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全利  王芳  杨景芳 《科技信息》2011,(18):336-336
本文选用粉煤灰、矿渣粉两种活性矿物掺合料,采取双掺方式配制混凝土,通过对比各组混凝土试样的工作性和抗压强度,探讨了活性矿物掺合料的复合效应以及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慧玲 《科技信息》2010,(17):J0146-J0147
本文通过对单独掺加矿渣粉与粉煤友取代部分矿渣粉复合配制混凝土进行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与耐久性的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磨细矿渣粉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渗与抗冻融性能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等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丁红霞  方永浩  熊静  高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820-4823,4832
研究了用50%和70%(质量分数)矿渣粉替代硅酸盐水泥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掺量矿渣粉混凝土能经受175~200次冻融循环。矿渣粉掺量为50%时,其抗冻性能甚至优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在掺量加大为70%但不掺外加剂的情况下,矿渣粉的掺入对混凝土的抗冻性也无明显的劣化作用。另外,掺用0.5%的FDN减水剂,对大掺量矿渣粉混凝土的抗冻性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以配制满足大部分南方建筑工程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引入掺和料是提高无砟轨枕混凝土的脱模强度、后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借助单纯重心设计法,采用矿渣粉、粉煤灰与高活性粉体A制备高活性复合掺和料,研究复合掺和料组成对早期活性指数、水化热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掺合料的组成对其活性指数影响较大,并体现出明显的复合增强效应;高活性粉体A与矿渣粉二元复掺的混凝土1 d与28 d活性指数均达118%; 3 d龄期后矿渣粉放热增加,而粉煤灰水化放热一直较低,矿渣粉或粉煤灰与高活性粉体A二元复掺时浆体1 d水化放热差别很小;三元复掺混凝土的复合增强效应优于二元复掺,三元复掺混凝土28 d与60 d抗压强度分别达68. 6 MPa和79. 6 MPa。  相似文献   

5.
对复合超细粉(超细粉煤灰和超细矿渣粉1∶1混合而成)拌制的混凝土、单掺超细粉煤灰混凝土及单掺超细矿粉混凝土的技术性能与耐久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超细粉混凝土的流动性、抗压强度均优于单掺一种材料的混凝土,且具有更好的抗渗性、抗冻性和抗碳化性,耐久性能优越。为复合超细粉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矿渣粉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矿渣粉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指出矿渣粉和Ⅰ级粉煤灰复配商品混凝土能发挥优势互补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纤维和矿渣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选择聚丙烯纤维和矿渣作为外掺料,系统研究再生骨料掺量、外掺料掺配方式及含量对再生混凝土力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借助SEM扫描电镜,着重分析纤维和矿渣复合改性材料对再生混凝土的微观改性机理.结果表明:掺加矿渣后,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后期略有提高,而混凝土吸水率和收缩性能改善显著;掺加纤维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弯拉强度等力学性能,对吸水率和收缩性能也有显著改善;掺加纤维和矿渣复合改性材料可显著改善混凝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矿渣—粉煤灰基高性能混凝土专用胶凝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优化配比组分、粒级设计和使用外加剂,制备出一种高掺量矿渣、粉煤灰且使用水泥熟料较少的矿渣--粉煤灰基高性能混凝土专用胶凝材料.研究了物料粉磨方式、石膏掺量、矿渣与粉煤灰的掺量及比例对复合高性能胶凝材料体系强度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微观分析手段观察其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阐明了复合胶凝材料活性与级配协同优化效应.复合胶凝材料胶砂水胶比为0.36时具有较好的流动度,胶砂试块养护28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58.9MPa,抗折强度达到14.2MPa,并具有良好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碳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50%和70%(质量分数)矿渣粉替代硅酸盐水泥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对混凝土的碳化方程(X=Ktb)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矿渣粉掺量为50%时,其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甚至优于硅酸盐混凝土,但碳化深度和碳化系数K随着矿渣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加,b值则呈下降趋势,且在同一胶凝材料的情况下,K值与强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复合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复合矿物磨细矿渣、硅粉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了最大限度降低水泥用量,优化高性能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仍是影响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磨细矿渣、硅粉等量取代水泥,取代值存在一个最佳值,分别是磨细矿渣掺量最佳值为凝胶材料总量的30%,硅粉的掺量为凝胶材料总量的15%,高效减水剂为凝胶材料总量的2.