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对数控机床质量建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故障信息量较少,对其故障做出合理的预测,就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灰色系统理论是研究贫乏信息的科学理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本文介绍了中心逼近优化灰色GM(1,1)模型的建模方法.应用该模型对数控机床数控故障的预测进行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它为数控机床故障预测提供了科学而合理的新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模糊图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基于灰色理论的灰色预测模型.重点针对道路交通事故灰色和随机不确定性,研究了一阶单变量灰色预测模型,即GM(1,1)模型.经对其进行实例检验,其结果可信,且较传统的预测算法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工程建筑变形分析的灰色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工程建筑的变形规律,合理预测未来的变形趋势,针对工程建筑变形中存在的变形因素复杂、变形大小不确定性、点位间主次关系不明确等情形,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变形分析灰色模型。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别应用GM(1,1)模型和MGM(1,n)模型进行变形的预测和检验,充分证实了应用灰色模型进行工程建筑变形分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筑的变形分析和安全性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维修费用的预测是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的重要部分。针对地空导弹维修费用数据量有限规律性不同的特点,选用灰色理论进行维修保障费用预测:首先,简要分析了GM(1,1)模型,讨论了维修费用数据的处理;然后,以某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为例,具体探讨了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并对比分析了老信息灰色预测、新信息灰色预测和新陈代谢预测模型的精度;由实例分析可知,新陈代谢预测模型的精度更高、计算量更小。  相似文献   

5.
灰色GM(1,1)模型在火灾事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全国火灾事故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在不确定因素预测领域的优势,建立了一个火灾事故预测的GM(1,1)模型.论述了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用实例阐述了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和局限性.结果表明,模型比较合理地反应灾害事物的发展趋势,为分析火灾事故规律和有效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产率是衡量采煤机工作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煤矿开采的科学决策以及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建立采煤机生产率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灰色GM (1,1)模型以及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分别进行了预测,经过比较可发现,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的准确率和预测精度都优于GM(1,1)模型,尤其对波动性和随机性大的数据具有很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为具有多因素影响的采煤机生产性能预测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预测控制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营养液状态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液控制系统的预测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控制能很好地解决营养液系统的非线性、滞后问题,提高系统的控制水平和精度,具有鲁棒性好、跟踪快速和抑制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公路运输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准确预测公路运输量,提高公路运输行业的管理水平,在运输业近年运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灰色预测理论的GM(1,1)模型,给出了运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的详细步骤,并以浙江省公路运输量预测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对预测结果进行误差检验,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灰色系统理论是研究贫乏信息的科学理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应用逐步优化的建模方法构造多变量非等间距优化灰色模型MGRM(1,n)的背景值,以相对误差均值最小为目标函数,以MGRM(1,n)响应初值修正量为设计变量,基于倒数累加生成建立了非等间距多变量优化灰色模型MGRM(1,n).该模型不仅适合于等间距建模型,也适合于非等间距建模,拓广了灰色模型的应用范围.该模型精度高,使用简单.实例表明所建模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灰色GM(1,1)预测模型是灰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的预测方法之一.因此,GM(1,1)模型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GM(1,1)模型的原理及其预测步骤,用MATLAB软件实现了GM(1,1)预测算法并给出了源代码.在此基础上,用统计年鉴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收入增加值数据进行了仿真,从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机械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构建了机床进给系统的仿真模型,获得了反映系统性能的仿真曲线.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非线性摩擦因素对系统精确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传动系统性能的措施.为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数控机床热误差的混合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机床热变形误差的产生机理及其表现形式的复杂性,综合时序分析方法建模和灰色系统理论建模的优点,研究了一种智能混合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一台数控车削加工中心进行热误差趋势预测,以进行机床热误差补偿研究.结果表明,混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于时序分析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其优异的预测性能可使数控机床进行实时补偿更加有效,从而大大提高机床热误差的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13.
考虑直线导轨影响的数控机床动态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机床产品设计的成功率,需要在产品设计完成后,物理样机制造出来之前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直线滚动导轨是数控机床常用的重要部件,因此对采用滚动导轨的数控机床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对数控机床性能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某机床厂生产的CKS6125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机床导轨结合部特性仿真分析的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导轨支承部分弹簧阻尼单元的布置,建立了CKS6125机床进给系统有限元模型,对机床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和确认.最后采用试验的方法对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必要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数控加工在线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微机的数控加工在线监控技术 ,介绍了光栅及其接口原理 ,开发了数据机床与微机专用通讯接口和系统软件。为数控机床的进一步改造及质量保证系统中自动补偿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BKX-I型变轴数控机床运动学仿真建模及实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变轴数控机床具有刚度大、精度高、响应快、功能强等特点,但因空间并联Stewart平台机构的非线性耦合关系,使设计、试验工作较复杂,必须依赖计算机完成,以北京理工大学自选研制开发的BKX-I型变轴数控为对象,在VisualC 和OpenGL环境下,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了样机实体建模和运动学仿真,为机床的一次性设计、试车成功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预防数控加工中机床、刀具和夹具相互之间的干涉碰撞问题,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某数控车床虚拟加工仿真系统,重点介绍了该数控车床虚拟装配模型的建模过程.通过设置虚拟机床参数,完成了虚拟环境中的典型零件加工过程仿真,同时进行了数控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和干涉检查,分析了零件的可加工性和工序合理性,以及检验数控程序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数控加工虚拟仿真系统的装配建模方法可行,加工仿真过程可有效判断该机床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相互干涉问题,对预防现实加工中的碰撞事故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为数控车床虚拟加工系统的后续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数控机床的误差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体系统基本理论为基础,根据数控机床实际情况,推导出数控机床几何误差模型,建立了适合于各类工程对象进行运动误差分析与研究的一般多体系统误差分析理论,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导出加入热误差和变形误差在内的数控机床误差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一种六轴混合驱动数控机床的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机床的串联驱动和并联驱动各有其优缺点,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六轴串(3DOF)并(DOF)联混合式驱动立卧两用数控机床方案,该方案不仅继承了传统机床串联驱动的优点,如工作空间大,对物流的开发放性好以及控制虎法简单等,而且集成了并联驱动的高速、高刚度及高精度的特点;通过合理分析和设计被动关节,扩大了动平台的摆动范围,使主轴实现了立卧两用,龙门式布局型式提高了机床的刚度及与物流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非圆齿轮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关键问题是计算非圆齿轮齿形的数据和切齿加工程序的设计。在没有专用加工非圆齿轮机床的条件下,非圆齿轮的切齿问题是个难题。采用本文提出的切齿方法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空间曲面共轭原理,建立螺旋锥齿轮的齿面矢量方程,由空间坐标系的变换,确定出刀具相对工件的位置和姿态,实现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在综合考虑齿面形状、刀具形态及机床结构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五坐标螺旋锥齿轮面NC过程插补误差,建立考虑齿面NC插补误差的螺旋齿轮数控加工方法,计算结果与加工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