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龙门山造山带是扬子板块的西延部分,主要受到3条断裂的控制,分别是汶川-茂汶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在扬子板块与松潘-阿坝地块的挤压下,龙门山于印支晚期开始褶皱隆升造山,在造山的过程中控制造山带的3条主要断层由正断层转换成为逆断层.综合前人的观点,通过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并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了龙门山的造山过程,并建立了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龙门山在造山初期主要是受到北西方向力的作用;晚三叠世末期主要受到由于东南方向太平洋板块的挤压而迫使扬子板块挤压的应力作用;燕山期龙门山造山带继承了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继续上升;喜玛拉雅期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在推覆构造活动加剧的同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被推到高处的不稳定岩体大量下滑,形成滑覆体和推覆体叠加的构造格局,最终演化为现今的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NaCl-H2O)的合成及捕获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碳酸盐岩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在压力为100MPa、温度为400—300℃和350℃条件下,利用高温高压釜合成了碳酸盐岩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NaCl-H2O),模拟了包裹体的形成过程,并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及显微测温技术对合成包裹体的成分、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原生、次生包裹体气相与空气成分相符,其均一温度分别为372.8℃和321.02℃,盐度分别为23.22%和19.54%.与实验前设定的条件相符,从而验证了合成包裹体的准确性,并为进一步分析包裹体相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平原上的泄气坑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建华  周瑶琪 《科学通报》1999,44(11):1206-1208
黄河三角洲平原发育了一种奇特的沉积构造,其形态类似漏斗:平面上极圆形,圆形或近圆形,直径数厘米到20~30cm;下凹成坑状,深数毫米到20余厘米,中心有一直立细圆管(称为气道)直径数毫米到2cm深数厘米到10余厘米,坑的周缘或周缘某部分有时有一唇状突起(称为“唇突”);坑内缘常有由水平层理显示的圈环构造,坑中心有时有碳屑,植屑或暗色矿物,这种构造发育在粉砂(夹少量粘土纹层)中,其下往往有一层或多层  相似文献   
4.
泥岩非构造裂缝与现代水下收缩裂缝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泥岩非构造裂缝与现代水下收缩裂缝在形态结构、形成机理方面都十分相近.通过对现代泥质沉积物水下收缩裂缝的深入研究,初步探讨了成岩收缩作用、异常高压作用、层间滑动作用以及裂缝充填物沉积模式等对泥岩非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发育机理以及油气初次运移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可知:(1)地层倾角较大的泥岩层段,主要发育矩形收缩裂缝;倾角较缓的层段,则以网状收缩裂缝为主.(2)在异常高压带内,油气初次运移分先后2个阶段,首先是爆发式混相涌流,其次为隙壁渗流.(3)高压带内的砂质地层不但有利于高压形成,可以为油气初次运移提供储集空间,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4)在泥、砂厚度比为3~4时,砂层的润滑作用更有利于上下泥岩层收缩裂缝的发育.早期裂缝内充填物沉积模式对后期裂缝的发育规律、渗透性以及油气初次运移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浙江长兴二叠、三叠纪之间的冲击事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瑶琪 《科学通报》1986,31(23):1838-1838
我们最近对浙江长兴P-T界线剖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发现在界线及其附近有冲击事件发生的记录。1.长兴阶上部灰岩(界线以下30m以内)中沉积构造具有明显的同沉积变形。灰岩分层断面呈明显的细经化和局部增厚,分层内部层理随同分层发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的形成与P-T之交的撞击事件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瑶琪 《科学通报》1986,31(13):1039-1039
作者认为太平洋是一个已遭到后期板块运动改造的地球上最大的撞击坑。它是古、中生代之交形成的。主要证据如下:1.太平洋虽经中、新生代板块运动改造,但仍保留有古撞击坑的环形外貌,与其它大洋不同。2.在环太平洋带边缘的前中生代变质沉积岩中发现有冲击变质矿物——柯石英。  相似文献   
7.
对碳酸盐岩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在压力为100 Mpa、温度为400~300℃和350℃条件下,利用高温高压釜合成了碳酸盐岩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NaCl-H2O),模拟了包裹体的形成过程,并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及显微测温技术对合成包裹体的成分、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原生、次生包裹体气相与空气成分相符,其均一温度分别为372.8℃和321.02℃,盐度分别为23.22%和19.54%.与实验前设定的条件相符,从而验证了合成包裹体的准确性,并为进一步分析包裹体相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下收缩裂隙开裂规律地质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青岛市唐岛湾沿岸7个实验工区的考察测试,对现代泥质沉积物水下收缩裂隙的开裂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演化模型。研究认为:水下收缩裂隙开裂方式主要有3种:分别为单边开裂式、双边汇合开裂式和底界中心开裂式;裂隙发育过程中的分叉角度最多为90°,其次为120°;沙泥质地层中的"异常高压作用"(形成机理与大地构造中的异常高压相似)对裂隙开裂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成熟度参数,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成熟度随深度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甾、萜的异构化参数、脱羟基维生素E的ω(β/ω)/ω(γ)值、热解转化率、饱和烃碳优势指数(CPI)和奇偶优势值(指数可以有效地确定烃源岩的成熟门限;而镜质体反射率、热解最高峰温和烃指数等是划分烃源岩更高成熟阶段的有效指标。综合利用多种指标确定烃源岩的成熟度,最终可将东营凹陷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划分出5个阶段:(1)未成熟生物化学作用阶段,对应深度为0~1800m;(2)低熟油生成阶段,对应深度为1800-2600m;(3)成熟阶段,对应深度为2600-3900m;(4)高成熟阶段,对应深度为3900-5100m;(5)过成熟阶段,对应深度大于5100m。东营凹陷古近系主力烃源岩层主要处于成熟和高成熟阶段,常规成熟门限较深,因而具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适合油气的保存,这也是东营凹陷油多气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成熟度参数,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成熟度随深度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甾、萜的异构化参数、脱羟基维生素E的w(β)/w(γ)值、热解转化率、饱和烃碳优势指数(CPI)和奇偶优势值(OEP)指数可以有效地确定烃源岩的成熟门限;而镜质体反射率、热解最高峰温和烃指数等是划分烃源岩更高成熟阶段的有效指标.综合利用多种指标确定烃源岩的成熟度,最终可将东营凹陷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划分出5个阶段(1)未成熟生物化学作用阶段,对应深度为0~1 800 m;(2)低熟油生成阶段,对应深度为1 800~2600 m;(3)成熟阶段,对应深度为2600~3900m;(4)高成熟阶段,对应深度为3900~5100 m;(5)过成熟阶段,对应深度大于5100m.东营凹陷古近系主力烃源岩层主要处于成熟和高成熟阶段,常规成熟门限较深,因而具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适合油气的保存,这也是东营凹陷油多气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