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花黄色素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脏采血,取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家兔颈动脉采血,取富血小板血浆(PRP)及穷血小板血浆(PPP),描记聚集曲线,计算聚集百分率,最大聚集百分率及药物的聚集抑制百分率。结果红花黄色素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抑制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红花黄色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41名不同体育专项学生进行了全身简单反应时、全身选择反应时.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专项学生间全身反应时(RT)、完成动作时间(MT)及纵跳高度存在明显差异;短跑专项组学生全身反应时的各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学生;RT与MT呈高度线性相关,RT与反应潜伏期(PRT)呈低、中度线性相关,下肢爆发力指数与MT也呈低度线性相关.同一专项组学生的全身简单反应时与全身选择反应时的差异.主要由反应时潜伏期差异所引起,动作时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心理准备状态主要影响全身反应时的潜伏期,而对动作时间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参加柏林(2009)与大邱(2011)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短跑(男女100m各90、85人)与跨栏(男女110m、100m栏各69人)运动员,在规则改变前后两届大赛的各轮次比赛成绩(Performance Time,PT)与起跑RT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同时参加两届比赛的运动员在新旧规则下的起跑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T)进行比较.探讨“零抢跑”规则对优秀短跑运动员RT的影响.结果显示,“零抢跑”规则使短跑与跨栏运动员的起跑RT显著增加;RT受年龄、性别、疲劳、注意力、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起跑RT通过运动时间(Movement Time,MT)影响总反应时间(Total Response Time,TRT),从而达到控制比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见血青总生物碱(TALN),配置成10mg/mL见血青总生物碱药液(TASLN),测试药液凝血活性.实验以生理盐水(NS)为空白对照、云南白药做阳性对照,体内凝血实验以小白鼠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局部创面止血实验以兔子为实验对象,记录背部创伤止血时间;体外凝血实验选用抗凝兔血,分别测定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复钙时间.结果显示:TALN的体内和体外凝血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了老鼠出血时间(212.95s)和出血量(42.5格)、家兔的凝血时间(凝血板法时间为192.23s、试管法时间为245.48s)、凝血酶原时间(PT)(12.22s)及血浆复钙时间(RT)(180.78s);局部创面止血实验结中,TASLN组平均止血时间为81.50s,相对于NS组125.20s明显缩短且与云南白药组75.20s的结果差异不显著.说明:TALN具有良好的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络复欣颗粒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经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浆并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吸取富血小板血浆(PRP)及穷血小板血浆(PPP),以ADP为诱导剂,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2 min、4 min、6 min血小板聚集百分率,计算出最大聚集百分率以及聚集抑制百分率。结果血络复欣能够显著延长大鼠血浆的PT、TT、APTT,并显著降低Fib的含量,且显著降低以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结论血络复欣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以及抑制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三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20份 ,离心分离血浆 ,即刻上机检测PT、APTT及FIB ,然后将标本分别放置于室温、4℃~20℃ ,室温及4℃标本分别于1h、4h、8h、16h、24h、48h、72h重复检测 ,-20℃标本分别于1w、2w、4w、8w重复检测 ,并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室温时 ,标本放置24hPT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放置4hAPTT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放置8hFIB无统计学意义(P>0 05)。4℃时 ,标本放置48hPT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放置24hAPTT和FIB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0℃时 ,标本放置2wPT和FIB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放置1wAPTT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PT、APTT、FIB检测结果影响较大 ,室温放置不宜超过4h ,4℃放置不宜超过24h ,-20℃放置不宜超过1w。临床护士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复杂性疾病患者在血栓前状态的共性并探讨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ELA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技术方法,检测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复杂性疾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及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P<0.05);复杂性疾病组血浆t-P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血清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上述指标与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APTT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血浆FIB浓度明显升高(P<0.05)。其中肿瘤组血浆FIB浓度的变化比其他3个疾病组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组PT时间明显缩短(P<0.05);APTT,PT,TT进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结论: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贯穿于复杂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河南省信阳市蜱及蜱宿主血清病原体种类,选择该市蜱密度较大的商城县采样区,对该县25个行政村的犬、羊、牛等288头家畜采用体表捡蜱法进行调查,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和免疫检测方法对这些家畜寄生蜱虫及蜱虫宿主携带病原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寄生蜱主要为长角血蜱,有少量的血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这些蜱虫携带蜱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HGA)病原体;蜱虫宿主血清内检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这与该地区流行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不排除家畜传播人的可能.