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为了解巴山木竹开花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状况,研究依次选取3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开花前期阶段、开花阶段)的巴山木竹叶片,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其内源激素水平.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时期的推进,生长素质量比逐步升高,在营养生长阶段质量比最低,开花阶段最高,竹叶中生长素的质量比可以作为预测竹子开花的预警指标;赤霉素质量比出现先降低,然后升高的趋势,因此推测赤霉素途径可能不是巴山木竹的主要开花途径,但该激素在开花前降低的现象仍可作为预测竹子开花的预警指标;细胞分裂素的质量比变化和赤霉素基本一致,其开花前降低的现象也可作为预测竹子开花的预警指标,同时根据其作用机理,推测年龄途径是巴山木竹开花的可能途径,这一点还需要后续的实验进一步证实;脱落酸质量比在开花前期变化不大,开花时才显著升高.从营养阶段到开花前期,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氮相对含量会降低;进入开花期后,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氮相对含量又小幅升高.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巴山木竹的开花机制提供参考,对于保护秦岭大熊猫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福建茶杆竹开花结实期间的叶片衰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自然状态下福建茶杆竹开花期间叶片衰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开花开始,开花竹株叶片中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迅速下降,到末期,叶绿素含量只有0.5mg/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下降了70%;与此同时,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分别下降了15.6%和80%,与未开花竹叶片的衰老相比,开花竹株叶片衰老进程明显加快,致使开花竹迅速衰老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刚竹属竹种开花枯败后,能通过有性或无性途径自然更新。花后产生大量能育种子的竹种依靠实生苗更新,花后种子基本不育者依靠更新鞭更新。刚竹属竹种的鞭生长型式属单轴型,但在实生苗阶段呈合轴型生长。现有的单轴型竹种不是从现有的合轴型竹种进化而来,二者可能有共同的二倍体祖先。外源赤霉素能影响某些竹种的有性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孝顺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孝顺竹的开花物候、开花动态以及花序特点,通过野外定位观察,对孝顺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孝顺竹为假花序,假小穗簇生,为连续开花类型竹种;南京地区孝顺竹花芽一般在10月初开始分化,次年4—5月小花盛开;盛花期小花内、外稃张开,雌蕊柱头伸出,雄蕊花丝伸长,花药伸出稃外;果实为颖果。  相似文献   

5.
刚竹属竹种的生殖——Ⅰ.刚竹属竹种的开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刚竹属竹种属于多年生一次结实植物,毕生开花一次,花后营养体自然死亡。竹子开花由内部计时机制所控制,这种计时机制对环境干扰有强大的缓冲能力。同步开花是刚竹属开花的基本特征。不同竹种的开花周期有很大差异,短的不足20年,长的可超过100年。开花周期的不稳定性可用基因突变和天然复壮来解释。竹株开花时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上均有变化,但植物激素是否参与成花过程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善画竹,所画的竹子给人们的印象是纤秀挺拔、刚直不阿,具有高风亮节的气质.画家画竹总是在竹秆枝头画出三片分叉的竹叶,很象植物学上的"三出叶".有时画家笔下竹林中偶然出现几支竹笋,但从来没有见过竹子开花的绘画.这是因为竹子开花很罕见,花也不美,还有些地方认为竹子开花是不吉祥的兆头.  相似文献   

