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土地开发生态适宜度分析是生态工业区规划的重要基础.基于GIS和RS技术,通过水土保持与地质安全、工程建设适宜度分析、建设用地适宜度、自然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对三明市荆东生态工业区土地开发生态适宜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现状土地自然禀赋条件较好的用地面积比例为34.95%,需经较大规模工程改造可用于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约49.3%;位于地质灾害潜在风险高易、中易发生区的不适宜进行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5.6%.在土地开发适宜度分析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为研究区域,对土地复垦潜力补充调查、适宜性评价、潜力分级及其测算方法、潜力的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晋城市城区被破坏的土地面积为1605.94hm^2,可复垦面积为1442.79hm^2,为今后复垦规划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从干旱区叶城县2000、2005、2010、2015年4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中提取2000—2015年的叶城县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借助RS与GIS,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转移矩阵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得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因素,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研究区域的总面积为13032.88 km~2,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特征主要表现为交通用地、建设用地与绿地的面积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而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缩小趋势。(2)利用转移矩阵可知该区域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主要来自于绿地和未利用地。(3)从破碎度来讲,未利用地、水域和绿地相较于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程度要低,斑块密度减少,伴随景观异质性也降低。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该区域15年的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和服务设施等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排除A类基本农田和高生态敏感区的前提下,进一步考虑区位、社会和服务功能,选择出适宜建设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奉贤区适宜进行开发的用地面积占18.88%,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的用地面积占8.20%,不宜作为城镇居住区用地面积占14.92%,需要对敏感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区域占26.52%,另外有31.49%的区域为基本农田,禁止进行开发.为奉贤区滨海生态区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整体人居空间布局优化和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响应中国土地精细化转型,提高土地利用演化探测方面的时空精度,厘清土地利用时空异质性,对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采用土地转移矩阵、生态质量模型对1990~2020年间山东省土地利用空间演化与生态质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结构改变较为明显,以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及林地为主.面积净增长的主要有建设用地及水域,面积净减少的主要有草地、土地、未利用地及林地;(2)土地利用生态质量高值区域面积比值持续上升,然后下降,而低值区域面积比重持续下降,然后上升.生态高值区由聚集状态逐渐转变为分离状态,生态质量低值区由分离状态逐渐转变为聚集状态.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近年来济南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并探讨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济南市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为农用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城市交通用地的增加。济南市土地用地类型的改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区域气候、大气质量、水环境、土壤、城市景观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通过数据的调查、搜集,分析对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在实践上为区域土地利用、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指导城市增量土地的开发方向,需要从宏观角度对城市内部各个不同区域进行全面评价,以确定城市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及分布,为土地管理部门调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数量提供依据.通过国土资源部首批试点城市项目在福州市的研究,该文对福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宏观层次上初步评价了福州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利用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通过分析数据库建设流程和目标,重点阐述图形要素入库、面积量算、专题要素的提炼和非空间数据的处理等过程.结合应用实例,对图形要素入库、面积量算两个关键环节进行说明.结果表明,该方法建设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2006年完成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分析了深圳市土地利用现状和格局,并结合2004年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了土地利用变更的规模和空间格局变化,结果显示,深圳市总体土地利用情况还是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分别占全市面积总量的50.12%和48.09%。而未利用地不到全市总面积的2%。林地和园地是深圳市农用地的主要用地类型。建设用地主要是居民点及城市用地。各类用地在全市范围内的分布不均衡。其中盐田、龙岗两区以农用地为主,而特区内、罗湖、福田和南山各区以建设用地为主。与2004年相比,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占用增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很大,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未利用土地都出现了净减少,同时建设用地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土地利用现状航空遥感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土地利用现状航空遥感调查过程,并对土地利用现状航空遥感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如类型界线的表示,面积数据的调整,误差产生的原因的分析等,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文章最后分析了上海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1990年土地详查基础上,以1:5万TM影像为研究的基本信息源,应用遥感解译原理与方法,通过确定上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建立解译标志、进行编图和面积量算及结果分析等工作,对横县上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调整;并就上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土地荒漠化灾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下,研究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孕灾机理及过程,建立土地荒漠化灾害扔监测及预警系统,对于新疆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的土地荒漠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土壤盐渍化、土壤风蚀、土地沙漠化等是重要的几种荒漠化类型。以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为例,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面积百分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86.98%,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94.78%。受土地荒漠化的影响,与荒漠化相关的灾害主要发生在4个地理区域,干旱、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荒漠化及其灾害的综合治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13.
姜婷  郭信刚 《科技信息》2012,(27):212+249-212,249
土地开发是为了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土地创造条件而进行的经济、技术的投入过程,其结果是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增加和土地利用条件的改善。现场调查是土地开发利用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传统调查方法以其定位难,丈量难,记录难的实施困难在传统现场实际操作中已经越来越不占优势。作为测量定位新技术,GPS工作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数据处理能力强和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等特点在土地开发利用中逐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通过观测青岛市黄岛区部分数据并进行结果的精度分析,说明了GPS先进的测量定位优势在未来更加高效、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4.
彭婧 《科技资讯》2010,(23):244-244
“一张图”工程是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和延伸的产物,它是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土地变更及基础地理等多泺信息的集合;也是与土地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迭加共建的综合监管平台。随着政府电子政务和丹络办公体系的逐步建立,遥感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凭借拥有最新、最快、最多信息资源优势的“一张图”工程将成为土地调查和苴管等日常工作的新趋势与必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检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制定和检查,土地开发整理的调查以夏城市用王土地状况调查.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调查等工作中都会出现其身影。  相似文献   

15.
陈盼芳 《科技资讯》2023,(12):36-40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针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要求对项目区内的各地块地类对应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的地类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的地类进行对比分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采用的技术方法、地类代码、图斑表达方式等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有很大的差异,为保障两者数据对比分析的准确性,该文从地类代码对比、地物表达方式归并方面进行研究,改进三调数据、二调数据土地分类面积的量算方法,提高勘测定界工作中土地分类面积量算的准确性,采用Visual C#编程语言、GDAL开发库实现面积计算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Excel及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与潜力.研究表明:全省今后土地开发整理虽还具有很大潜力,但近年来土地开发的强度较大,几乎都在当年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一半以上,而整理、复垦的比重则较小,势必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使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不断凸现,本文试图构建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友好型区域模式:无差异曲线模式、点-轴模式和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模式,以期实现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杰文  张保华  王雷  潘庆龙 《科技信息》2013,(4):184-186,188
本文阐明了1998—2008年山东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驱动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山东省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山东省耕地、园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增加;农业发展与结构、经济发展、农业技术进步、人口、生态因子、生活水平、建设性投资和粮食安全保障等社会经济因素是该区LUCC的主要驱动力;气温、降水等自然因子对区域LUCC也有一定影响,但作用相对较小。通过研究有效揭示了山东省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一级开发,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国有土地、乡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及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熟地),再对熟地进行有偿出让或转让的过程。土地一级开发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存在着风险,我国的土地一级开发是伴随着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近年来,土地一级开发越来越得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整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重庆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构成及未利用土地资源质量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了主要未利用土地类型的土地质量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环境、区位条件不同的安置区的土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模式。阐明了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与区位条件改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建设发展的内在联系,针对田土坎、河滩地、荒草地等主要未利用土地类型,提出了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等多种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和政企一体化整合已成为国企总体发展过程中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土地资源信息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应用广泛、管理复杂的特点,迫切地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土地管理和日常办公进行现代化集成管理。该项目主要通过对该公司辖区范围内的土地进行数字化地籍调查测量,以获取科学、准确的土地面积数据,并以此规范地籍调查测量秩序,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