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电压型逆变器的无差拍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阐明了无差拍控制电压型逆变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控制方案的特点。通过对闭环系统极点,零点分布的分析,得出了系统鲁棒性较差等结论,对可以提高系统鲁棒性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型Boost逆变器滑模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由双向Boost变换器组成的新型逆变器.该逆变器采用了两组独立对称的双向Boost电路,结合滑模控制策略,实现高性能的交流信号功率放大.给出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对新型Boost逆变器拓扑进行了小信号建模和开环分析,并给出了滑模控制方案.滑模控制方案能有效克服系统参变量变化和外部扰动,充分发挥了快速响应和鲁棒性强的优点.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基于互质稳定因子描述的一类结构未建模动态系统提出一种控制器设计方案.在算法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变结构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文中证明了所提方案能保证系统的全局输出有界稳定,并对系统的动态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非线性系统的具有自学习模糊控制机制的改进滑模控制方案,该方案能综合模糊控制和滑模控制的优点来取得快速、精确的响应和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并采用自学习机制来修正模糊规则库,同时提供了稳定性证明.最后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系统输出及输入控制量波形.结果表明,此法具有响应快、稳态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在变结构控制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惯量强鲁棒控制方案.从李雅普洛夫稳定性理论出发分析了这种控制方案对转动惯量的鲁棒性,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并指出它在工程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仅利用位置测量信息的机器人滑动模跟踪控制方案使机器人跟踪给定轨迹.整个控制器分为两部分:仅利用位置反馈的控制器和变结构滑动模控制器.由位置反馈实现的虚拟速度反馈实质上是一种动态补偿器,而变结构滑动模控制方案则主要用来消除或抵消系统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达到提高系统鲁棒性的目的.在上述控制器控制下,系统的输出跟踪误差可以渐近收敛到零.利用边界层控制方案可消除或减弱滑动模控制中经常出现的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压电材料的振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压电材料作为传感器和作动器,建立了柔性四连杆机构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控制系统的模型;根据控制系统的特点,采用了内模控制策略,并在具体实施中,增加了参数辨识环节,使得控制器对于机构转速变化具有鲁棒性.将控制方案实施到柔性四连杆机构振动主动控制实验之中,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的混沌系统的无抖振滑模控制问题.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动态滑模面和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使得受控混沌系统能追踪任意参考信号.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通用性.数值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300 MW单元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300MW单元机组已有的3种协调控制方式,运用Matlab工具对其主控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了3种控制方式的调节器、前馈控制器的参数整定范围和最佳整定参数.仿真研究表明,这3种控制方案均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且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球磨机制粉系统具有大惯性、大时滞和强耦合等特点,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本文分析了球磨机制粉系统的动态特性,并为其设计分散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案。该方案综合分散控制和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优点,结构简单,不依赖于对象精确模型,可以对被控对象中存在的耦合、干扰和不确定性等进行估计并补偿。根据实际现场要求,对球磨机制粉系统进行设定值跟踪实验、输入扰动实验和性能鲁棒性实验,并比较所设计方案与PID方案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分散线性自抗扰控制具有更强的解耦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且性能鲁棒性更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布式多真体(Agent)系统的鲁棒性归约模型,将分布式人工免疫系统看作理想的分布式多真体系统,从而把分布式人工免疫系统的鲁棒性分析问题归约为其各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的鲁棒性分析问题。人工免疫系统包括正常模型建模模块、自体/异体检测模块、已知异体识别模块、未知异体学习模块、异体消除模块和受损系统修复模块。用问题归约法分析人工免疫系统的鲁棒性后,建立人工免疫系统的鲁棒性归约模型,用各个模块的鲁棒性判据和模块之间免疫控制过程的鲁棒性判据表示分布式人工免疫系统的鲁棒性判据。经定理证明,鲁棒性归约模型能分解和简化分布式人工免疫系统的鲁棒性分析问题,通过各个模块的鲁棒性分析问题求解实现该问题的最终求解。