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谷蛋白含量及分布对水稻营养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PCR技术从“中花11”水稻基因组成功克隆到谷蛋白Gt1基因,再分别以PCR技术和限制酶酶切从p13W。载体上获得水稻蜡质基因(Waxy)启动子、第一内含子和NOS终止子,并以pCAMBIA1301双元载体为骨架,成功构建了由Waxy启动子引导的水稻Gt1基因表达载体,为今后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稻米营养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藜麦的营养组分含量对其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的10份藜麦为实验材料,对其总淀粉、直链淀粉、总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藜麦粉的糊化特性,并对藜麦饭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营养组分含量对藜麦加工品质特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糊化特性方面,总蛋白质和清蛋白含量与藜麦粉的峰值黏度等糊化指标显著负相关(p<0.05).在质构特性方面,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与藜麦蒸煮后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等质构指标显著正相关(p<0.05),而总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低的藜麦蒸煮后硬度和胶着性更大,更耐咀嚼;粗脂肪含量与回复性极显著负相关(p<0.01),谷蛋白含量与内聚性和胶着性显著正相关而与弹性显著负相关(p<0.05),球蛋白含量与弹性显著正相关(p<0.05).在感官品质方面,藜麦饭的感官评价总分与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醇溶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滋味得分与总淀粉、粗脂肪和醇溶蛋白含量显著...  相似文献   

3.
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了甜菜碱生物合成酶之一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在同基因型禾谷类作物——小麦、玉米、水稻、高粱和大麦幼芽中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BADH在禾谷类作物种子萌发早期(幼芽)中普遍存在,并有较高的含量.不同类型的作物BADH蛋白含量不同,在同一类型作物的不同品种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了家兔晶状体总蛋白和水溶性蛋白的百分含量,结果分别为338.1±50.1mgg-1和308.9±63.2mgg-1,晶状体水溶性蛋白含量约占晶状体总蛋白含量的91.4%,这一结果对研究家兔晶状体生理生化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荒漠沙蜥血清蛋白含量的年周期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荒漠沙蜥(Phrynocphalus przewalskii)血清蛋白仿及血清蛋白组分的周期变化进行了测定,测定时间为4-10月的每月中旬及1月中旬(进行人工冬眠的蜥蜴),血清总蛋白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组合组分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然后用双波长色谱扫描仪扫描,计算相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荒漠沙蜥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在深冬眠期的1月最高,为81.45g/L,4月出 一进入繁殖季节,其含量开始下降,夏季(6-8月)降为43.81g/L,其中7月最低,为38.07g/L,秋季的含量略低于春季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冬 眠前(10月下旬)及冬眠期(1月中旬),雌性的含量高于雄性,且差异显著(P<0.05),在出眠后的繁殖季节雄性的含量高于雌性,在冬眠季节清蛋白的比例相对增加,而球蛋白的比例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6.
绿豆种子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8个绿豆品种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 ,结果表明 ,绿豆种子蛋白质以球蛋白为主 ,占 4种蛋白质总量的 60 %以上 ,其次是清蛋白 ,占 2 5%左右 ,这两种蛋白质是绿豆种子的主要贮藏蛋白质部分 ;谷蛋白占 1 0 %左右 ,醇溶谷蛋白在 4种蛋白质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只是微量水平 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 ,总蛋白、球蛋白氨基酸组成相似 ,富含赖氨酸 ,缺乏含硫氨基酸 ;清蛋白氨基酸组成基本平衡 ,含硫氨基酸丰富 ,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中赖氨酸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7.
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品种,以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酱模式配成12个F1,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四种组分含量这五个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含量主要由加性效应控制,蛋白质和谷蛋白含量主要由非加性效应控制;球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是由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的,但对不同的性状,二者所起遥作用是不等的。  相似文献   

8.
