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变流器并网、组网运行和控制涉及宽时间尺度过程,新形态的动态和稳定问题也随之出现,仿真技术常被用于上述问题的研究。然而不同细度模型的功能、性能和适应性存在差异,仿真前应根据需要研究或体现的物理过程或现象评估被仿真过程蕴含的时间尺度,并选用合适细度的模型。该文总结、评述了含多变流器电网仿真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常规多电平电压源变流器(VSC)和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为例,分析变流器组网与控制共性特征,基于主电路和控制各环节响应时间特性,分析变流器组网多时间尺度动态特性及时间尺度划分,讨论变流器模型细度与仿真需求、主导物理过程时间尺度匹配问题,总结4种常见细度变流器模型的适应性及其在电力系统场景下的应用,并以仿真测试验证了变流器组网时间尺度分析的正确性,直观给出了不同细度模型和仿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螺线圈型磁通压缩发生器初级馈电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将其馈电回路分为撬断开关闭合前、后两阶段进行暂态分析,根据不同阶段特点建立了直接和间接馈电方式的等效电路模型,引入参考算例进行了数值求解。讨论了电路参数对馈电电流、初始耦合磁通、电容反充电压及输出电流的影响,并提出了初始馈电回路实际装置的设计要求。结果表明,该文研究对提高中小型螺线圈型磁通压缩发生器的输出性能有助。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善自扫描光电二极管阵列图像传感器的特性的要求,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构造了光电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模型。通过对该非线性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列出该电路模型的状态方程,并用龙格库塔算法对该状态方程求解。用C语言实现龙格库塔算法,得出电路的数值解。其数值解结果表明:减少该类型图像传感器的PN结电容,改善了传感器的非线性特性:在图像传感器上并联电容CM可增大图像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上述特性与传感器实测结果一致。非线性电路模型是对原有模型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到当前为止,唯一可用的宽带放大器线性化方法是前馈。本文首先介绍了前馈电路的基本原理,然后引入了用于前馈电路的三种自适应算法,它们是最速下降法、最小均方算法和递推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5.
E形宽带微带天线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分析了同轴馈电E形宽带微带天线的阻抗特性,此天线的阻抗带宽可大于30%.计算中采用了一种简单的同轴馈电模型,数值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比较一致,说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也研究了输人电阻随馈源位置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两个具体动态电路的分析,导出了不满足换路定则动态电路的s域分析方法,从而避免了首先确定初始条件的麻烦。使对这样一类电路的分析更简便易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电路过渡过程中及稳态电路中电子元器件的温度动态响应问题,提出了建立温度响应关联式的集总参数模型,获得了温度动态响应的理论分析表达式,并对一稳态直流电路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动态电路的分析,是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应从基本概念入手,理解电路中瞬态过程出现的原因,掌握换路定律,正确建立暂态、稳态时的电路模型,牢记"三要素"公式,通过典型实例,举一反三,逐步掌握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有志 《山东科学》1996,9(3):9-11,16
基于电路理论和数值积分和原理,导出非线性时变互感关于梯形算法的电路模型,提出一种便于用计算机对含非线性时变互感电路进行瞬态分析的方法,将含非线性时变互感电路的瞬态分析简化为若干非线性时不变电阻性电路的直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四路集成阵列式反射镜架机械本体结构模型,并对其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功率协调控制的统一潮流控制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雨欣  赵峰  阎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34):10172-10176
介于统一潮流控制器串、并联变流器在调节电力线路潮流过程中存在有功和无功功率相互影响等问题,通过分析其数学方程,建立了串、并联变流器状态反馈解耦控制模型,提出了功率协调控制策略。从功率平衡的角度分析了直流侧电容电压稳定条件,提出了在直流侧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环节中增加有功电流前馈分量的控制方法,实现了串、并联变流器对电容电压的动态稳定控制。在解耦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设计了串联变流器功率控制环,使统一潮流控制器在调节潮流的过程中达到了有功-无功功率独立控制的效果。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在电力系统潮流调节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双单端正激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比较软,难以直接与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器相匹配,必须采用DC/DC变换器来改善其输出特性.采用正激变换器必须要有磁复位电路才能正常工作.单管正激变换器由于输出功率不大、效率不高,不能满足电动汽车对DC/DC变换器大功率输出的要求,而双单端正激变换器则能够从质量、效率、体积和可靠性等方面满足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DC/DC变换器的要求,是合适的DC/DC变换器主电路方案.