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位于华北克拉通盆地的西南部,其形成演化和沉积过程与华北克拉通南侧秦岭造山带的活动有紧密的联系.晚古生代沉积的物源特征能够帮助提取关于秦岭造山带的演化信息.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澄城和韩城2条出露本溪组-石千峰组的剖面岩石学特征的详细研究,从岩石性质、碎屑特征、重矿物组合和碎屑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晚古生代物源的详细信息,并揭示了秦岭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本溪组-太原组的物源为秦岭造山带中的华北板块南缘带;山西组-石千峰组的物源来自于北秦岭构造带,物源区有向南迁移的特征.晚泥盆-晚石炭世商丹带的点接触初始碰撞造成华北板块南缘发生抬升,早二叠世秦岭造山带进入面接触碰撞阶段,造成北秦岭弧后盆地和岛弧带依次发生隆升,成为鄂尔多斯南缘沉积区的主要物源供给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自东向西剪刀状的碰撞,造成鄂尔多斯南缘沉积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的古流向由南东-北西方向朝南西-北东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青岛仰口构造混杂岩位于大别-胶南造山带东段,为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带边界韧性剪切带内的蛇绿混杂岩.它大体经历了三期变形,始于印支期,历经燕山期至后燕山期.  相似文献   

3.
秦岭-大别山北部后造山期构造格架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秦岭造山带是一条复合型大陆造山带.东秦岭北部后造山期的构造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秦岭北缘反冲推覆构造带,以宜阳-鲁山断裂带和熊耳岩片为主体,由S→N逆冲推覆;栾川-伏牛山推覆构造带特征典型,分带性强,由N→S推覆;马超营走滑转换构造带位于二者之间,为一正花状构造带.上述构造组成典型的扇形结构,形成于燕山期末-喜马拉雅初期.东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现今几何学模型和流变学分带结构与华北地块向南俯冲在秦岭地块之下、扬子地块持续向北俯冲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后造山期构造正是研究区现今深部过程在地壳浅部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朱坤贺 《江西科学》2022,(2):318-322
东昆仑造山带可依据阿尔金走滑断裂分为东昆仑造山带和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是中央造山系西段的一部分,被认为是柴达木板块与羌塘板块或巴颜喀拉地体碰撞形成的昆仑洋闭合的结果。根据构造元素的多重证据,提出了一个古生代-志留纪俯冲增生构造模型,以解释东昆仑造山带的时空构造格局、板块俯冲以及由增生到碰撞的构造过程。对于洋壳俯冲最终结束和碰撞造山开始的时间仍存在着较多的争论,综合前人观点,提出了一个解释东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长期俯冲增生构造模式。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在古生代至志留纪,东昆仑造山带形成了一套由海沟、弧和弧后盆地组成的构造体系,并演化为沿昆仑缝合带向北的长期存在的俯冲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滇西北金沙江古特提斯造山带地层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造山带地层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将滇西北金沙江造山带划分出5个构造地层带,建立了新的造山带区域地层系统。根据古生物生态组合,沉积组分,盆地充填序列及沉积环境的研究,识别出不同构造地层带分别形成了稳定地块,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洋盆及岛弧环境之中,在造山带区域地层系统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金沙江古特提斯造山带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6.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几条重要构造带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内几条重要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探讨其动力学过程.方法 通过该造山带中各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分析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和大陆动力学体系演化等地质过程.结果 ①洛栾构造带是二郎坪弧后盆地与华北板块南缘的陆内构造拼合带,形成于365 Ma±,挤压方向为240→60°;②商丹断裂带在260 Ma±形成,挤压方向为220→40°,以压扁作用为主,正花状构造,显示出板块碰撞带的构造特征;③襄广断裂带是扬子板块在220 Ma±,由185→5°方向与大别造山带斜向汇聚的结果;④殷马断裂带为一条右行平移的韧性剪切带;⑤武穴构造对接带是大别造山带南缘与扬子板块北缘的构造复合带,是在140 Ma±扬子板块总体由S→N挤压所致;⑥宜鲁构造带是东秦岭造山带北界,为S→N逆冲的叠瓦状推覆构造,上地壳缩短率为52%;⑦郯庐断裂带是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东端的一条多期活动的剪切带.结论 秦岭一大别造山带经历了不同构造体制转换、板块构造系统发展、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以及大陆动力学体系发展演化等地质过程;显示出古生代以来逆时针"转动挤压"到"三面围限"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陕西秦岭泥盆纪盆地群构造沉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秦岭泥盆纪盆地群是在早泥盆世扬子板块北缘陆内裂谷沿勉略一线进一步发育成有限洋盆,而后分裂出秦岭板块,勉略洋盆与商丹洋盆的并存导致秦岭造山带出现了三个板块(扬子、华北及秦岭板块)共存的格局,由此形成了秦岭泥盆纪盆地群。在这种复杂的板块构造格局下,整个秦岭造山带出现了构造动力学成因不同的一系列盆地。在秦岭板块北缘发育了刘岭边缘盆地,在其中堆积了含火山岩的巨厚碎屑岩系(最大厚度超过11km)。在秦岭  相似文献   

