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霞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24-26
近年来,侵犯网络隐私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阐述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全面性法律框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人们的隐私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而,隐私权问题已成为网络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网络与电子商务隐私权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在网络与电子商务中侵犯隐私权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借鉴国外对网络隐私权保护所采取的措施,联系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在保护网络与电子商务隐私权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网络隐私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我国隐私权立法缺位的情况下,确立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机制进行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网络隐私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网民加强自我隐私保护意识之余,不仅需要相关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展,传统隐私权不断向网络领域延伸,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实体内容,网络隐私权应运而生。但是网络空间的法律缺失导致了对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规制捉襟见肘。本文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从宏观上完善我国目前的立法,到微观上逐渐推行网络实名制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网络越来越深入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在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网络隐私侵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网络隐私权不同于一般的隐私权,其侵犯方式也较传统隐私权的手段、隐蔽性、内容等更为广泛。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对于网络隐私保护的现状并结合国外保护方式提出在我国保护网络隐私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隐私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晋京 《科技信息》2007,(27):649-650
目前我国对网络隐私侵权的理论和相关制度的研究仍较为滞后,立法上并没有对网络隐私权给予确认,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对网络隐私侵权的基本问题作出界定,首先从对网络隐私、网络隐私权这几个与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相关联的概念辨析入手,导出了网络隐私侵权的概念,并从侵权主体、侵权客体、侵权对象性质、侵权行为手段以及侵权后果几个方面总结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特征,希望能对网络隐私立法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超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38-39
随着网络终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利用网络获得商品、服务,便利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隐私权被侵害的危险。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并对公民隐私权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在借鉴国外有关成熟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是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理论界一般划归为私权,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的保护、研究历来非常重视。在网络时代,以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给隐私权的保护带来极大的冲击,网络空间信息的流动性、交互性更是让隐私权的保护陷入困境,对隐私权的侵犯呈现出新的特点。我国传统的民事法律对隐私权的研究相对滞后。由于民事法律中并没有条款对隐私权直接加以阐述,导致现实生活中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非常普遍,且在审判实践中难以操作。现在面对网络时代的隐私权难题,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仅需要在现有的民法体系中寻求突破,制定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9.
何蕾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90-91,125
垃圾电子邮件问题表明网络隐私权已受到严重侵害,强化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并结合本国立法现状,将网络隐私权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并提出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影响网络经济的发展,而且它将蔓化为一种社会问题。个人的不安全感加剧和个人对自我信息控制力降低无疑将导致社会人整体的心理压力增大,形成社会心理危机。本文在探讨网络隐私权的含义、内容、侵权方式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时代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网络社会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网络用户和消费者的网络隐私权,又不防碍网络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和法学界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包括具有可识别性的个人信息数据、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和个人领域。网络赋予了隐私权以新的特点,其权项包括消极性权利和积极性权利两部分。通过对四种不同的侵权形式加以分析,建议加快一般法律与专门部门法的相应立法,积极推行行业自律,成立专门隐私权保护机构,从而实现对个人隐私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社会网络的动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而社会网络中差分隐私保护方法迭代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树索引的动态社会网络差分隐私保护方法.使用B+树索引社会网络图的边,根据差分隐私并行性组合的特点,对B+树的索引数据划分,为数据分配不同的ε并添加拉普拉斯噪声,实现数据隐私后的整体高效用性和局部强保护性;在迭代时利用B+树的高效索引对欲更新的信息快速定位,实现动态社会网络差分隐私保护的快速迭代.实验表明,B+树索引有效提高了动态社会网络差分隐私保护的迭代速度,同时差分隐私的并行性提高了数据的效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隐私与隐私侵权的特点,阐述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隐私权保护的相对不足,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图书馆用户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即建立与健全我国网络信息隐私权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图书馆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隐私权保护关系到 数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主要是加快立法工作,做好行业自律,加强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17.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体系中较晚出现的一种。我国法律没有把隐私权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主要的人格权,只是借助司法觖释并通过保护名誉权的方式以维护公序良俗的隐私权是不完备、不周密的。我们应该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在宪法、民法典中确认隐私权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以刑法、行政法等其它法律法规为辅助的直接保护。本文从隐私及隐私权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国外隐私权的相关立法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立法,指出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缺陷并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仅限于部门法范围,主要是通过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的方式来实现的,且并未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进行明文规定。在宪法层面,虽然有关于隐私权的隐性规定,但通过直接适用宪法即宪法司法化来对隐私权进行保护,在我国还没有先例。需将宪法的精神和原则贯彻到部门法中,通过部门法的适用来实现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最终实现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9.
隐私的泄露问题不仅包含用户提交的位置和查询数据,更是包含了其中隐藏的用户身份、兴趣爱好、社会习惯、行为模式等。对位置服务隐私保护的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位置服务的应用场景、位置隐私的攻击方法。对现有的隐私保护体系结构和保护技术进行整理归纳。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种基于缓存的时空扰动方法和LBS隐私保护度量假设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隐私侵害的媒介伦理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和保护隐私是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尊重和保护,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20世纪以来以网络、手机、DV为代表的新媒体在颠覆传统的体制性传播的同时,也因为人类普遍存在的好奇心和窥私欲以及新媒介中个体责任的分散化、无理性化而更多关注和传播他人隐私。从某方面来说,隐私丧失在媒介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其必然性,而人又有对与安全与自由有关的隐私的需要,二者构成了一对充满张力的矛盾。要解决问题需要法律、技术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