据此分析比较了正激变换器的4种磁复位技术,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双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独特优点,并对双单端正激变换器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相应的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桥谐振C LCLC变换器和模糊PID控制的半桥Buck Boost变换器,组成两级式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并根据等效模型计算出谐振元件参数,即变压器的匝比为1∶1,输入输出电压为400 V,谐振电感为100 μH,谐振电容为253 μF,半桥Buck Boost变换器中的滤波电感为5 000 μH,滤波电容为127 μF。仿真结果表明,全桥谐振C LCLC谐振变换器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一致;模糊PID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充电状态下电压超调量,缩短调节时间,提高系统的抗扰动能力,说明所采用的设计工艺能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变换器的动态、稳态性能和抗扰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性能完备的交-直变流器需要提供良好的功率因数,以及很低的电流谐波,同时要求能量回馈电网。本文介绍的PWM控制方式下的电压型变流器具有上述优点,在幅相控制(PAC)方式下的电压源变流器的静态模型、动态模型、输入电流谐波和输出电压脉动等,并给出实现的方案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单相数控Boost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系统,采用平均电流型控制策略,分析了功率电路、信号调理电路、驱动电路的实现方案.采用DSP实现系统的数字控制,深入探讨了3个模拟采样信号和乘法器增益的确定方法,以及PI控制与PWM占空比算法,并对系统软启动、A/D转换、输入电压前馈和PWM信号产生4个程序模块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Boost-Buck型DC/DC变换器的滑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 Boost- Buck电路 ,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 ,设计了一个 1 .1 k W的升 -降压型 DC/DC变换器。该滑模控制器由两个独立的控制器组成 ,分别控制升压环节、降压环节 ,根据电路状态动态调节 ,互不影响。该控制方案能有效地克服输入电压、负载扰动及参数摄动 ,充分发挥了滑模控制快速响应、鲁棒性强等优点 ,并且实现简单、控制灵活 ,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与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将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优点结合起来,设计了一种带二重积分滑膜面的滑模控制器来控制二阶交错并联Boost开关功率变换器.滑模面附加积分项使滑模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与原阶数相同,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设计仿真电路对该控制器在Boost变换器连续工作模式下进行PSIM仿真,得出该控制器与传统控制器相比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Boost的电压和电流纹波较小;输出电压对输入电压和输出负载有较强的鲁棒性;输出电压不随开关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如何提高增益和变换效率,并降低耦合电感型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纹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耦合电感 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DC/DC 变换器。通过引入无源零波纹电路,降低输入电流纹波,从而减小输入电流应 力; 同时,通过合理设计耦合电感变比,可实现变换器的高增益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纹波大幅降低,并且所有开关管均实现了软开关,大大降低了开关损耗。同时,该变换器 各器件电压应力均远低于输出电压,有利于采用低耐压元件以降低导通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变结构控制改善DC-DC变换器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将串并电容组合结构开关电容网络与传统Cuk DC-DC变换器相结合,并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令串并电容组合结构的阶数随输入电压而变化,以确保Cuk DC-DC变换器在很宽的输入电压动态范围内普遍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提出令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解决了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中输入电压动态范围和转换效率之间的矛盾。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端正激式开关电源设计方案 ,有效地避免了上下桥臂易于出现的直通短路问题 ,使开关电源的可靠性大为提高。而且其输入电压可以很高 ,输出直流电源容量大、组数多 ,尤其适用于具有高压直流侧的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同时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磁通维持控制设计方案 ,很好地解决了双端正激式DC/DC变换器普遍存在的磁通维持阶段不理想的问题 ,特别适合于直流输入电压高、高频变压器变比大的情况。对主电路、控制及自举等回路的结构原理进行了分析 ,利用仿真波形以及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