8.
<正>阿拉善地块西以阿尔金断裂与塔里木板块相接,北望中亚造山带,南邻祁连造山带.本区由北向南存在两条重要的边界断裂带,即阿拉善北缘断裂带(或称巴丹吉林断裂带)和乌套海恩格尔乌苏断裂带.以乌套海恩格尔乌苏断裂带为界,将阿拉善地块划分为南北两大构造区[1-5].阿拉善地块古元古代构造层形成于裂谷型海盆环境,该构造层主要由龙首山群组成,经吕梁运动固结形成本区褶皱基底[6].中元古代变质地层以角度  相似文献   

9.
论北秦岭加里东期造山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由华北地块南缘,以未变质—浅变质沉积岩系为主体的前陆褶断带和北秦岭以中—深变质岩系及强烈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山根带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认为它自成体系,相应的变质、变形、岩浆作用发育。该造山带是早古生代未秦岭古洋盆沿商丹—桐柏一线俯冲、消减,促使秦岭古岛弧系碰撞华北地块,造成弧后边缘海闭合所致,是显生宙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进程中的重大构造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位于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缝合带。喜马拉雅造山带是世界著名的现代造山带,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格局,也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尼泊尔的地质、构造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在构造分区的基础上阐述了各分区的矿产情况,介绍了各成矿区带的优势矿种,提出了尼泊尔的矿产工作建议。目前尼泊尔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很低,尤其是金属矿床,以金、铜、铅、锌、铁为代表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等矿产找矿及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及其毗邻海域航空磁力异常资料,经数字化处理,得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航磁异常数据.对航磁异常数据进行化极和小波多尺度分解,分析青藏高原航磁异常的空间展布,并探讨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联系.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航磁异常的空间展布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基本吻合.鄂尔多斯与秦岭造山带的交界处的磁异常由东西向逐渐转为北西向,祁连造山带磁异常的北西向展布,揭示了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深部物质在刚性的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下,物质沿着北西向的祁连造山带和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流动.  相似文献   

