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验以细菌总数为检测指标,在实验室观察了高锰酸钾、氯、氯胺单独预氧化工艺,以及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氧化工艺的消毒效果随水温的变化,并比较了几种预氧化工艺在低温水中的杀菌效能,探讨低温水中杀菌效能较高的预氧化工艺.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水温对几种预氧化工艺消毒效能均有程度不同的影响,通过比较几个工艺消毒时的Q10值得出如下结论: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处理工艺的消毒性能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单独氯、氯胺及高锰酸钾工艺,而且,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处理低温、污染严重的地表水的消毒性能明显好于单独的氯、氯胺及高锰酸钾工艺,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处理受污染水源水提供了一种安全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以A市受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烧杯试验考察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工艺的效能.结果表明,PPC预氧化能够明显降低沉后以及滤后水浊度、提高对UV254、CODMn指标的去除效果,提高对致病微生物灭活作用,同时降低氯化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并认为PPC优异的除污染作用是由于高锰酸钾氧化作用、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及催化作用以及PPC各组分间的协同效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五种预氧化工艺处理污染原水的消毒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水中腐殖酸和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含量变化对高锰酸钾、氯、氯胺单独处理工艺及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浓度越高,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与单独氯或氯胺工艺消毒效能相比所占优势越明显,尤其是当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氮化合物时,采取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能更有效提高预处理时消毒效能.对有机污染严重的水源水进行预处理时,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氧化能够减少有机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发挥预处理工艺对致病微生物的多级屏障作用,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提供可靠工艺参数,以白石水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在水质监测基础上,对白石水库水质进行分析,并针对水源水质特点,进行了高锰酸钾与沸石联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水库各监测点位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指标不同程度超标,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PAC+PAM混凝和沸石吸附联用能有效去除水中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使处理后三种水质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5.
刘丽元 《甘肃科技》2006,22(2):91-94
本文介绍的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受污染高浊度水的新技术,是在目前我国地表水源普遍受到污染,供水水质标准不断提高,采用深度或预处理都有一定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比较经济、实用和有效的新技术。为我国处理受污染高浊度水找到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介绍用臭氧、过氧化氢、O3/H2O2联合处理微污染水,对比试验研究的结果,中试规模3.0 m3/h.结果表明:2种预氧化剂处理微污染水均有较好的效果,滤后出水的浊度在0.50度左右,滤后水的UV254值平均下降约60%,相对常规处理而言,可节省矾耗和氯耗.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混凝气浮-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考察了微污染程度随时间及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组合工艺对浊度、藻类、TON、CODMn、UV254、NH3-N等指标的去除效果.探索了组合工艺的基本控制参数,为水厂改造工程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某地表水源取自太湖某支流,具有低浊、有机物含量高等微污染的特点。以此地表水为试验原水,提出了高锰酸盐预氧化与聚丙烯酰胺(PAM)联用强化技术。通过小试试验确定了二者具有对浊度和耗氧量的较好的去除效果,据确定生产性试验参数。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两者联用后能明显改善水质,出厂水浊度达标率从联用前的15%提高到了82%;联用后沉后水的耗氧量即低于联用前滤后水的耗氧量水平,沉后水的耗氧量的去除率达到43.00%。  相似文献   

9.
