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波在白血病无损探测中的应用—数值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应用微波对白血病进行无损探测的可能性。在建立柱坐标系下分析人体小腿微波散射特性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模型的基础上,具体计算了三种不同微波频率下人体小腿上部的微波散射特性及白血病的存在对其产生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当存在白血病时人体小腿上部的微波散射特性有较大变化,据此可以判断白血病存在及其病变程度。该技术可应用于白血病的无损探测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根据物质的介质损耗特性和微波的穿透特性,通过检测微波照射物质后能量的变化,可以实现对物质存在和类型的无损检测。利用网络分析仪和背腔螺旋天线搭建了测试系统,在较宽频带范围内,对多种物质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自由空间内,能够利用微波完成物质类型的无损检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求解准∧-型四能级系统的密度矩阵方程,研究微波场和耦合场对探测场吸收和色散性质的影响.当微波场和探测场作用于该能级系统中时,随着微波场拉比频率的增大,使得探测场共振频率处的吸收逐渐减弱,此位置处的色散特性也随拉比频率的增加由反常色散转变为正常色散.当微波场与耦合场均为强场时,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研究探测场的吸收和色散性质.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利用电磁波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传输及散射特性探测钢筋混凝土内部结构的一种新型探测技术,分析了电磁波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传输与散射特性,构建了钢筋混凝土表面周期结构模型,设计出利用LFMCW雷达探测其周期结构的系统。  相似文献   

5.
许多古建筑由于地基发生形变存在倾斜、坍塌等严重安全问题,古建筑地基探测及稳定性评价是进行安全预防的重要环节.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由于不依赖人工震源的特性,对探测区域无任何损害,利用其进行文物地基探测具有不损害文物的优势.应用该方法对河南省登封观星台地基情况进行超高密度无损探测.在观星台周围布设6条测线采集24 h数据进行互...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雷场的雷达侦察发现概率,提高地雷的障碍效果和生存能力,研究了微波吸收材料新型地雷壳体以提高防雷达探测性能,讨论了地雷目标雷达散射特性。当微波从壳体顶部或正侧面照射时,雷达散射截面(RCS)较强。采用羰基铁和铝合金粉为吸收剂设计和制作了微波吸收材料,在2~18GHz频率内的微波吸收衰减超过10dB。选用不锈钢纤维和羰基铁粉并采用注塑工艺制作了具有电磁屏蔽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地雷壳体样品。合成孔径雷达(SAR)探测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波从壳体顶部或正侧面照射时,RCS在8~12GHz频率内的微波衰减达到10dB。  相似文献   

7.
徐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8):6823-6826
管道输油过程中原油在管道内壁沉积形成油垢会阻塞管道。测定油垢厚度成为管道除垢的重要先决条件,核探测技术成为无损检测油垢的首选。实验用石蜡代替管道油垢来进行模拟,采用透射和散射两种方法,研究了不同厚度的石蜡对γ射线的透射和散射特征,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用于管道油垢厚度的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介绍了微波无损检测的原理和微波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指出了目前微波无损检测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微波照射在物质上,会呈现出穿透、反射和吸收三个特性.物质对微波的吸收程度主要由物质的介质损耗系数决定,物质吸收电磁波后会产生诸如发热等物理特性的变化,相应的电磁波能量就会衰减.通过检测这些物理变化,可以检测物质的存在以及含量,利用电磁波具有穿透特性可以实现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10.