因此,分布式人工免疫系统的鲁棒性归约模型是有用的鲁棒性分析工具,为复杂人工免疫系统的鲁棒性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初步研究了多变量离散系统以灵敏度函数的l ̄1范数为性能指标的性能鲁棒控制问题。证明了严格因果系统在达到了最佳稳定鲁棒的同时也达到了最佳性能鲁棒;对l ̄1最佳稳定鲁棒问题给出了求解方法及证明。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交网络的鲁棒性是考核城市公交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其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提出评价和优化措施。本文基于二分图模型,构建了城市公交系统的公交原始网络模型、公交站点网络模型和公交线路网络模型,定义了城市公交网络的拓扑结构鲁棒性指标,提出了针对大规模网络的鲁棒性分析的快速算法。最后以北京市公交系统为例,对三种公交网络模型在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下的鲁棒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声学可靠性有时随着声学稳健性的提高而降低的情况,研究了基于声学可靠性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声学稳健性设计方法.将管道声学理论、可靠性设计理论和稳健性设计理论相结合,以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声学可靠性分析为前提,进行了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声学稳健性优化.通过基于声学可靠性的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声学稳健性设...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交网络的鲁棒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交网络的鲁棒性是考核城市公交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提出评价和优化措施.文中基于二分图模型,构建了城市公交系统的公交原始网络模型、公交站点网络模型和公交线路网络模型,定义了城市公交网络的拓扑结构鲁棒性指标,提出了针对大规模网络的鲁棒性分析的快速算法.最后以北京市公交系统为例,对3种公交网络模型在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下的鲁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公交网络与随机网络相比,对于随机攻击方式的鲁棒性差别不大,但是对于按度数和按介数的攻击方式的鲁棒性要差于随机网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鲁棒性评估方法不能定量给出评估结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鲁棒方法的控制律鲁棒性定量评估方法。首先确定水轮机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并确定参数的摄动范围、置信水平等;然后对系统进行蒙特卡洛仿真,得到阶跃响应曲线簇并绘制性能指标的累计频率曲线;最后计算性能指标的可接受概率、样本均值等统计量,实现鲁棒性的定量评估。以紧水滩水力发电厂水轮机调速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基于PID和模糊内模的调速系统控制器,并用上述方法对两种控制器的鲁棒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模糊内模控制器的鲁棒性更优,与概率鲁棒的鲁棒性评估结果一致,验证了概率鲁棒对控制律鲁棒性定量评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鲁棒控制算法的保守性,提出一种概率范式下评价参数不确定控制系统鲁棒性能的方法。该方法能以累积频率曲线的形式直观地对任意性能水平下不同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进行比较;同时,针对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一种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器,并运用上述评价方法将其与传统的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器的鲁棒性能进行对比。仿真结果显示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器具有更为优越的鲁棒性能,同时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系统鲁棒性能评价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多非线性区间Lurie系统的鲁棒绝对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了关于模型变化的具有多非性的区间Lurie控制系统的鲁棒绝对稳定性。用Lyapunov函数方法和区间分析技术,得到了区间Lurie系统鲁棒绝对稳定的一些分条件。这些条件减少了绝对稳定鲁棒检测的保守性。这些鲁棒分析方法是基于区间矩阵的鲁棒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克服传统鲁棒控制算法的保守性,提出了一种概率范式下评价参数不确定控制系统鲁棒性能的方法。该方法能以累积频率曲线的形式直观地对任意性能水平下不同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进行比较;同时,针对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器,并运用上述评价方法将其与传统的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器的鲁棒性能进行对比。仿真结果显示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器具有更为优越的鲁棒性能,同时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系统鲁棒性能评价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文献[1]中所述的自适应鲁棒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证明了当被控对象存在高频寄生模型和外界振型不可测干扰时的稳定鲁棒性定理,文中利用反馈系统无源性定理得到了在一定条件下自适应控制系统将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