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广西典型岩溶内涝成因与防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岩溶内涝广泛分布于峰丛洼地、峰林(峰丛)谷地、岩溶平原、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过渡区这几种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岩溶内涝的形成除与降雨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各种地貌系统的结构特点、岩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岩溶内涝的治理应针对不同岩溶地貌的水文地质条件、居民点和耕地的分布情况、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比等特点,选用适合的治理措施.常规的水利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运用对于岩溶内涝和岩溶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喀斯特天坑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喀斯特形态与天坑可溶性岩石 ,在其与天然水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现象 ,便是喀斯特形态 ,可分为地表的和地下的两大类。属地表的主要有 :溶沟、溶痕、石芽、石塔、天生桥、石林、峰林、峰丛(以上为正形态) ;落水洞、竖井、漏斗、洼地与盆地、坡立谷、喀斯特湖泊、槽谷与干谷、盲谷、峡谷、断头河、洞口、地下河出口、天窗以及泉水等等。地下喀斯特形态主要有 :洞穴及其溶蚀形态、地下大厅、地下河、地下湖、伏流以及洞穴钟乳石类等。以上数十种地表的及地下的喀斯特形态和现象均可查见于各种有关喀斯特著作、…  相似文献   

3.
普定县境内中下三迭系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岩溶十分发育。本文采用福克的结构分类对普定县三迭系碳酸盐岩进行分类,并根据碳酸盐岩的结构特点解释其沉积环境,以及根据该地区岩溶发育的特点和不同岩溶层位地下水的化学特征,阐明岩溶的发育与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尤其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有着密切关系。该地区三迭系碳酸盐岩体中的一系列较太型峰林、峰丛、溶洞及地下河等的发育均与生物异化颗粒亮晶鲒构、生物异化颗粒结构及异化颗粒生物泥晶结构等类型的碳酸盐岩有关;溶蚀孔隙、裂缝孔隙和白云石化孔隙等岩石构造。亦促进岩溶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区,运用大化县石漠化遥感监测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石漠化信息的相关属性,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地貌区的石漠化发生率排序为:岩溶槽谷孤峰丘陵及平原峰林洼地岩溶丘陵峰丛洼地。各坡度石漠化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规律。基岩裸露度、植被综合盖度和土层厚度是判定石漠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对桂林山水风光的最高赞誉,桂林也因此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而“桂林山水”一词在地质学家的心中则是“典型的峰林与峰丛喀斯特”的同意语。喀斯特,在我国又叫岩溶,主要是指经过天然水对可溶性和易溶性的岩石—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硫酸盐岩(石膏等)和卤化物(岩盐)等的溶解作用后,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各种地质现象与景观。“喀斯特”一词原是欧洲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与意大利交界处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石灰岩裸露,发育有石牙、漏斗、盆地干谷、泉水、地下河和洞穴等各种特殊地形。科学家研究了这些地质现…  相似文献   

6.
远涉 《科技潮》2002,(9):31-32
岩溶洞穴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岩溶峰林神奇秀美,洞景迷人。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正是岩溶景观的代表。岩溶的分布主要决定于碳酸盐的分布。我国碳酸盐类岩石出露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此外,在鄂西、湘西、川东、山东、山西及浙江、河北、北京、辽宁等地也有分布。广西岩溶分布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1%,典型的峰林地形主要分布于岩性较纯的灰岩地区,以桂林、阳朔一带为代表。桂林80%以上的溶洞都发育在较纯的泥盆系融县灰岩中,如七星岩,芦笛岩等。除形成峰林外,还形成峰丛、弧峰和残丘。在华南东部也有岩溶分布,如广东西北部肇庆七星岩,是突于西江平原之上的峰林。湖南南部道县、江华等处,也有比较低矮的热带峰林。  相似文献   

7.
封面故事     
《大自然》2015,(2):73
三门海天窗群风景区又叫水源洞、寿源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凤山县袍里乡坡心村,距凤山县城约22千米。这里是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带,地下河在错综复杂的洞穴通道中奔流不息,经出口河段流出地表后,成为巴马盘阳河上游坡心河的源头。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盘阳河则堪称巴马的母亲河、长寿河。水源洞因此更加令人神往。岩溶天窗,是地下河或溶洞顶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三门海天窗群特别之处就在于,在不到1千米长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古岩溶作用标志识别和成因分析,综合利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地貌法和印模法等技术手段,对轮古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地貌进行恢复,划分3 个岩溶地貌单元和8 类微地貌单元,并细分古岩溶地貌分区,对分区岩溶地貌及储层发育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认为,不同岩溶带普遍发育裂缝和孔洞,但在不同地貌分区内储集类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表层岩溶带的岩溶高地和斜坡主d:\PDF\.pdf要发育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储层;垂直岩溶带裂缝、孔洞均发育;而径流岩溶带中的孔洞和洞穴较发育。  相似文献   