12.
正北祁连造山带呈NW-SE向展布于阿拉善地块与祁连一柴达木地块之间,与秦岭、昆仑一起构成了中国大陆内部巨型中央造山带.近半个世纪以来,作为大陆板块构造研究摇篮的北祁连造山带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最早报道的蛇绿岩就发现于此.以往发现的北祁连蛇绿岩主要分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龙门山造山带是扬子板块的西延部分,主要受到3条断裂的控制,分别是汶川-茂汶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在扬子板块与松潘-阿坝地块的挤压下,龙门山于印支晚期开始褶皱隆升造山,在造山的过程中控制造山带的3条主要断层由正断层转换成为逆断层.综合前人的观点,通过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并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了龙门山的造山过程,并建立了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龙门山在造山初期主要是受到北西方向力的作用;晚三叠世末期主要受到由于东南方向太平洋板块的挤压而迫使扬子板块挤压的应力作用;燕山期龙门山造山带继承了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继续上升;喜玛拉雅期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在推覆构造活动加剧的同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被推到高处的不稳定岩体大量下滑,形成滑覆体和推覆体叠加的构造格局,最终演化为现今的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造山带是扬子板块的西延部分,主要受到3条断裂的控制,分别是汶川-茂汶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在扬子板块与松潘-阿坝地块的挤压下,龙门山于印支晚期开始褶皱隆升造山,在造山的过程中控制造山带的3条主要断层由正断层转换成为逆断层.综合前人的观点,通过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并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了龙门山的造山过程,并建立了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龙门山在造山初期主要是受到北西方向力的作用;晚三叠世末期主要受到由于东南方向太平洋板块的挤压而迫使扬子板块挤压的应力作用;燕山期龙门山造山带继承了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继续上升;喜玛拉雅期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在推覆构造活动加剧的同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被推到高处的不稳定岩体大量下滑,形成滑覆体和推覆体叠加的构造格局,最终演化为现今的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5.
秦岭北缘巨型陆内俯冲带的深部物理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复合型大陆造山带。燕山末期——喜马拉雅初期由于华北板块相对于秦岭造山带的俯冲,在秦岭北缘形成巨型陆内俯冲带。反射地震剖面揭示该带为一向南倾斜的强反射波组带,并且在两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中该带表现为略向南倾的低阻带。南侧为高阻体,北侧为多层结构;流变学特征揭示,该俯冲带南部相似于造山带的核带,北部则相同于中、新生代的大陆汇聚带,充分证明了秦岭北缘巨型陆内俯冲带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测区地处祁连造山带与敦煌地块(塔里木板块)接交地带,作为板块边界的阿尔金大断裂从测区中央通过,形成构造系统复杂,地层杂乱分布的格局。板块接合部位,是金属矿产产出的最有利地带。测区铜、镍、金、铅、锌等内生金属矿产基本沿蛇绿混杂岩带分布,测区主要位置在雁丹图-拉排沟-三个洼一线,铜金等异常及矿点呈带状分布,印证了板块边界控矿的特征。新发现的阿克塞县后塘燕都尔土沟东一带铜矿就位于成矿构造带上。在测区根据铜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地质特征,结合地球化学异常、地质背景,确定了找矿靶区,并通过工程揭露在测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通过对该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叙述,对该区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总结了成矿模型,为该带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王伟 《甘肃科技》2006,22(4):89-92
甘肃西部阿尔金断裂为敦煌地块和祁连山造山带的分界断裂。断裂带两侧的地球物理特征截然不同,本文从地球物理方面论证阿尔金断裂是一个成矿条件理想的构造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阿尔泰造山带的逆冲-走滑构造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泰造山带的运动学研究证明,该造山带是由逆冲和水平左旋剪切合成作用的产物。水平运动分量沿造山带自SE向NW增大,致使造山带的运动从SE段的逆冲为主逐渐过渡到NW段的左旋走滑为主。横向上水平分量自造山带腹地(NE)向前陆(SW)增大,造成腹地逆冲、前陆走滑、中间为过渡状态的特殊运动方式。推测形成这种运动方式的原因是造山带闭合时的斜向碰撞和造山带前缘准噶尔地块的透镜体边界效应。  相似文献   

19.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经海西-印支期B型俯冲与碰撞敛合形成东秦岭复合山链后,构造变动并未结束,随之发生的是A型俯冲和巨型滑脱推覆。文章依据地表地质及更能清楚地反映地壳结构的二维速度资料,对东秦岭造山带的滑脱-推覆构造进行了再次研究,并建立了该区的A型俯冲模式。认为东秦岭地区存在着六重拆离滑脱与数个大型推覆构造和两条巨型A型俯冲带,其A型俯冲模式表现为奇特的“双楔剖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及相邻区域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及邻近陆域海域是晚古生代以来由多个较小的板块或地块汇聚形成的.中生代亚洲东部岩石圈拉张解体和减薄.古新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地壳缩短隆升,形成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根据中国大陆及相邻区域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及其他地学资料, 采用多学科多手段进行反演.对沉积层、地壳、岩石圈厚度进行研究,探讨中国大陆及相邻陆域海域岩石圈结构特征及深部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