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自觉运用产权理论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性环境保护手段,排污权交易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国内外的排污权交易的实践证明,排污许可证制度及排污权交易是当前最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排污权交易制度理论和粤港排污权交易的实际为基础,探讨了区域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问题。旨在应用创新的公共政策研究成果,如排污权交易等区域环境管理制度来实现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排污权交易是近年来备受各国关注的一项旨在保护环境的经济政策,其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将市场机制充分地运用于环境资源的配置,通过排污权交易,实现低成本控制污染,比政府行政管制具有更大的优势.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重置成本法,以沈阳市化学需氧量(COD)为研究标的,将技术因素、污染处理能力及区域环境相对价值考虑在内,研究排污价格的制定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沈阳市2010年为基期,测算2011~2015年化学需氧量交易价格,并检验和预测这一价格制定方法的有效性,可以作为沈阳市及其相关排污权市场价格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排污权交易的经济学原理和法律价值。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边际分析和经济模型相结合。结果论证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理论上可行,实践中有效。论证了排污权交易是环境容量使用权交易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以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兼顾公平和效益,是运用私法手段解决公法问题的典范。结论建议通过排污权交易的立法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排污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5.
排污权交易中企业行为的微观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中国排污权交易研究中存在的盲点,通过对企业决策的博弈分析,尝试从微观行为分析的角度扩展对排污权交易理论的研究,具体讨论了排污权交易市场下影响企业决策与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交易成本、污染排放权利的界定与分配、边际减排成本差异、排污权交易市场中参与企业的数量等是影响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些分析的结果,认为中国在设计排污权交易政策时,有必要对初始分配方式进行充分的考虑,并通过规制市场以降低政治和市场风险,通过跨区交易,保障排污权交易市场规模、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6.
排污权交易的前提条件是排放总量控制,如区域的环境容量已呈饱和状态,就不会有排污权剩余,更不会有排污权交易,文中重点针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实施现行现状进行了分析。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美、德等国家已比较完善,值得我国借鉴,该文通过对我国现有问题,结合当前排污权交易的实际情况,提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研究发展趋势,为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计和建立提供借鉴,笔者认为我国排污权交易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对排污权交易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7.
排污权交易条件下厂商最优污染治理投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排污权交易制度将极大地调动厂商进行治理污染投资的积极性,促使厂商不断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手段。文章以厂商的污染物削减量和排污权交易参考价格为状态变量,以厂商的污染治理投资和排污权实际价格为控制变量建立了排污权交易条件下厂商污染治理投资控制动态模型,并利用极大值原理和优化方法求出了厂商的最优污染治理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作为准公共物品,容易发生"公地悲剧",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科学核定环境容量,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既能体现谁污染谁付费、污染者付全费的理念,实现生态环境产权权益;同时能引导要素的合理配置,降低低污染企  相似文献   

9.
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春晖 《甘肃科技》2009,25(1):13-15
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总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但治理环境污染又势必影响到经济发展,而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种通过市场机制管理环境的方式,解决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既控制了总体污染水平,又保证了市场调节下资源的最优配置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排污权交易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保护环境的手段,能够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此项制度在我国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排污权的法律属性乃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的基础,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排污权的法律属性,以期对中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索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污权交易机制,以期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有效思路。从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初始排污权分配、交易动力、交易机制的监督和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将农业非点源污染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初始排污权分配方面提出削减历史分配模式、环境负荷分配模式、人口分配模式、经济分配模式和基于上述4种模式的综合分配模式,并计算了重庆市临江河流域内各镇(街道)级行政单元的初始污染物分配量,并结合实际排污量求出它们的排污权可交易额。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各镇(街道)级行政单元初始污染物分配量存在差异,但排污权可交易额基本为正值,满足排污权交易的前提。上述案例分析结果初步论证了将农业非点源污染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的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美国排污权交易的模式选择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伟 《工程与建设》2006,20(3):188-190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新兴的环境经济政策,交易模式的选择是排污权交易市场构建中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排污权交易的成本有效性和市场效率,有必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通过对美国排污权交易实践中的三种交易模式选择进行了阐述,并从管理费用、交易成本和案例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提出了对中国排污权交易市场构建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曹艳 《科技咨询导报》2010,(36):206-206
当前,国家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重要抓手,提出要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并提出了"绿色信贷"政策。本文就嘉兴市环保局创新推出排污权抵押贷款的起因、过程及效果展开讨论,以求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晓筠 《科技资讯》2009,(5):168-169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分析潭江流域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必备条件和现实基础,建立一种规范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的排污权交易模式。对潭江流域排污权市场交易机制进行了探讨,使交易流程能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排污权价格更加真实、透明,从而使排污权交易市场能解决信息分散,交易规模小和暗箱操作等瞥端,为腾出更多环境容量奠定基础,推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排污权交易是通过排污权交易系统来实现的,在美国,排污权交易从最初的指令控制到后来的补偿政策、酸雨计划、二氧化硫控制以及加利福尼亚区域清洁空气激励市场计划等,逐渐从开始的实验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并针对污染物的不同类型采取了不同的交易系统。本文对排污权交易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对这个问题的准确把握是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在对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排污权交易的实施条件的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排污权交易的概述,对排污权交易政策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电企业实施排污权交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治理环境的有效途径,被一些发达国家所广泛采用,目前,中国电力行业正在进行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工作。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排污权交易的经济本质,并对排污权交易的体系及其优势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竟价拍卖及无偿转让初始排污权这两种情况下,将会出现同样的排污权交易的均衡点。同时,阐述了建立初始排污权分配制度的方法及实施排污权交易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排污权向污染重、能耗大的发电企业流动。  相似文献   

18.
以厂商污染治理投入和排污权交易量为决策变量,以污染治理水平、排污权存储量、生产能力水平和单位成本为状态变量,以厂商总利润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一个跨期间排污权交易中厂商的最优决策模型.对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所得结论进行了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19.
排污权交易起源于美国。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于1968年最先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理论。面对二氧化硫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美国联邦环保局(EPA)为解决通过新建企业发展经济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在实现《清洁空气法》所规定的空气质量目标时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设想,引入  相似文献   

20.
刘国志 《科技信息》2013,(17):457-457,494
随着我国环境经济政策路线图的推进与完善,各项环境经济政策纷纷得以孕育。目前,路线图中暂拟的七项环境经济政策中,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与绿色贸易政策纷纷亮相,至于环境收费、生态补偿与排污权交易政策则还在进一步规划与酝酿之中,其出台也指日可待。本文着眼于排污权交易这一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对其思想的起源及推广、其内涵的分析,进一步探索其广泛得以应用后所带来的企业会计处理问题,最后对我国排污权交易的运用进行展望,得出结论:排污权交易这项经济政策值得在我国进行推广与运用,其广泛采取所带来的利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