7.
鹅毛竹花后叶片衰老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鹅毛竹为材料,以未开花竹为对照,分析了鹅毛竹花后叶片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鹅毛竹开花后总体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不断下降,并始终低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而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比值、MDA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并始终高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上述各指标的变幅以及与未开花竹的差距增大,表明花后叶片衰老逐渐加快。开花初期开花竹叶片SOD活性明显高于未开花竹,而POD、CAT活性明显低于未开花竹,后期开花竹各保护酶活性的变幅明显大于未开花竹,表明鹅毛竹开花后保护酶系统间的平衡失调。推测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以及保护酶系统间平衡失调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膜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及其降解等可能是开花竹花后叶片衰老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竹类植物花序建成及花序类型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竹类植物的花序在竹类植物分类及繁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形态特征也是竹类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然而由于竹类植物特殊的开花特性,目前对竹类植物花芽分化及花序建成的研究资料较少,此次研究为更好地明晰竹类植物的花序类型及形成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和形态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以苦竹属(Pleioblastus)的翠竹、东笆竹属(Sasaella)的黄条金刚竹以及箣竹属(Bambusa)的‘霞早’绿竹为材料,对其花序建成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尽管3个竹种花序外在形态表现多样,但其花序类型都为混合花序,即花序主轴小穗发育为有限花序,而组成各小穗的小花发育为无限花序。同一个花序中顶部小穗最先发育,然后由顶部向基部依次发育出侧生小穗原基,为有限花序; 而同一小穗上不同部位小花的发育进程则按基部到顶部的顺序依次进行。【结论】综合小穗和小花的发育过程,将原属于有限花序(真花序)的黄条金刚竹和翠竹以及原属于无限花序(假花序)的‘霞早’绿竹的花序类型进行统一,将竹类植物花序定义为混合花序。  相似文献   

9.
选择矮牵牛为开花生理的实验材料 ,研究了开花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变化 ;对花色基因序列进行比较 ,分析开花的基因蛋白 ,设计了低密度和高密度开花基因芯片的探针 ,并将基因芯片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中。把矮牵牛开花过程分为 5个时期 :未出现花芽 (第一期 )、出现花芽 (第二期 )、出现花蕾 (第三期 )、刚刚开花 (第四期 )和花盛期 (第五期 )。选择了 3种颜色的矮牵牛 :粉红色、杂色和红色。在刚刚出现花芽的第二期时 ,3种花的核酸含量明显升高 ,粉红色花在刚刚开花的第四期又出现一个核酸含量的高峰。红色花和杂色花中DNase比活力呈下降趋…  相似文献   

10.
月月竹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月竹(Menstruocalamus sichuanensis)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竹种,近几年在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中出现开花现象。以月月竹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月月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产生左右对称型小孢子。成熟花粉大多二细胞型,具1个萌发孔。月月竹子房为2心皮1室,侧膜胎座,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一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由功能大孢子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  相似文献   

