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息化时代,如何准确鉴定一个人的身份、保护信息安全,已成为社会的刚性需求。当前,身份识别采用的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一种"射频智能穿戴指静脉识别系统"主要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手指静脉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等,研制成各自对应的模块及IC卡,经由技术集成,通过与相应软件匹配协同系统化,形成具有多元交叉技术的身份识别系统,应用于广泛领域的身份识别。以高考考生身份识别为例,阐述该系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与个人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个人识别的基本思想,首先介绍用于个人识别的生物特征:形态学特征、功能特征和生化学特征,然后较详细地介绍利用指纹、掌形、脸、眼纹等形态学特征和笔迹(签名)、声纹等功能特征进行个人识别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最后讨论个人识别技术发展的有关动向: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和建立复合的个人识别装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掌纹掌脉识别技术中稳定性差和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邻域四值模式的掌纹掌脉融合识别算法。对掌纹掌脉图像利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进行分解,将得到的低频和高频子图像分别利用区域能量和图像自相似原理进行融合;利用局部邻域四值模式(local neighbor quaternary pattern,LNQP)获取掌纹掌脉融合图像的纹理特征向量,并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算法对其进行降维;根据特征向量间的汉明距离实现匹配识别,并在PolyU图库和SUT图库上完成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最低等误率分别为0.17%和0.75%,与其他传统及最新算法相比,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取掌纹掌脉图像的纹理特征,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并且掌纹掌脉特征的融合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刘毅  宋洪孝 《广东科技》2016,(16):57-59
正今年,惠州市首次实现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项目零的突破。广东智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专业从事手掌静脉生物识别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成功晋级,摘得电子信息行业的一等奖。手掌静脉识别具有安全性和唯一性等特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活体识别技术以其客观、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生物特征识别:通过个体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对个体身份进行识别认识的技术,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静脉识别、声纹识别以及步态识别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安全和便捷的身份识别方式。手背静脉识别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区别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其特性是利用人的手背血管分布的不同进行身份认证,具有安全性高、非接触等优点,显示出其独特的生物识别优势,进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生物识别技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总结我国50多年来对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Bremeret Grey)]的形态学、生物生态学特性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研究苹掌舟蛾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苹掌舟蛾的研究水平和灾害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指静脉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有助于相关学者快速把握该领域的发展动态。方法围绕指静脉识别技术流程展开,研究当下指静脉图像的采集方式、图像预处理方法、特征提取及匹配的相关算法,并分析各阶段面临的技术难点及可以突破的领域。从多视点融合、多实例融合、多算法融合、多模态融合角度深入分析了近年来兴起的指静脉融合技术,并指出当下指静脉融合技术面临的瓶颈。结论 (1)图像增强领域,对比度和纹理增强研究已经很深入,细小静脉缺失研究还很初步,可以在此领域有所新突破,此外,ROI提取去除的手指静脉也包含着有效信息,目前没有得到有效的研究利用。(2)特征提取领域,纹理特征较几何分形特征具有较好的局部偏差容忍度,特征匹配领域,深度学习将会开启模式识别的新纪元。(3)指静脉相关融合技术是当下的研究热点,而其中的多模态融合技术将备受学者青睐。(4)数据库规模是目前限制指静脉识别技术及相关研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手指静脉的身份识别以其方便性和安全性奠定了其在生物特征识别中的优势地位.在手指静脉识别方法中,尺度不变性特征(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虽然普遍被认为效果不佳,但鉴于SIFT在自然图像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在分析了手指静脉图像的质量和结构特点之后,设计了一种基于灰度不均匀矫正和SIFT的手指静脉识别方法.首先,根据手指静脉图像对比度低、模糊等特点,利用灰度不均匀矫正增强图像细节;其次,考虑到在尺度不变性特征的匹配过程中,相似特征点的存在也会影响手指静脉识别的性能;第三,在匹配的过程中,还考虑了潜在的特征匹配点.基于灰度不均匀矫正和潜在特征匹配点的手指静脉识别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在香港理工大学手指静脉库(PolyU Finger Vein Database)上六折交叉验证的等错误率(Equal Error Rate,EER)从0.0358降低到了0.0006,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手指静脉识别作为新型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未来可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领域。针对当前手指静脉图像质量差导致特征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谷形检测增强和Canny边缘修正的手指静脉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改进用于局部静脉特征增强的方向谷形检测算子,增强静脉特征区域,然后利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对图像分割后的特征区域进行二次修正,在保证手指静脉特征区域完整性的同时降低伪静脉对识别率的干扰。在手指静脉数据库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增强算法的泛用性较好,对4种不同的全局图像增强算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8.66%,3.7%,1.78%,1.2%,能明显提高特征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静脉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先简要介绍了身份认证技术与生物特征识别,然后指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方法——指纹识别的缺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方法——静脉识别。分析了静脉识别的理论依据,特点和难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和静脉图像特征匹配方法,进行了特征匹配实验,得出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手掌静脉技术的原理,探讨了如何利用手掌静脉技术建立图书馆新的个人身份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指横纹与静脉加权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静脉识别中静脉细节特征信息量相对较少、误拒率和误识率偏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指指横纹与静脉加权融合算法.该算法在指横纹图像预处理阶段,通过一种基于八邻域的曲线曲率法准确定位手掌基准点,并以直线拟合技术拟合手指外轮廓,进而定位指横纹感兴趣区域;在图像匹配阶段,采用Gabor滤波器提取指横纹特征信息,并将指横纹和静脉进行加权信息融合.仿真实验表明,此算法能提高系统的识别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入侵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对SOM算法和K-Means算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SOM和K-Means的使两类算法优点相结合并克服各自不足的聚类算法,提高了聚类信息的精确度、对攻击的识别率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5.
光学图像识别以信息处理容量大、运算速度快(基本上接近光速)和高度并行处理能力等特点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成像、生物医疗、国防军事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空间光场调控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结构光场的认识愈加深入,使得光学图像识别这一领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从范德·拉格特相关器(Vander Lugt Correlator, VLC)和联合变换相关器(Joint Transform Correlator, JTC)这两大主要光学图像识别相关器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光场调控在光学图像相关识别及处理应用中的物理原理与技术进展.从线性光学、非线性光学以及量子光学这三个角度分别介绍不同领域如何通过光场调控实现全光型的光学图像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16.
结合网格系统安全性问题的研究,分析了传统GSI的缺点以及网格系统及其安全性的特点.针对提高其可扩展性和动态特性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信息安全控制的思想,阐述了信息安全控制原理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内容,研究实现了基于信息安全控制原理的安全网格模型,通过建立安全控制策略库、安全网格认证模块和安全网格控制模块,构建了具有反馈功能的安全网格模型,提高了网格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动态性能.该文提出的安全网格技术为进一步提高网格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网络安全的分析,介绍了网络防火墙技术及实现方法,分析了传统防火墙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屏蔽子网防火墙技术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年来在系统调用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在原理方面的成果主要有:系统调用的内核具体实现机制和系统调用与安全性;在应用方面的有:系统调用与操作系统安全,系统调用与入侵检测,系统调用与计算机免疫和系统调用与反病毒技术。  相似文献   

19.
全手形特征多模态生物识别是结合指纹、手形和掌纹的全手形特征信息,具有信息更全面可靠的独特优势,能有效地提高生物特征识别的准确率。本文简述了全手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关键技术,对目前流行的各种单模态和多模态生物特征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