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废弃石粉单掺以及分别与粉煤灰、矿渣粉复掺,研究废弃石粉对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以及抗冻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废弃石粉单掺掺量在10%以内,混凝土表现出良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单掺掺量控制在20%以内,混凝土抗冻性能良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抗收缩、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复掺总量控制在30%以内时,混凝土各项耐久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跨海大桥的设计要求,重点研究了各种矿物掺和料掺量与配伍对海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发现双掺粉煤灰和矿渣或三元复掺粉煤灰-矿渣-硅灰能显著提高海工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高钙粉煤灰海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改善作用比低钙粉煤灰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质量分数为50%总掺量的矿渣粉煤灰复合水泥的性能,发现矿渣、粉渣灰以适当的比例掺入时,可以产生优势互补效应,并分析了产生优势互补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矿渣粉磨细度对其在水泥中掺量和水泥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矿渣粉磨细度可提高其在水泥中掺量15—30%。采用分别粉磨提高矿渣的粉磨细度是提高矿渣掺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贾伟  孙启华 《科技资讯》2011,(16):85-87
固定水胶比,调整用水量和掺合料掺加比例,研究了C30、C50混凝土用水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以及掺合料的最佳掺加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C30混凝土用水量不超过175kg/m3,强度及耐久性均较佳,此时矿渣粉不能超过40%,粉煤灰不能超过20%.对于C50混凝土,用水量不超过160kg/m3时,强度及耐久性均较佳,此时粉煤灰掺量应小于15%,矿渣粉小于40%.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镍铁渣粉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该文测定了混凝土在硫酸盐侵蚀试验开始前的连通孔隙率和电通量,开展了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和高温浸泡2种侵蚀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硫酸盐侵蚀性试验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随着电炉镍铁渣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连通孔隙率增大,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降低;在高炉镍铁渣粉掺量30%的范围内,随着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连通孔隙率减小,氯离子渗透性等级降低,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提高;高炉镍铁渣粉对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的增强作用效果不及高炉矿渣粉,尤其在掺量较大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分别研究了机械激发以及机械和化学复合激发对钢渣-矿渣复合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钢渣掺比量为30%的条件下,单独靠机械激发来提高钢渣-矿渣复合粉的活性是不可取的;在钢渣比表面积为448 m2/kg、矿渣比表面积为450 m2/kg、通过外掺5%C化学激发剂复合激发钢渣-矿渣复合粉,其活性可优于S95级矿粉.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锂渣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将工业副产品一锂渣利用到水泥混凝土中,发挥锂渣的潜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混凝土的性能,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锂渣单掺或与矿渣、石粉复合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锂渣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运用锂渣代替一部分水泥配制出28天抗压强度为100MPa以上的高强泵送混凝土,锂渣单掺或与矿渣、石粉复合配制的混凝土能经受300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研究的结论提升了锂渣的价值,为锂渣的应用提供途径,有助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正交试验的矿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商品混凝土多以掺加矿粉为主,有的还掺加粉煤灰,致使混凝土成分复杂,因而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山东省内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实际情况,主要以矿渣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的方式,对矿渣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设计。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矿渣混凝土做了9组27个试块,测出矿渣混凝土28天的抗压强度。并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了各掺合料之间的最佳组合,以及每种掺合料影响的显著性。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商品混凝土厂家提供技术指导,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矿渣水泥的发展、研究了3组分复合外加剂对矿渣掺量(质量分数)为70%~90%的高掺量矿渣水泥强度和孔结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外加剂不仅提高了水泥的强度,而且改善了水泥的孔结构.利用复合外加剂,矿渣掺量(质量分数)为90%时,该水泥可以达到425#矿渣水泥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