某中试系统进行了高锰酸盐复合剂与氯胺联合预氧化工艺强化去除滤后水中的颗粒物质效果的研究,并与常规过滤滤后水出水颗粒物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规过滤滤后水中颗粒物质较多,受原水水质变化影响波动较大,联合预氧化工艺对滤后水中的颗粒总数及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物数能够显著去除,波动较小,提高了微生物安全性,进一步改善了滤后水水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浊度高、含盐量高的水质特点,采用澄清/过滤/超滤/反渗透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淡水含盐量小于20mg/l,满足锅炉预脱盐补充水的要求,可以作为锅炉补给水水源,浓水用于冲灰,实现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膜培养反应器(RAB)模拟给水管网系统,比较了氯胺和亚氯酸盐对氨氧化菌(AOB)和异养菌的灭活效果.结果表明,亚氯酸盐对水中和生物膜中AOB的灭活效率均高于氯胺,1.5mg/L氯胺对水中和生物膜中AOB的灭活速率分别为5.7×10-2log/h和4.8×10-2 log/h;而0.6mg/L的亚氯酸盐对水中和生物膜中AOB的灭活速率分别为7.2×10-2 log/h和6.4×10-2 log/h,远高于氯胺的灭活效果;亚氯酸盐与氯胺联用对AOB的灭活效果与单独亚氯酸盐作用效果相当;亚氯酸盐对悬浮态和附着态的异养菌均没有灭活作用,氯胺对水中和生物膜中异养菌的灭活速率分别为8.3×10-2 log/h和5.5×10-2 log/h;采用亚氯酸盐和氯胺联合作用可有效控制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循环的氨氮积累问题,提出了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在渗滤液回灌的基础上,对回灌渗滤液进行曝气处理、pH调节和温度控制。通过建立模拟填埋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填埋工艺对渗滤液中氨氮、COD去除以及填埋垃圾产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系统在氨氮、COD去除以及产气特征上均优于传统填埋系统和渗滤液厌氧回灌填埋系统。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系统中渗滤液氨氮浓度降至200.9mg/L,COD浓度降至1900mg/L,最高产气速率和累积产气量分别达到195L/d和2976L,后期CH4浓度稳定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工艺净化松花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超滤(UF)技术对地表水的处理效果,建造了一座120吨/天的中试规模的膜处理水厂.以松花江水为水源,用粉末活性炭(PAC)吸附作为超滤的预处理工艺,组成了PAC-UF系统.结果表明:PAC-UF工艺的出水浊度在0.15NTU左右,而且不受进水浊度的影响;原水不经过PAC吸附直接超滤时,膜出水有机物浓度和膜进水有机物浓度存在线性关系;UF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在10%左右,对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平均去除率在8%左右;加入PAC吸附后对有机物的去除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高氨氮高有机物污染河网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集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于一体的组合处理工艺对于原水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能.试验发现,生物预处理和生物活性炭对氨氮去除贡献较大,温度是影响氨氮去除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有机物,组合处理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比TOC高,混凝沉淀和生物活性炭是主要的去除单元;混凝沉淀对...  相似文献   

15.
对昆山傀儡湖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超滤联用工艺的中试研究,研究表明混凝剂PAC投加量在30 mg/L的情况下,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通过膜前在线再混凝,对CODMn的去除率有所提高,但对UV254没有明显影响;本中试对水中颗粒数也有较大的去除,去除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从有机物性质角度对二氯乙腈前体物进行分析,探究太湖流域某深度处理水厂各工艺单元对二氯乙腈生成势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水厂原水中亲水性有机物、分子量小于1 k Da或大于10 k Da的有机物是二氯乙腈的主要前体物。深度处理工艺水厂对二氯乙腈前体物的去除率高达79.3%,其中O_3/BAC工艺的贡献率远高于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17.
氨氮胁迫对背角无齿蚌三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剑  胡宝庆  饶育才 《江西科学》2008,26(6):887-890
本研究测定了在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Lea)血清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清SOD活性在氨氮浓度为10mg/L时最低,之后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而肝胰腺SOD活性在氨氮浓度为2.5mg/L-10mg/L时随氨氮浓度增加而上升,当浓度为10mg/L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浓度的增加其活性有所下降,但仍略高于对照组;在氨氮浓度为2.5mg/L~20mg/L时,肝胰腺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浓度为2.5mg/L时为最小值,此后略有回升,在浓度为40mg/L时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AT活性明显下降,在浓度为40mg/L时下降至最小值;肝胰腺LSZ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成起伏变化,在氨氮浓度为10mg/L时达到最小值,之后明显上升,当浓度为20mg/L时达到最大值,而血清LSZ活性在氨氮浓度为2.5mg/L-10mg/L时与对照差别不大,在浓度为20mg/L时下降到最低值,在浓度为40mg/L时明显升高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悬浮物对源水生物预处理装置运行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理。中试设备模拟工程的生产条件,研究了悬浮物在填料上的积累规律,优化出适合大型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的填料冲泥方法、冲泥强度、冲泥周期等;提出了源水生物预处理装置运行时填料冲泥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为原水,采用运行水量各为1 m3·h-1的两套中试设备,通过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前预加臭氧氧化和预加氯氧化平行对比试验,测定了CODMn、UV254、TOC三种表示有机物含量的替代参数和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研究了预臭氧化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对预臭氧化水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在原水CODMn为5.56~6.50 mg·L-1情况下,预臭氧化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比预氯化工艺提高2.5%,对UV254的去除率比预氯化工艺提高6%;两工艺对TOC的去除率均不高;预臭氧化工艺出水生物稳定性差,AOC明显大于预氯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