9.
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秉喀斯特是我国第二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当前对其地貌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多次野外勘测与取样化验研究,并运用GIS软件综合分析各要素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内主要造貌岩石为寒武系纯白云岩;研究区内地貌从分水岭到河谷呈现由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浅洼到峰丛峡谷的有序回春式逆向演化中;河谷裂点带之上的高原面中,地面以常态面状侵蚀作用为主,发育峰林谷地与峰丛谷地,在干流与水量较大的支流,水流下切迅速,形成峰丛峡谷,靠近河谷的中间过渡地带,发育了峰丛浅洼;研究区内未形成以深、长、大洞为主的洞穴发育区,更未发育网状地下河系统。因此,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代表了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青年期地貌演化的特征,是研究白云岩喀斯特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0.
罗书文    陈伟海    杨桃  潘晓东    邓亚东    覃星铭   《广西科学》2019,26(4):444-455
探测清虚洞发育特征及景观资源组成,研究清虚洞形成机理,为科学开发、保护提供参考。本文在探测清虚洞的基础上,根据清虚系统的洞道结构和空间展布特征,分析其资源构成及特征;分析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对清虚洞形成的影响;以区域新构造演进为主线,讨论清虚洞形成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清虚洞洞穴系统属于大型洞穴系统,其洞道结构为"一桥、两坑、一窗、一支洞";(2)天生桥、天坑、天窗、洞内景观及边缘坡立谷等,是清虚洞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边缘坡立谷、清虚洞天生桥及云坛天坑构成了核心资源;(3)区内地形特征及下伏非碳酸岩夜郎组(T_1y)地层,为外源水流入碳酸岩地层溶蚀成洞提供了隔水条件;(4)区内地下水不仅沿着构造节理和裂隙运移溶蚀,而且单斜构造条件也有利于地下水沿着层间裂隙溶蚀、侵蚀,是控制清虚洞成因之一;(5)清虚洞穴系统在形成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溶蚀期、崩塌期和下切3个时期。区内岩层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是清虚洞形成的前提条件,外源水是清虚洞形成的基本动力,在区内地文演进过程塑造了世界罕有的天生桥景观。  相似文献   

11.
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地理学的一大研究主题 ,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从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内涵出发 ,从文化景观起源和变迁、文化景观感知和解释、文化景观类型、景观生态、景观保护和规划等五个方面 ,探讨了文化景观研究的内容和进展 .  相似文献   

12.
山区小流域由于人类干扰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对山区小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流域景观建设应依据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特征,集中于绿色景观建设,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增加大斑块和绿色廊道的面积.并以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小流域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重庆市1995--2000年的景观格局与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重庆市景观格局与动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和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为基质,以耕地和林地变动为主;(2)1995--2000年,重庆市景观总体动态水平是:破碎度趋向加深,斑块形状趋向复杂,景观多样性有所提高;(3)但同时各景观要素又有不同的景观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建安文人山水园林之游与园林山水赏会,刺激了建安文人山水审美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建安文人已经进入了初期山水诗创作的进程。同时,进一步关注山水景物,描写山水景物,积累了艺术描写的经验,也表现了建安文人的山水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5.
以10个西部省会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GIS图像处理技术对各个城市公共绿地景观格局及其500 m半径服务率、斑块密度、距斑块平均距离等指标进行数据化分析,以揭示各不同规模城市的公共绿地系统结构及其社会服务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西部省会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结构总体合理,服务率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但一些大城市中存在公共绿地斑块密度小、分布不均衡和服务功能差的问题;系统结构分析表明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公共绿地系统的破碎化程度;相关分析显示公共绿地斑块系统景观连接度、斑块密度及500 m半径服务率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与斑块平均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斑块面积无相关性;公共绿地斑块密度、500 m半径服务率和景观连接度与城市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以该地区1987年及2000年TM影象图解译数据为原始数据源,对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坨甸景观结构、破碎化程度及形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指标计算,分析了其特征变化特征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东北农牧交错区景观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区景观格局与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农牧交错区可划分为2个一级景观类型,9个二级景观类型和69个三级景观类型.一级景观中自然景观约占总面积的57.1%,人工景观约占42.9%.(2)本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林、牧结合的交错区,农、林、牧比例大体为3∶2∶1.(3)在大尺度景观背景下,山地和低山丘陵景观均呈条带状连续分布格局,大体沿东北—西南向贯穿于整个景观中;沙地景观集中分布于中南部;高平原、平原自然植被景观、人工建筑景观和人工林景观面积均很小.(4)在中小尺度水平上,景观格局主要体现在三级景观类型的空间布局上,并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城市防洪墙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缺乏专业设计的协调配合,防洪墙的建设往往会影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城市防洪墙景观设计的理念,并就其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水工设计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防洪墙周围空间环境,选择合适且美观的防洪墙形式,并布置相应设施及绿化等,可以在满足防洪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改善美化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环境,从而提高这一地萄 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许昌古城景观的整体概括,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分别讨论了许昌古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古城街区景观和生态景观格局整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20.
兴寄是传统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东晋中后期之后诗歌中山水描写不断增多,兴寄艺术也出现新的发展。首先是兴寄的内涵,由情感的寄托拓展到山水审美与哲理的体悟;其次则是对作为取兴之象的山水景物的刻画不断深入,逐渐实现了兴寄与体物写景的结合。山水之兴促进兴寄艺术重要的发展,对传统山水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