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蒲圻赤壁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分别从蒲圻赤壁旅游规划、宣传、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些对于掀起蒲圻旅游热潮,开发蒲圻旅游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北江汉地区有五处赤壁,何处是赤壁之战战场?社会公认在湖北蒲圻市西北江滨。不久前,有人在《人民大学学报》发文,重弹东坡赤壁是古战场的老调,甚是不经。本文不想作全面驳斥,只想谈谈孙刘联军和曹军因何选中蒲圻赤壁为战场的原因。 从军事上看,曹军与孙刘联军会战于蒲圻赤壁不是偶然的事件。有人认为:赤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也有人认为:曹操进军于此,因传染疾病,而不得不屯兵赤壁对面的乌林,休整待机。笔者认为:这些说法起码不符合下述记载:《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瑜及  相似文献   

3.
《前赤壁赋》是宋代文赋最高成就的标志,其语言运用和景、情、理交融的独特艺术表现方法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4.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对于文坛上的苏轼(1037~1101)理应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年他身居贬官,在湖北黄州团练副使的任上,漫游黄州赤壁,写下数篇传诵千古的赤壁文字,其中有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5.
由于相传为孙曹交兵的赤壁古战场有诸种不同说法,苏轼并不确知"周郎赤壁"之所在,三国赤壁之战发生在今湖北蒲圻市的赤壁镇;"故垒"的处所历来注释家都未言明,实是苏轼在黄州城东的住所"东坡";"羽扇纶巾"所指,从史籍记载、三国故事形成与流传情况、诗词艺术创作等角度分析,应是诸葛亮.  相似文献   

6.
从丁母山之战这一侧面论证赤壁大战遗址在蒲圻。主要从丁母山的重要的战略位置,丁母山之战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特别是从史籍记载,民间族谱,实地考察,出土文物,遗迹遗址,民间传说等诸多方面来证明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前,在丁母山一带曹军与孙刘联军曾发生过一次遭遇战。  相似文献   

7.
《奇闻怪事》2007,(7):42-42
一位老师执教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欣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引入《三国演义》开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谪黄州时期自我排遣的思想情感的反映。它既流露了苏轼怀才不遇,不满现实的情绪,又体现了苏轼保持对现实人生的达观态度。  相似文献   

9.
依上图所示,周瑜火烧赤壁后,曹操只能由乌林小道逃往襄阳。而诸葛亮,则早料到了这一切……哈哈!诸葛无谋,周瑜少智!若是在此伏下一彪军马,吾等岂不……哈哈!吾受军师之命在此等候多时啦!呼,总算逃出来了!于禁,看看损失了什么东西?报告主公!除了不值钱的东西,其孔明定计一劫曹操@林晓佳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苏轼的作品具有一种共同的豪迈气象,然而透过豪迈和蚊达,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宗教情绪,特别是乌台诗案之后,佛家禅宗思想更成了苏轼处世哲学的主导思想,成了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脍炙人口的《前赤壁赋》就深深地打上了这种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乌台诗案"后,仕途上一帆风顺的苏轼被贬黄州。精神的困顿,生活的贫穷,心灵的抑郁,使他转向了宗教,渴求在禅宗里安顿心灵,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苏轼接受禅宗的"明心见性","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五蕴皆空","心无所住","人生如梦"等义理,并将它们与儒道两家融合一体,"浩然不见其涯也"。在黄州,在赤壁,苏轼用他的如椽之笔写下三篇赤壁词赋,深刻体现了他对禅宗的认知和体悟。  相似文献   

12.
韩法良 《开封大学学报》2002,16(3):11-12,16
《前赤壁赋》中“舞幽壑之蛟龙”中的“舞”字的注释及该句的翻译似有定论。但从训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词义及古代汉语中中性词感情色彩的辨析,“舞”字之意应为“扭动”、“摆动”。  相似文献   

13.
公元二○八年,曹操暂定北方之后,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意欲趁势统一天下。其时正值荆州刘表新亡,其子刘琮望风而降,依附刘表的刘备只得一路南逃至夏口,与据守江东的孙权联手,以五万兵力,合力抗曹。双方军队对峙于乌林赤壁,曹操将战舰用铁链首尾相接以抗风浪,东吴部将黄盖遂献火攻之计,取蒙冲斗舰数十艘,满载薪草等易燃之物,随后诈降曹操,将舰船点燃后一举冲入曹操水寨。  相似文献   

14.
三国赤壁经过近二千年的绵延演化已经形成深厚层累的文化积淀,这是全国名胜遗存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军事战略、战术内涵、而且在政治、外交、谋略、戏剧、文学、诗词……乃至人文智慧、艺苑审美、书画、碑刻、风光鉴赏……等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精深的蕴蓄,这是我们稽古、钩沉过程中必须率先执掌之要义。  相似文献   

15.
电影字幕翻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由于受到技术和语境的约束,电影字幕翻译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字幕翻译应尽可能地产生最佳关联,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分析电影《赤壁》的字幕翻译,归纳出一些可行的字幕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理解成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 ,不符合苏轼的人生哲学和一贯的处世态度 ,也不符合苏轼被贬黄州时的思想实际和该词的真正主题。该词表现的是苏轼对历史人生的哲理思考 ,对仕途功名的淡泊和扬弃 ,对变幻莫测的人生所持的通脱旷达、淡泊无为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中国最大的猫头鹰,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大兴安岭森林,它的俯冲能冲破坚硬的雪壳,在大雪封山的季节里,乌林鹗就用这种方式一头扎进雪地深处,获取躲在其中的田鼠。  相似文献   

18.
“诗意地栖居”是生态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在广义的生态美学概念下,它是指在生态平衡的立场上,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审美地生存”。《丁登寺旁》和《前赤壁赋》作为东西方山水作品的代表,都表达了人与自然“诗意地栖居”的生态美学观念。但前者受“泛神论”的影响,而后者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在实现“诗意地栖居”的方式上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9.
赤壁战场在武昌李永富赤壁之战究竟发生在何处?众说纷坛。《三国志》(公元297年前成书)、《荆州记》、《水经注》等典籍早有定论:赤壁战场乃武昌之赤矶山。《毛泽东选集》、《中国旅游图》、《中国历史地图册》,还有中小学教材,也都讲得清清楚楚,画得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20.
《赤壁赋》(亦作《前赤壁赋》千百年来论者基本上认为是苏轼旷达之作,尽管古今均有人认为有讥剌、优谗畏讥等忧患意,①但语焉不详。窃不自量,拟申言之。一、从背景材料看: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应其友人傅尧俞索近文之请,亲笔抄录此赋,后面加上一则题跋《书〈赤壁赋〉后》:“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尧俞字)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又有近年辑出的佚作《赤壁二赋》大书跋》②,内容相近:“去岁作《赤壁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