11.
根茎禾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在广泛观测和调查的基础上,对适用于根茎型禾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方法作了概述,详细介绍了样地的选择,取样时间,取样方法,分蘖株、根茎、芽的年龄划分标准与鉴别方法,及其相关的研究与测定方法,对国内报道过的几种有关根茎禾草无性系各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方法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揭示长叶苦竹(Pleioblastus chino var.hisauchii)新造林的生长发育规律,探究不同年龄竹株的秆形特征及不同龄级竹地下茎的鞭根生长情况,为长叶苦竹及其他混生型竹的栽培养护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了南京林业大学溧水白马实验基地长叶苦竹新造林5年时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标记整片竹林每株竹子的位置和年龄信息,随机选取3株1~5年生健康无病虫害竹株,测定其地径、株高、枝下高、每节节长和对应的节径等指标。追踪1~5年生竹鞭系,统计鞭段数、鞭节数、岔鞭数、芽数,测量鞭长、鞭径、鞭节长等指标。【结果】随着长叶苦竹新造林的更新,前4年新龄竹株数呈递增趋势。地径、株高和枝下高随竹龄的增长均呈递减趋势,且不同年龄竹株的地径和株高、枝下高和株高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竹秆每节节径由基部到梢部呈递减趋势,且每节节长和对应的节径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新龄竹每节节径、每节节长、平均节径和平均节长均大于老龄竹。鞭径、总鞭长、鞭段数和芽数随竹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鞭长、鞭节长、岔鞭数和笋芽数随竹龄的增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造林第4年时达到最高。【结论】长叶苦竹新造林的年龄结构呈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国产故生竹16属76种、5变种和16变型的地下茎的解剖结构的观察研究,描述和讨论了地下茎的一般解剖结构。地下茎中基本组织之比例明显高于地上竿,真鞭的维管束一般为半开放型,但在假鞭类型中为近圆形;地下茎髓环的存在与否和髓腔的相对大小相关。髓腔较大的具髓环,反之无髓环。根据气孔器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说明地下茎表皮之气孔器是具有生理功能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理老化程度杉木外植体的组培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12株28年生杉木树冠上取条,嫁接在1年生实生苗根系上作为复壮母株,用同一株树的基部萌条杆插苗作为对照母株,上述2种母株经过几次在地面下切割,使其重新萌条和长出根系,然后用新的萌条作外植体进行组培试验,即第1组材料,同时,直接从10株20年生杉木上采取上部萌条作外植体进行同样的组培试验为第2组。共进行了9次继代培养,用成对样本T检验法比较同一无性内两种外植体的差异用成组样本T检验法比较两组无性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成树上部侧枝外植体的芽分化数量、嫩梢数量、嫩梢长度、生根率、根长等性状均始纳税极显地低于树干基部萌条和经复壮处理的外植体;复壮外植体与基部萌条的差异在最初的3次继代培养中仍然存在,但在以后的继代培养中消失了,谤些结果表明,嫁接、切割、生根和组培对杉木有明显的复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段河道护岸多使用混凝土等人工建筑材料,其结果导致河岸植物群落丧失,破坏了河岸连接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作用,其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因此恢复重建受损河岸生态系统,需要研究适于河岸生态环境、生态作用好的生态修复材料.以恢复重建城市段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为目的,研究了作为受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芦苇幼苗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芦苇秆粗细对芦苇秆的发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选取芦苇秆时,尽可能选择休眠芽多的芦苇秆,并且选用细芦苇秆,以便于运输;散状、捆状条件下,芦苇秆的发芽有显著差异,捆状芦苇秆要比散状更易发芽,可培育出优良的芦苇幼苗,因此最好将数个芦苇秆捆成一束浸泡发芽.本研究得出的技术方法,可以减少对芦苇原生地的破坏,并且能够快速、大量繁殖芦苇幼苗,为成功开发植物相容型混凝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产散生竹地下茎的比较解剖观察及分类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产散生竹16属77种、5变种和15变型的地下茎解剖结构的比较观察研究,发现竹类地下茎解剖结构特征在种属间是有差异的。根据散生竹属竹种地下茎解剖结构特征的差异性以及地下茎机械组织逐渐退化的演化规律,同时参考它们的生态分布探讨了散生竹类属间的系统演化地位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滇重楼切块繁殖不定芽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滇重楼切块繁殖过程中不定芽发生及其组织细胞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定芽仅在根状茎的节上发生,切块上的不定芽,起源于薄壁组织细胞脱分化,为直接发生,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从淀粉粒的分布等情况推测,顶芽具有顶端优势,这正是自然状态下1个根茎只能产生1个芽的原因.滇重楼切块繁殖的机理是顶端优势的打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药用甘草一年生根,下胚轴根茎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根园柱形,周皮黄棕色或暗棕色,有规则的纵沟纹及横生皮孔。平整切断面纤维性,浅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中心淡黄色。根茎外形与根相似,自地上茎基部侧生出1—2条,表面具芽痕。根初生结构属于“四原型”,次生结构与一般双子叶植物根相同。其区别根增粗主要由于次生维管束,射线、轫皮射线,木射线增多,特别是射线,轫皮射线,木射线细胞显著增大的结果。根中心为射线,木射线伸入薄壁细胞所充满。我们首次发现根由下胚轴主根组成,根茎具有茎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软件在连续运行过程中普遍发生的老化现象,提出了一种嵌套的基于时间的软件抗衰策略,并采用Petri网来描述每次恢复的具体过程,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控制恢复次数,建立整个策略的实施过程模型。与传统的基于时间的软件抗衰策略不同,该策略在每次执行系统级恢复前首先执行N次的应用级恢复,从而减少了恢复时间,降低了抗衰成本和周期性应用级恢复策略预测失败的风险,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另外,该策略具有可扩展性,对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性能衰退,可以执行多级嵌套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