对6个不同品系地木耳的藻胆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地木耳藻胆蛋白含量是存在差异的.采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的品系不论是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藻红蛋白,还是总藻胆蛋白含量在6个品系中都是最高的,而采于陕西榆林的品系则相反,各项含量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术刊物《植物》最近发表了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万建民教授为通讯作者的有关水稻谷蛋白合成机理方面的重要文章《液泡加工酶OsVPE1是水稻进行谷蛋白高效加工所必需的》。该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引起水稻谷蛋白前体巨增突变性状的分子机理,阐述了该基因在谷蛋白合成、积累中的地位,利用该突变体及其基因标记可为低谷蛋白水稻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分子育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18份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组成及主要常规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31个权重最大的小麦品质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小麦品质贡献大的前10个因子的先后次序为:湿面筋含量、硬度、Glil7.6、Gli22、沉淀值、Gli30、1Dx5 1Dy10、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Gli59.0。这10个因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小麦品质育种中要高度重视谷蛋白亚基及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作用。18个小麦品种可以聚成5类,10个主成分值在5类品种中的表现差异很大。因此,在小麦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时,既要注意协调10个主要品质影响因子的关系,又要使同一组合亲本间保持一定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镉积累类型水稻糙米中镉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化学及溶剂提取法研究了低镉积累水稻品种“广源占No3”和高镉积累品种“珍桂矮”糙米中镉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镉在糙米中主要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并且主要与蛋白质结合。在糙米主要蛋白中镉与谷蛋白和球蛋白结合量最多。与低镉积累品种“广源占No3”相比,“珍桂矮” 糙米中01mol/L EDTA、w〖KG-*3〗=25% NaCl 和w〖KG-*3〗=02%NaOH提取态镉以及球蛋白中镉的比例较高,初步证明了两个品种间的差异。凝胶层析出现了3个蛋白峰(F I, F II 和F III),镉的出峰位置与样品流份中可溶性蛋白的出峰位置大致相同。而两种水稻品种相比较镉在3个峰中的分布有所不同。“珍桂矮”糙米可溶部分中的镉大多与相对分子质量为3 000的物质结合,属于植物鳌合肽(PCs)或低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广源占No3” 糙米中镉与PCs配合的组分(Cd PCs)含量远小于“珍桂矮”,表明了镉在PSC和非PSC品种中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复合污染重金属在水稻不同部位的积累转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在广东大宝山矿区Fe、Cu、Zn、Pb、As和Cd复合污染土壤中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6种金属元素在杂交稻、常规稻和糯稻3个水稻品系(共21个水稻品种)的稻米、谷壳、稻草、根、铁膜以及根系各部位的积累转运规律。结果表明,6种供试金属元素在水稻体内含量均为地下部(根系)地上部。水稻各部位金属含量指标中,大部分指标品系间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常规稻和糯稻稻米对Fe、Cu、Zn、Pb和Cd的积累能力均高于杂交稻,但杂交稻稻米对As的积累能力高于其它两个品系。在Fe、Cu、Zn、Pb和Cd污染土壤中较适宜种植杂交稻;在As污染土壤则较适宜种植糯稻。Zn、Pb和As在水稻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均为根系稻草谷壳稻米;Fe、Cu和Cd的富集系数均为根系稻草稻米谷壳。除Cu外,其余5种金属元素Fe、Zn、Pb、As和Cd在铁膜的富集系数均高于根部。铁膜对不同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排序为CdAsFeZnPbCu。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野生型(WT)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中花11(ZH-11)和利用转基因技术已经构建获得的抗坏血酸合成关键酶GLDH基因的上调(超表达)株系GO-2及下调(干涉)株系GI-2的离体叶片为实验材料,用甲基紫精(MV)高光诱导的光氧化胁迫处理,研究内源抗环血酸对水稻叶片抗光氧化能力的影响。MV高光处理后,GO-2水稻叶片的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明显低于ZH-11和GI-2。水稻叶片的膜脂过氧化加剧,可溶性蛋白发生了降解,其中GI-2受到的影响最大。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的变化体现了超表达的优势。结果显示抗坏血酸含量高的超表达株系GO-2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而干涉型株系GI-2的抗氧化胁迫能力最差。本实验说明了内源抗坏血酸能明显增强水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不同种植条件下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选取了7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大麦品种种植在新疆3个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试点。方差分析及其多重比较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多点种植处理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3种组分含量影响显著;环境与品种的互作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极显著;不同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显著。大麦抽穗—成熟期间的气象因子中,日较差与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3种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相关性,而平均日照时数与日平均相对湿度也与3种蛋白质组分有不同程度的明显相关性。说明选取特定品种种植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对调节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是可行的,尤其对大麦籽粒  相似文献   

15.