无损检测技术是检测水工结构隐患及损伤的方法之一.鉴于水工结构的特点和复杂性,重点介绍了基于振动理论的适用于水工结构现场无损检测的振动法.根据振动法利用系统模态参数的变化和结构的振动响应而对水工结构进行无损检测这一基本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基于振动理论的水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对于大型复杂水工结构无损检测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不同的问题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在现场检测时,保证检测结果正确的首要条件是合理有效的激励;对于结构损伤或破损检测,扩阶和缩聚都十分重要.最后指出,为提高振动法的实用性及精度,必须找出损伤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重视和发展隐患及损伤的早期探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数学的无损检测技术,为处理病险水利水电设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地雷达新技术在隧道病害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达成铁路部分隧道边墙及拱顶背后不同程度存在空洞的情况,为消除安全隐患,应用雷达探测新技术,对重点隧道进行了无损检测 本文主要介绍了雷达探测的原理、检测方法及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矩量法与电场积分方程(EFIE)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平面波照射下,在目标谐振区内导电球、立方体以及平板的雷达散射截面,频率为300MHz时导弹的单双站RCS随方位角变化以及单站RCS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并根据数值结果分析了其电磁散射特性,这为利用谐振区的电磁散射特性探测与识别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高斯波束入射下二维随机粗糙面散射特征基础上,研究波束散射场量均方和相关函数的二阶统计特征,利用误差函数获取数值计算的解析表达式.数值计算了目标几种特殊材料表面,激光波束入射下,不同材料单、双站散射场量二阶统计特征随散射角度的变化情况.详细讨论了特殊材料表面介电常数、粗糙度、相干长度,入射/散射角分别对散射场相关函数的影响.散射场量均方值函数作为粗糙面散射的相干分量,针对不同材料单、双站探测条件下,定量分析其在相关函数中的比重及随散射角的分布特征.散射场量的均方和相关函数是统计数学本质数字特征,本文所做的工作将为研究激光波束入射下粗糙面散射场量其他高阶矩统计特征奠定基础,并通过定量分析统计均方在相关函数比值关系,为开展目标激光探测中与“散斑”有关的光学特征研究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波面的二阶谱特征,研究了粗糙海面后向散射特性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散射模型中考虑海浪波面的二阶谱特征时,海面微波后向散射特性呈现出随方位角和入射角等参量变化的差异,体现了粗糙海面的非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静息电位的特性以及计算方法,通过Wilson理论对人体心脏电场进行数学建模,得到与静息电位相关的电场模型,并对心脏电场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利用电场强度进行探测可以得到理论探测距离和最佳的探测范围分别为160 m和20~60 m. 在探测距离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析静息电位和电场强度的对应关系,可以达到区分人体及其他动物种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工程概况及隧道结构,讨论了无损检测方案的设计,分析了无损检测技术图像,指出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探测结果图像清晰,探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微波反射率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微波遥感及雷达探测的实践。地物微波反射率反映地物的性质,例如它是地物介电常数的函数。为了研究毫米波段地物微波反射率特性。除了进行理论分析外,研制了毫米波微波反射率仪,测量一些地物目标,如土壤、水和水面油污等,得到了理论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毫米波段微波反射率和厘米波段微波反射率有相似之处,亦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散射信号的强弱直接影响接收效果的问题,通过对GPS散射信号的仿真,探讨了电磁波不同入射角度时的散射特性,比较了电磁波在不同散射截面积、不同信噪比情况下对最大距离积的影响.分析显示前向散射可获得较佳的信号接收效果,通过选取最佳接收卫星可扩大无源探测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从海洋人气相对湿度的角度建立了大气折射率变化与气溶胶激光散射特性的理论联系.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模拟了烟、水云、尘、雾、霾等类型粒子群的蒸发波导环境,采用波长为1.06μm的激光雷达对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半径范围为0.1~100μm的气溶胶粒子群进行了探测实验,并对不同气溶胶粒子群的激光后向散射回波信号特征做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激光蒸发波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利用红外激光雷达探测大气中各种成分浓度时,研究大气中气溶胶颗粒在该红外波段的光学散射特性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大气中气溶胶颗粒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率是基于红外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后向散射回波信号的重要参量,直接影响探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有效探测距离.根据等效球的米氏散射理论,分析大气气溶胶颗粒在该波段的散射效率因子和散射相函数,可准确计算出不同半径和不同密度时大气气溶胶颗粒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率大小.利用仿真模型计算得出,当大气气溶胶颗粒的半径增加时,其散射效率因子的数值振荡衰减,最终稳定于2.04处;而当入射激光波长不变时,大气气溶胶颗粒的后向散射率数值与其半径的变化呈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