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包括具有可识别性的个人信息数据、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和个人领域。网络赋予了隐私权以新的特点,其权项包括消极性权利和积极性权利两部分。通过对四种不同的侵权形式加以分析,建议加快一般法律与专门部门法的相应立法,积极推行行业自律,成立专门隐私权保护机构,从而实现对个人隐私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
所谓网络隐私权,是指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的对于个人在网上提供的信息进行保护的隐私权保护形式。侵害网络隐私权包括:侵害个人通信内容;收集他人信息卖钱;散播侵害隐私板的软件身份证号的设计;侵入他人系统以获取资料,不当泄露他人信息;网上有害色情信息利其他不利于人们精神健康的信息等。美国是世界上保护隐私权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仅限于部门法范围,主要是通过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的方式来实现的,且并未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进行明文规定。在宪法层面,虽然有关于隐私权的隐性规定,但通过直接适用宪法即宪法司法化来对隐私权进行保护,在我国还没有先例。需将宪法的精神和原则贯彻到部门法中,通过部门法的适用来实现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最终实现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隐私权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规定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造成许多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无法追究。建议新的民法应该明确界定保护隐私权,其内容可以有:第一,隐私权应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定位在人格权中;第二,隐私权保护的客体的范围可从三个方面界定:生活安定权、个人信息权、个人身份及社会关系保密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对隐私侵权行为的特殊性进行一定的阐述。因为隐私权的载体是信息,表现为个人生活方面、住宅方面、通信方面等。由于法律完善和权利意识的增加,隐私权所保护的信息扩张了。但对于特定身份和公共利益来说,隐私权的某种信息萎缩了。特定身份之人与非特定身份之人对他人隐私的侵犯不同,前者通过公开,后者通过刺探。而侵权后的赔偿或因信息本身的价值损害会带来财产损失,但隐私权本质上是人格权。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成为人类新的活动空间,相应的,国家权力也随之进入网络,对网络活动进行全方位监管。由此带来了,政府网络监管与个人权利尤其是隐私权的冲突,个人隐私权受到了来自政府权力的严重威胁。为此,必须以保护公民隐私权为中心,对政府网络监管权力的行使加以严格的规制。  相似文献   

7.
住宅权作为宪法规定的一项自由权,尚未扩张到生存权意义上的公民“对住宅”的权利。对自由权意义上的住宅权的保护.我国的行政法也存在很多缺陷:一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在保护公民的住宅免受他人非法侵入上还存在住宅范围不清、“非法侵入”的标准不明等缺陷;二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土地管理法》在尊重公民住宅权上也存在不少疏忽;三是住宅权事实上是一种没有救济的权利,目前只能将住宅权降格为财产权并依据《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获得很少的救济。  相似文献   

8.
陈聪聪 《科技信息》2008,(9):486-487
艳照门事件的曝光,可谓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民众在谴责当事人的道德问题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当事人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因为我们不能不防范一个问题,也许今天我们在评价别人,料不定哪一天我们成为别人评价的对象,当你不愿公开的信息在网络中不知不觉被泄露出去,成为人家茶余饭后争相评论的话题时,那样的结果我们是不愿意看到的.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生活打开一扇方便之门,也为建设更平等自由开放的社会拉开了一道序幕。依托数据技术的支持,公众知情权普遍得到了拓展,而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也变得更为激烈。本文阐述了隐私权和知情权的概念以及保护现状,并从权利属性、历史成因、现实背景三个层面分析了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的原因,探讨了处理冲突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目的均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两者均要遵循民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层面,都不能将两者割裂开,而应当尽量协调两者共同为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服务。  相似文献   

11.
陈美珠  甄万和 《科技信息》2009,(36):I0178-I0178
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可采取公力救济或私力救济的办法来保护权利。目前我国在人格权保护上,制定的法律日趋完善,但尚未形成价值取向明确的体系。对隐私权的保护,只是参照人格权中对名誉权的保护模式进行,因此需要通过立法形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时代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网络社会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网络用户和消费者的网络隐私权,又不防碍网络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和法学界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金融隐私权是在传统隐私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现代新型隐私权,是隐私权在金融领域进一步延伸的结果。本文试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金融隐私权的特殊性为切入点,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加强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反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允许被告人反诉 ,体现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权利平等 ,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反诉是作为被告可以援用的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程序和防御方法 ,也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和关注。文章简要分析论述了反诉制度的历史、概念、性质以及反诉的条件等问题 ,以初步揭示其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是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理论界一般划归为私权,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的保护、研究历来非常重视。在网络时代,以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给隐私权的保护带来极大的冲击,网络空间信息的流动性、交互性更是让隐私权的保护陷入困境,对隐私权的侵犯呈现出新的特点。我国传统的民事法律对隐私权的研究相对滞后。由于民事法律中并没有条款对隐私权直接加以阐述,导致现实生活中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非常普遍,且在审判实践中难以操作。现在面对网络时代的隐私权难题,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仅需要在现有的民法体系中寻求突破,制定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属于民事权利中的一种人格权利,为私权。在我国现今的《民法通则》中,并没有把隐私权规定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而只是通过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来兼顾公民的臆私权。因此,我国在对隐私权保护的司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而这正是引起隐私和新闻知情权产生冲突的原因之一。而作为实现公众知情权的栽体,新闻知情权同样受到宪法的保护。众所周知,隐私权与知情权一直就是一对对立的法学范畴。而现如今生活中越采越多的冲突事件更是证明了这一点。探讨这两种权利产生冲突的原因.试图找出缓和二者冲突的措施和方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民事撤诉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和起诉制度一样,是当事人自由处分诉权的表现。撤诉是一种权利,所以,一方面要充分保障该权利得到最大化的保护和实现,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制以体现权利、义务对立的正当性。那么,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撤诉,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撤诉?撤诉的法律效果如何?"权力-权利"对抗制衡机制在民事撤诉制度中作用如何?一系列的问题反应出了目前我国民事撤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们寻求解决途径提供了思路和突破口。文章首先提出我国民事撤诉制度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这种逐步深入的分析探讨,对民事撤诉制度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是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政府官员隐私权的保护与普通自然人隐私权的保护存在差别,有其特殊性。从制度上对政府官员的隐私权加以限制,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是对反腐倡康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为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但是立法对其在诉讼中的权利范围和内容规定方面却十分含糊和欠缺,与同是当事人之一的被告人的地位及其拥有的权利相比形成了明显的不平衡。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权利被侵害的现象也十分的严重。因此,我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显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处分权是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享有的一种利益和自由,是启动诉讼、推进诉讼、放弃诉讼、获得公正裁判等权利的抽象概括。它以诉之利益、程序主体性、行政诉权、接近正义等理论为其正当性的理论基础。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立法,行政诉讼法应当确立处分原则,构建当事人处分权保护之法律机制,体现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法院审判行为与当事人诉讼行为的良性运行模式。构建当事人处分权保护之法律机制,应当是修订、完善行政诉讼法的一种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