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法律观念有公法观念、公权观念与私法观念、私权观念。在中国,前者一直占据主要地位。私法私权观念的相对缺失是由于中国传统的集权专制政体,长期以来"重公轻私"的法律传统造成的。我们应摆正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关系,理解私法私权的核心。除了通过制定法律约束公权力,追求公法公权力对私法私权利的尊重外,还应完善私法来保障私权的存在和行使。应该制定完善的民法典来保护私权,重铸私法精神。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对于社会公众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使得食品管理取得了重大进步.食品安全法律关系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其涉及的法律关系众多.这些法律关系可以从法律二元化的角度被划分为以行政法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公法关系和以民商法为核心的私法关系.由于食品安全本身的特殊性,单独的市场规制,以及传统的私法规范无法完全达到维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利益的目的,因此,公法的主动调整才成为了必要.只有公法与私法共同调整,共同在本法域内进行完善和革新,食品安全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并且兼具人文价值与资源价值;公法保护有利于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而私法保护则有利于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应秉承人文价值至上的原则,以公法保护为主,同时兼顾资源价值,以私法保护为辅,公法保护与私法保护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4.
和谐法律论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法律作为基础和保障,构成和谐的法律需要法律各价值之间、公法与私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社会团体大量涌现,社会结构也发生改变,社会利益的凸显使得传统以保护国家利益为本位的公法和以保护个人利益为本位的私法皆无法有效承担起保护社会利益的重任,故以保护社会利益为本位地发展起来并最终形成与公、私法并列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第三法域。经济法本质上保护的是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社会本位之法。其本质属性与社会法———以保护社会利益为目的之法是契合的。  相似文献   

6.
法律介入公司治理正当性的法理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公司与股东、经营、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之间关于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契约、化的制度性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合理配置公司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矫正或弥补现代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人经营风险及公司规模的扩大对社会公正和秩序的威胁,使公司本身的自由与保障公司关系人的利益之问协调发展。公司治理是公司自治和法律规制的统一。基于权力制衡、公法私法化、减少组织成本、促进长期交易、弥补市场不足、调整利益冲突、促进经济主体之间合作等方面的需要,法律有介入公司治理的必要。但法律在介入公司治理时必须为公司自治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合同、章程、市场、化等非正式性制度的作用,以弥补法律的局限,使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是国家为保障社会整体经济利益 ,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而规制经济运行行为的法律规范。民法是自我救济法 ,而行政法则是政府、国家利益本位法(公法 ) ,二者均不能对市场经济起调节与救济作用 ,只有经济法才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着机制效用功能 ,从更高层次上全面一体、综合系统地调整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与社会法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到经济法的健康发展.作为现代部门法意义上的社会法不同于以公、私法为标准而产生的社会法.现代部门法意义上的社会法是以社会保障法为主体的法律总体,而以公、私法为标准而产生的社会法是社会性法,是以社会利益为调整对象的法律总体.因此,经济法和社会法同属于社会性法,都是相对独立的部门法.  相似文献   

9.
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使其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控制其私人领域内的事务的权利。隐私权的客体范围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加以界定。隐私权既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一项具体人格权。对隐私权的保护既要注意公法和私法两方面的兼顾,也要注意其与其他权利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私力救济就是与公力救济相对而言的一种救济方式,主要是指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依靠私人或是社会团体的力量来进行救济,以解决纠纷、实现权利。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私人或者是一些社会团体等私力,而不是依靠国家机关等公力进行救助。本文主要分析私力救济的概念特点,在法的实现中的独特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充分发挥私力救济的最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权力须以权利为出发点与归宿。不论是权力对权利的积极保护,还是权力对权利的消极限制,皆以人权保障为首要价值。政府基于对社会连带关系、公共利益、实质人权保障的合理考量,获得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正当性,然此种限制亦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合法性要求,惟其如此,方能实现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公私法交融是指构成公法和私法重要元素之间的交叉、汇合、互补与合作,通过基本规则的互通、根本目的互嵌和规制手段的互助等方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格局。在公私法交融视野中,我国民办高校治理是在公私法交融的框架内,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原则、明确政府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采取管治结合的方式实现利益相关方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从现阶段看,虽然我国民办高校治理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存在教育公益性面临丧失、政府应担责任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欠完善等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强化公益性、明确政府的责任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一些行政机关依法可以责令行政相对人向他人承担民事责任。这种行政职权不是由宪法赋予的,而是由若干专门性法律规定的,法律文本所载明的宗旨在于保护弱势当事人,维护公共利益。然而,它与市场经济所必需的私法自治原则发生了冲突。通过对这项法律制度的剖析,可以进一步探究行政权力与民事权利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我国在民主法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是私权,其直接和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私益。财产私权化的扩张可能导致知识创造者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势必在保护知识产权与平衡公共利益之间产生博弈。知识产权立法应着重建立相应的利益平衡机制,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达到既有利于保护私权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封建时代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主流是否定,近现代学者则以肯定为主。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涉及经济、军事和人事科举等三方面内容,其核心和争议最大的是其经济改革内容。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颇为相似,而其中的青苗法和市易法与近现代经济法最相似:青苗法近似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近似近现代政府开办金融控股公司。经济法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中垄断的出现,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国家的出现,法治文化基础是对传统公法、私法划分缺陷的超越。宋代显然不具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宋代社会的垄断不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垄断,是政府介入经济造成更坏的垄断;北宋政府不是民主政治政府而是集权专制政府,行政权力和经济权利的结合造成更多的腐败;宋代没有公法私法和社会法划分的思想,经济法不可能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成功方法。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思想过于超前。  相似文献   

17.
法治视野下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重要的理论问题.文章从现代法治的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揭示了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指出和谐社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而依法治国则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  相似文献   

18.
对于法治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滥觞于古希腊的亚里十多德.然而对法治进行更为系统研究的应当是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以卢梭、洛克和孟德斯鸠等人为代表,他们论证法治应当具有的内涵.按照他们的理论设计,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制定了宪法以及其它法律.可以说,这是贯彻法治精神的需要.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制定法却背离了法治的精神.人们尝试运用民间规则补救国家法的缺陷,但民间规则也隐藏着解构法治的危机.如何维护法治?其道路只能是行走于国家法与民间规则之间.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是为弥补私法对社会整体经济秩序调整之不足而产生的。传统学说强调经济法对私法的补充功能,鲜有强调两者的协调性及私法对经济法的补充作用,从而导致一些危害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被反垄断法所禁止,但却被私法认可的矛盾境遇。然而,经济法维护的竞争秩序恰恰也是私法所倡导的财产流转秩序的前提和基础。经济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与私法中公序良俗所倡导的社会经济秩序相统一,因此可以通过私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将竞争秩序引人到私法秩序,从而确保经济法与私法在规范危害市场竞争秩序行为时的统一。同时,为了保障私益救济对公力执行的补充作用,经济法应为私法权益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20.
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手段。二者本质一致。本文通过对民主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关系的论述,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