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焦明甲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61-1363
伴随技术时代来临,人们思维发生变化,海德格尔所说的"计算—表象思维"开始侵蚀文学艺术;文化工业化导致文学走向复制,文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功能正在弱化;信息产业的发展,图像时代来临,崭新美学观念——消费主义美学诞生,对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在这样一个"文学终结"时代,文学应该怎样?作家何为?黑格尔关于艺术本质的理论告诉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学会更有作为。  相似文献   

2.
科技腾飞与文学发展是全球语境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针对这一话题主要有两种观点:持悲观论调者认为科技腾飞导致文学终结;持乐观论调者认为科技腾飞带来文学进步。究竟谁是谁非是理论界亟待解决的关系到文学及其研究是存在还是消亡的根本性问题。本文认为科技腾飞既没有导致文学的终结也没能带来文学的进步,而是推动了文学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为:一,现代科技媒介与制作方式为文学发展拓宽了空间,生产了新的文学种类,为文学大家庭增添了新成员;同时也改变了文学的活动方式。二,新的文学种类的出现、文学活动方式的改变以及高科技时代的后现代语境,使文学的价值功能发生变化,从而赋予文学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大众的、消费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自从福柯以来,语言、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说"在社会科学中,不能把对权力的研究当成是次要的问题……没有比权力更基本的概念了."[1]本文就试图透过对一些语言和文学现象的分析,来认识权力在语言、文学领域中的运作,以便加深我们对语言与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雅克.德里达文学终结论的预言并不新鲜,在西方美学界早就有人提出过艺术终结论。电信时代出现的“世界图像”并不会直接导致文学时代的终结,世界的图像化,将使文学的女神插上高科技的翅膀更加自由地飞翔在艺术的天空中。  相似文献   

5.
自从福柯以来 ,语言、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说 :“在社会科学中 ,不能把对权力的研究当成是次要的问题……没有比权力更基本的概念了。”〔1〕本文就试图透过对一些语言和文学现象的分析 ,来认识权力在语言、文学领域中的运作 ,以便加深我们对语言与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原道>篇在<文心雕龙>中位居"文之杻纽"之首,是为文之道的理论基础,其文学美学思想精华在于:"道"是刘勰论"文"最高的美学范畴;"心"是文学艺术中最核心的创造性因素;"文道合一"是文章写作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刘锋杰等人在其新著《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中,欲创构一门以审美为本位的"文学政治学"。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坚守文学审美独特性的基础上重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提出"文学想象政治"这一新命题;将研究对象集中于"文学政治",以此为核心构建起文学政治学的概念体系和学科形态。当然,作为一门仍处于初创时期的理论学说,还存在很大的需要探索和建设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对文学翻译中由于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造成的译文与原作的"变异"现象做初步考察,用顺应理论进行阐释,试图说明在文学翻译中,变异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是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必然产物,是顺应语言与文化语境的自然结果。顺应理论对文学的翻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的文学观包含两部分一是以灵肉一元观为核心的自然人性论;一是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道德理想.他认为"人的文学"就是灵肉一体,利己又利他的文学.在<人的文学>一文中,周作人的个性主义已初露端倪.此时,他对文学的认识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基础上的,而人的问题乃是文学的核心问题,文学旨在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人的个性、人的价值、人的欲求.  相似文献   

10.
伊瑟尔将文学虚构视为一种"越界行为",而且把文学虚构置于人类学的理论视野中,深入揭示出文学虚构对于人的现实存在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他尚未辨析虚构的两种不同含义,就将虚构与想象加以强行分割,以此来构建现实、虚构和想象"三元合一"的虚构理论,这就难免造成对文学虚构的误释。  相似文献   

11.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之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对女性文学研究中一些重要理论范畴 ,如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概念之界定 ,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内涵之联系与区分 ,做一理论探索和辨析。  相似文献   

12.
圣经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土壤提供了多种养分,甚至影响了中国现在文学的全貌。本问运用比较文学理论中"传播研究"和"影响研究"划清界限,来印证圣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这一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文学内涵及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欧美后现代主义文学现象及中美内涵特征.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起源、流变、终结及其美学评价,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研究三十年,但后殖民文学的概念与内涵却较为含糊。后殖民概念的发展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之间密切关联,因此后殖民文学的发展与殖民文学、殖民主义文学之间具有强烈的承继关系和解构意识。后殖民文学应该被看做是萨义德为首的后殖民批评家以后殖民理论观照西方自扩张时期至今的文本,并进行的西方中心主义批判,及阿什克罗夫发展自"英联邦文学"研究的跨民族、跨区域的梳理殖民文化遗产的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对后殖民文学名与实的重新辨析将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与科研中有效地选择文本和阐释文本。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后现代文化形态的充斥,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文学的存在与否持怀疑态度。美国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教授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学生与死的论争。文学是否会消亡?可从文学的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人类中心主义主体性特征消解的角度,正视文学的重重危机,但这并不是对"文学之死"的肯定。从米勒《文学死了吗》一书中可以找到文学不死的理由,即无论文学外在形式如何变换,都是引向文学内视性的现实"魔法",最终指向的都是另一个无言的、隐性的、等待被发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读者反应理论与文学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反应理论对高职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有重要报导意义,要把单纯的语言学习与文学欣赏结合起来进行文学素养培养,强调读者在文本意义构建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文学教学中,只有提高审美主体的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能真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得到一定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形成性评价对于改善这些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采取的形成行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侧重介绍了其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解读概念已被广泛使用。文学中的解读,作为文学的术语,是文学生命活动系统中与创作相对应的一个重要构成环节。文学解读的基本规律可从三方面求索:在语言媒介与文本蕴涵矛盾关系的辩证理解与审美感悟中释义;在两个"主体"以"作品"为中介,"社会"为指归的对话中解析;在不同时空的应照与融通中进行分解式阐发。文学解读具有层次性。对作品涵盖面的展示程度,是考察文学解读层次的核心标尺;对作品审美价值的鉴别档次,是审视文学解读层次的标志性依据;满足不同需求的适应性体现,是辨别文学解读层次性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何去何从——也谈文学艺术终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文学是否会终结于电信化时代的话题目前成为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文学终结论”者立论的依据(“媒介决定论”)是值得商榷的。电子信息时代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包括文学在内的许多事物都正处于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文学的涵义是发展的、开放的、复杂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去框定当下这种多元的文学现状。目前理论界正在探讨的其实已经不是文学是否会终结的问题,而是文学转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是明清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一,文学世家孕育了女性作家。其二,文学世家间的联姻更进一步成就了女性文学。这些也是文学世家区别于文学流派而明显具有家族文化的特征之所在。其三,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表现为文学创作和理论关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