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分析体育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差异,探讨了体育隐蔽课程的内隐性,文化的多元性、相对稳定性、灵活多样性和结果的难预测性等特征,指出体育隐蔽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并提出要重视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文化教育价值,有意识地引导、实施;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表作用,增强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意识;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学校及班级体育氛围;对体育隐蔽课程效果的评价和量化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江苏高校的体育隐蔽课程与学生锻炼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找出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提高广大体育工作者对体育隐蔽课程的认识;充分发挥体育隐蔽课程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董少斌 《科技信息》2006,(3):329-330
高校的体育教育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任务,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明确地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改变如今的体育教学现状,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发挥体育应有的功能。体育课程具有隐蔽的特性,充分利用好体育课程的这一特性,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方法,对兰州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对兰州市体育开展较好和教差两类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展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隐蔽课程对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开展较好的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设计较合理,反之亦然.总体上两类学校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缺乏科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张天熙  张栋 《科技资讯》2007,(20):144-144
隐蔽课程研究是9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来,在体育课程研究中则刚刚开始借助于隐蔽课程的研究理论来探讨体育隐蔽课程问题。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是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整合。显性课程则是向学生传播有形的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体育显性课程强调的是知识、技能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体育隐蔽课强调的是情、意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体育显性课是以具体的体育活动而存在,而体育隐蔽课则以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载体而存在,促使学生将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个体品质,是品质、行为和习惯的养成过程,体育显性课主要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在体育隐蔽课中学生的活动既包括认识活动,又包括非认识活动。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实现体育教学中实施隐性课程向显性过程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海江 《科技信息》2011,(17):292-292
体育隐蔽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类型,能有效地完善体育教育的功能,体育隐蔽课程侧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其功能主要体现为:进一步地完善体育教育功能,提高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效地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利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实践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隐蔽课程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体育隐蔽课程对终身体育的价值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发模式和开发路径. 体育隐蔽课程要实行"全域空间"的开发模式,在校内体育资源、校外体育资源、网络体育资源等方面进行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8.
谢公杰 《科技信息》2010,(10):267-267
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同显性体育课程一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二者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的全部。研究隐蔽课程意义重大,从构成来讲,影响体育隐蔽课程教育价值的因素有物质性因素、行为因素、制度性因素、精神文化因素。发挥体育隐蔽课程教育价值的原则有:长期性原则、创造性原则、重视活动原则、尊重学生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综合性原则。本文从影响因素及其原则出发,提出了五点发挥体育隐蔽课程最大教育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问卷形式对新疆乌鲁木齐市三类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乌市重点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物质文化要素整体状况好于初级中学和完全中学,完全中学在这方面最为薄弱。然而重点中学的学生对体育隐蔽课程精神文化要素实施状况的满意度低于初级中学和完全中学学生。综合比较,初级中学学生对体育隐蔽课程内容要素实施现状的满意度好于完全中学和重点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践等方法,研究体育隐蔽课程在体育教育和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锻炼态度、各项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任务,提高学生体育教学活动实践,为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数学教材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两个方面来分析数学教学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教学实验、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专项技能水平及培养体育参与兴趣等方面的实效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实效性,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专项技能水平以及体育参与兴趣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是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有效达成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及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体育教育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培养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能适应当前中、小学体育改革要求、应对未来体育教育挑战的高素质体育教师已成为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冬季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课中的个性挫折是学生在追求某种学习目标时,由于目标与障碍之间、目标与动机之间发生冲突,使学生主体体验到一种失意、消沉、悲观的情绪。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任其自流,会产生不良后果。冬季体育教学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冬季体育课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利用冬季体育课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课程名称上、课程功能、运动技能教学、学生运动兴趣、学生主体地位、学习方式6个方面.本文分别从6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目的在于理清认识,指导行动,加快学校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王芳华  岳丽娜 《科技信息》2010,(3):I0175-I0176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今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其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因而。以学生为本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技术手段。作为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CAI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将CAI技术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与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速体育知识的更新速度。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对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增添体育课的吸引力和激发学生潜在的运动兴趣起推动作用;可以丰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提高多元化教学和促进教学水平的进步起促进作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起积极作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增添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从民间体育的概念入手,通过对陇南地区民间体育项目的整理与开发,将部分项目引入陇南师专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民间体育项目通过开发、优化可以适用于学校体育教学,既能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教学改革做出可行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目标的构成体系之一,在体育新课程改革深化落实过程中出现各种目标泛化现象,深入剖析其泛化的原因以及重塑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将有助于深化体育新课程落地生根.分析认为,导致体育教学目标泛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外教育思想的照搬移植、新课程改革的迎合求全、体育课程主体价值的虚化、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等,建议从树立正确课程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位指导思想;深刻理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厘清体育新课程的内在目标体系;统筹把握体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合理分配与设计体育课时教学目标;坚持课程目标设置科学原则,协调处理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等方面,重塑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