优质水稻桂花香品系农艺性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调查新育成的优质水稻桂花香品系及目前广东优质稻生产中3个当家品种的主要农艺性。调查表明,桂花香品系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株高在90-100范围内,适当增加分蘖能力、减小冠层3片功能叶的张角和增加叶面积指数(LAI),是优质稻株型改良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02428、cpslo17、培矮64在三系杂交稻中的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和力高低依次为cpslo17、培矮64、02428。cpslo17、培矮64含有对籼粳不育系的恢复基因,02428含有对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三者与BT型不育系的产量配合力都较好,杂种有明显的优势。单株产量主要受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豇豆品种品质性状及其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随机区组设计进行10个豇豆品种比较试验,以商品成熟豆荚鲜样观测荚色、荚长、荚重和维生素C含量,以干样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粗纤维含量等品质性状,并估计了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等.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单荚长、单荚重和含水量的变幅分别为26.90~64.00cm、9.82~21.02g和89.35%~90.96%,维生素C含量平均值为19.81mg/100g,变幅为18.24~24.00mg/100g.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为3.20%,变幅为1.09%~5.68%.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0.43mg/g,变幅为0.29~0.59mg/g.粗纤维含量平均值为11.77%,变幅为9.59%~13.26%.后4种主要品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均在97%以上,但其遗传变异系数差异较大.根据品质性状表现,按照欧氏距离之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供试10个品种分为两个品种群.对品种品质性状作了综合评价并讨论了遗传参数与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基因组异常嵌合基因orf79/orfH79被证实为水稻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基因。为了调查配子体CMS基因orf79/orfH79在水稻资源中的遗传与变异,来自不同国家的31份水稻材料被用于PCR检测。10份水稻材料被检测出具有配子体CMS基因orf79/orfH79,表明配子体CMS基因orf79/orfH79在水稻资源中具有较高的分布频率(32.2%)。DNA序列分析显示水稻配子体CMS基因orf79/orfH79具有非常保守的遗传特性(98.3%),只有4个多态性碱基位点被检测出,4个碱基位点的变异导致多肽ORF79/ORFH79三个氨基酸位点的改变。基于orf79/orfH79 DNA序列的聚类分析系显示10份水稻材料被分成了3个类群,表明配子体CMS胞质在水稻资源中存在多种变异模式。研究结果为新水稻CMS胞质的发掘与培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别基于Markov链模型、频率分析和加权Markov链模型分析k-mer(主要考虑k=6的情形)在DNA序列中的使用情况,并以此定义模糊相对熵度量2个DNA序列结构的差异程度.将转录频率较低的启动子序列作为对照,分析其它转录频率不同的酵母基因启动子序列与对照序列中k-mer隶属度的模糊相对熵的变化,发现基因转录频率与模糊相对熵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转录频率相差越大的基因,其启动子序列结构的差异越明显.这提示酵母基因启动子序列结构与基因转录频率有一定关联性.与Markov链模型和频率分析法比较,加权Markov链模型的模糊相对熵能更有效地度量基因启动子序列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The pedigrees of three sequenced rice cultivars were analyzed to show that a majority of the genetic composition of 'Nipponbare' originates from japonica cultivars while the minority originates from indica cultivars. In contrast, '93-11' is derived mainly from indica cultivars with a smaller contribution from japonica cultivars. All ancestors of 'Guang lu ai 4' appeared to be indica lines. A set of molecular markers (46 InDels and 53 SSRs) polymorphic between 'Nipponbare' and '93-11' were examined in 46 typical indica and 47 typical japonica cultivars selected from 443 accessions according to Cheng's index. All cultivars were divided into indica and japonica groups without overlapping when clustered by Cheng's index, InDels and SSRs. Much higher InDel and SSR diversity between groups than within groups implies that the marker polymorphisms between 'Nipponbare' and '93-11' represent a large proportion of inter-subspecific diversity. About 85% of indica cultivars and more than 90% of japonica cultivars were confirmed to have the same PCR banding patterns as '93-11' and 'Nipponbare', respectively. Some polymorphic loci between 'Nipponbare' and '93-11' cannot be validated in other indica and japonica cultivars, either as subspecies-specific but not predominant alleles, or alleles not specifi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t was concluded that molecular markers developed from sequence polymorphism between 'Nipponbare' and '93-11' often represent inter-subspecific diversity, although some exceptions were sensitive to either particular marker loci or particular cultiv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