该调查为进一步研究豫南蜱虫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APTT、PT及TT时间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不伴血管病变组增高(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APTT及TT较不伴血管病变组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浆t-PA水平、PT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糖尿病及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Fib水平、APTT、PT、TT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及血管病变,并可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观察围产期块氧对脐血凝血状态的影响及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择性检测35例HIE患儿出生时脐血及出生后股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应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定量,并与33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结果:HIE组患儿脐血PT、APTT较对照组患儿延长(P<0.001,<0.05),FIB降低(P<0.001)。HIE组患儿脐血与静脉血检测值基本相近,无显著差异(P>0.1)。结论:HIE患儿早期存在以高凝为主的凝血异常,脐血PT、APIT、FIB检测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宽体金线蛭鲜品和干品提取物的体外抗凝血活性.方法:不同浓度的两种提取物分别作用于大鼠血浆后,检测其对血浆PT、APTT、FIB及粘度的影响.结果:宽体金线蛭的2种提取物对血浆PT、APTT、FIB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呈现明显量效关系,对血浆粘度的影响不明显.结论:2种宽体金线蛭的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凝活性,体外初步实验表明:鲜品宽体金线蛭的抗凝血活性略强于干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蚂蟥各部位的抗凝活性,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法和仿生提取法提取蚂蟥内脏、肌肉、吊干品中的抗凝活性成分,以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活性为指标进行抗凝测定。对比发现,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时,内脏的TT和APTT两种指标结果均大于肌肉和吊干品,而三者间的PT指标和抗凝血酶活性实验结果均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采用仿生提取时,在TT指标测定和抗凝血酶活性实验中,内脏的抗凝活性低于肌肉和吊干品,在APTT指标测定中,内脏与肌肉和吊干品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凝活性,在PT指标测定中,各部位抗凝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仿生提取法由于模拟蚂蟥口服后在体内消化过程,因此较生理盐水提取更具有科学性。由此得出蚂蟥各部位针对不同的凝血途径,其抗凝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抗凝物质基础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纤维蛋白原三种测定方法在出血、血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病人血浆用双缩脲法、凝血酶原时间法、凝血酶时间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PT法Fg结果高于双缩脲法近一倍,TT法结果较双缩脲法略低。结论:不主张PT法测定血浆Fg含量,TT法简便、快速,反应血浆Fg活性水平,是出血、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和疗效判定时Fg的一种较好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家兔为研究对象,探讨两色金鸡菊和芳香新塔花两种提取物对家兔颈总动脉血压、心率的影响,并比较其异同.试验将两色金鸡菊和芳香新塔花提取物各设低、中、高3个浓度组,采用生物信号系统采集、记录家兔颈总动脉血压,比较加药后各组家兔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色金鸡菊和芳香新塔花提取物3个浓度组均能使家兔颈总动脉收缩...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相同减压负荷的模拟潜艇脱险( simulated submarine escape,sSE) 暴露和相对饱和深度( equal air depth,EAD) 饱和减压暴露减压反应程度的差异,评估采用EAD 饱和减压动物模型对潜艇脱险减压负荷的评价效果。方法山羊12 只,分为4 组,分别给予7 m 饱和后模拟150 m 潜艇脱险( 1 组,EAD = 12. 4 m) 、12. 4 m 饱和后直接减压( 2 组) 、12 m 饱和后模拟150 m 潜艇脱险( 3 组,EAD = 17. 1 m) 和17. 1 m 饱和后直接减压暴露( 4组) ,暴露前后采血检测血常规、血凝和NO、iNOS,暴露后15 min 观察行为表现并进行血管内气泡检测,观察动物存活情况。结果相同EAD 不同处理组间血管内气泡Spencer 分级、血常规和血凝指标、NO 和NOS 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EAD 大的处理组( 3 组、4 组) 动物死亡率高( 50% ) ; 4 组较1 组PT 显著增加( P < 0. 01) ,较2组APTT、PT 显著增加( P < 0. 05) ; EAD 为17. 1 m 的实验组NO 含量显著高于EAD 为12. 4 m 的实验组( P <0. 01) 。结论采用EDA 计算不同压力预饱和暴露后的模拟潜艇脱险的减压负荷是可行的。红细胞的流变学变化和血管活性因子可能在机体的减压应激反应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为开展减压应激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动物模型血液流变性及凝血功能的作用,选用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异常黑胆质模型组、药物干预组、自然恢复组,测定4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刚性指数、电泳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结果显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能有效控制异常黑胆质证大鼠模型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7.
见血清止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民间药见血清的止血有效部位,采用毛细玻管法及载玻片法观察见血清醇提部位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断尾法观察其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毛细玻管法和载玻片法中,见血清醇提部位高、低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断尾法中,见血清醇提部位高、低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血清醇提部位具有止血功效.  相似文献   

18.
葛根芩连汤煮散颗粒与传统汤剂煎煮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比研究葛根芩连汤煮散颗粒与其传统汤剂的煎煮效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不同煎煮时间点煮散颗粒和传统汤剂煎液中葛根素的煎出量和其干膏收率为指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煎煮效率进行评价,并绘制煎煮曲线.结果表明:煎煮5~60 min过程中,煮散颗粒的煎出效率均高于同时间点传统汤剂的煎出效率,且两者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试验表明煮散颗粒具有节省药材与时间的优点,为煮散颗粒后续开发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