象Petri网具有面向对象的特性,可以较好地满足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建模。通过将面向对象的设计度量的相关思想引入到对象Petri网模型的复杂度分析中,并结合Petri网的结构特点,从继承、多态、封装等面向对象特性以及判定、并发等Petri网结构特性等方面考虑,提出了适用于对象Petri网模型的复杂度度量集,给出了相关度量的形式化表述,并结合例子进行了分析说明。结果表明,提出的度量集能够有效地反映出面向对象Petri网模型的复杂度,可以为软件建模提供行之有效的度量。也为利用对象Petri网进行软件建模以及面向对象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属性抽取与整合的Petri网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感觉神经检测机制融合于Petri网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属性抽取与整合的感觉神经检测Petri网模型,使得Petri网更加适合于对神经思维的描述,提高了系统的智能行为。  相似文献   

6.
基于Petri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可靠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UMT)可靠性分析的Petri网模型(hierarchical object—oriented petri net,HOPN).该模型将UMT分为多个对象类,各对象类的Petri网采用库所替换方法逐层嵌套细化,拼装后组成UMT可靠性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7.
将感觉神经检测机制融合于Petri网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属性抽取与整合的感觉神经检测Petri网模型,使得Petri网更加适合于对神经思维的描述,提高了系统的智能行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基于Petri网的维修事件仿真系统运行过程分析,确定其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能力。开发了仿真对象模型(SOM),并对其信息接口进行了改造。从而实现了Petri网仿真模型与RTI运行支撑环境的无缝连接。探讨了Petri网仿真模型改造为HLA成员的关键技术,为后续开发HLA环境下的Petri网仿真模型集成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增加Petri网标识的冗余度基础上,通过构造监督矩阵和冗余矩阵,提出了具有自校正能力的Petri网模型;给出了Petri网有效的递推寻错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和纠正Petri网中出现的故障,而且可以给出实际对象网络中与故障相关的进程;利用不间断电源的Petri网模型验证了递推寻错法的正确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面向对象Petri网的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建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Petri网技术和O-O技术结相合,利用消息驱动机制反增强其描述能力而形成对象Petri网(OOPN),它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建立系统整体框架,用有色Petri网描述对象,对消息驱动机制对象间传递消息,能较好地将0-O技术和Petri网结合起来,以实现仿真建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商丘公路建设的特点、面临的形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路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公路建设等级、建设重点项目快速通道、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提高公路建设科技含量、实现村村通公路、推进公路养护体制进一步改革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上液货补给方案的决策问题,采用加权法建立多目标决策数学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约束条件的权重矩阵。引入排列组合等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出可行的补给方案。分别通过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与PSO粒子群优化算法带入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迭代计算直到获得最优的补给方案。通过实际被补给需求给定的液货量,利用上述方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可以快速准确地提供补给方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客运交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系统构成及其服务特性,探讨了道路客运管理体制、行业发展规划及引导政策、运力分布、线路布局、站场布局、服务水平及路网建设等因素对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的作用。针对西安市近郊道路客运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理顺管理体制、制定适时的行业政策是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宏观基础;均衡运力运量、优化线路和站场布局、规划合理的服务水平、完善路网和道路设施是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的客观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哪些原则,值得人们去研究。以盐城市区的道路交通状况为例,探讨了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道路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使城镇演变过程中道路网布局规划方案更为合理,简化布局评价、优化、调整的程序,以城镇规划年利用道路网出行的交通费用与规划所需投资建设总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城镇用地规划和道路网设计一体化多目标决策模型.根据遗传算法对该模型条件与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对目标函数进行了简化,给出了具体算法及分析过程.仿真实例分析表明,该决策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能生成多套道路网布局规划方案,规划决策者可依据多准则决策方法或不同优化目标,选择适时的道路网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最优路径规划是车载导航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而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在于构建道路网络的拓扑结构.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利用MapInfo对道路网络进行分层处理,添加道路的等级、方向等与导航密切相关的属性信息;再通过MapX控件及其基本分析函数,在Visual C++6.0平台上完成道路网络的预处理;最后按层次提取道路的交叉口、路段的拓扑信息和属性信息,并自动存储于Access数据库中,以便供最优路径规划计算所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分层抽象处理之后,重建的高层路网数据规模骤减,这为路径规划的实时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道路三维建模方法只能实现道路模型与地形模型在外观上的整合,其内部关系是完全割裂的.深入研究了一种建立道路三维整体模型的方法.首先将设计点(特征线)与地形点(特征线)整合,形成原始点(特征线)集合.针对原始点集采用逐点插入算法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再依据约束边将初始三角网调整为约束Delaunay三角网,由此得到外观与内部拓扑关系均为整体的道路三维模型.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整体性好、网形优、速度快的优点.图6,参11.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双曲索网结构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复杂的施工方法,基于索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提出了双曲索网结构张拉施工的数值计算方法,开发了施工过程分析软件.以国内首例双曲索网结构体系--中国航海博物馆双曲索网幕墙体系缩尺模型为例,对2种不同的张拉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通过缩尺模型试验对索网结构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张拉试验,模型试验验证了索网张拉完成以后的形态满足设计要求,试验结果证明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可以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实际结构的施工张拉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张拉方案.  相似文献   

19.
道路施工测量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道路施工测量中控制网的布设及用偏角和弦长进行圆曲线详细放样的方法。该方法计算简便,测设快速。适合于公路,铁路及有特种曲线的建筑物的平面定位。  相似文献   

20.
针对抽放回采工作面瓦斯,沿回风顺槽施工尾巷有困难,或者切眼对接过程中不利于回顺钻孔搭接等存在的问题,采用工作面附近第三方巷道(皮带巷、运输行人巷、回风巷等)向采空区打导入钻孔,使采空区的瓦斯经导入钻孔导入第三方巷道,形成一种三方导入的抽放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同时也为沿运顺施工尾巷能否达到预期抽放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