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素的电负性这一概念,在化学上广泛用来阐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合物中键合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特征,是一个重要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基本概念。 1932年,L.Pauling首先提出元素的电负性涵义是:“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或“分子中的键合原子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 在由A、B两原子构成的A—B键中,如果两原子吸引成键的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同,  相似文献   

2.
在元素化学的授课中,我们一般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即从化合物的结构来阐述化合物的性质,从化合物的性质断定其用途.然化合物的结构却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因而化合物的性质学起来困难,掌握乃至应用更不易.能否有捷径从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出发,推知和判断化合物的性质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感依元数的氧化数,能够帮助理解化合物的性质.氧化数是人为规定的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合状态时的形式电荷数.这种电荷数是由假设把电子得失的概念,推广应用到共价化合物上.规定极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时,完全转移到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上时,每个成键原子净得的正、负电荷数,就是该成键原子的氧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超导体的双体结构模型、A15化合物超导体的结构特征,分析了A15化合物超导体的超导电性机理,肯定了A15化合物超导体的超导电性取决于构成超导体的1-ω部分的A元素和ω部分B元素的性质特征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双体结构中元素A、B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对超导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硼和铝都是ⅢA族元素。它们的价电子数少于价轨道数,当它们形成共价化合物时,成键电子对数往往少于中心原子价电子层的轨道数,使硼和铝的许多化合物具有缺电子性。由于硼是非金属元素,铝是金属元素,另外硼原子半径比铝原子半径小得多,而且硼的前三个电离能总和(6764KJ·mol-1)比铝的前三个电离能总和(5114KJ·mol-1)大,硼主要形成共价型化合物,缺电子性成为硼的化学最重要的特征,而铝则不然。本文以硼和铝形成化合物的缺电子性为线索,将有关它们分散而重要的描述性化学事实,从组成、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电负性概念出发,分析一些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氧化数的大小及正负,对这些常见元素氧化数的习惯认识提出质疑。以引起人们对有这些元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子转移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P区元素含氧酸氧化还原性的变化规律,并众键能,分子稳定性,酸根离子的结构对称性,中心原子成键电子的能量及含氧酸分解产物的特性等方面,分析了讨论了引起含氧酸氧化还原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无机含氧酸的氧化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这其中既包含动力学因素,又与热力学有关。此外,成酸元素的氧化数、结构、浓度等都会使各种条件下的含氧酸具有不同程度的氧化能力。笔者想就第二、三周期常见的几种无机含氧酸氧化能力做一比较,阐述一下各因素的影响。 这两个周期中成酸元素为C、N、P、S、Cl,它们分别形成H_2CO_3、HNO_3、HNO_2、H_3PO_4、H_3PO_3、H_3PO_2;H_2SO_4、H_2SO_3、HClO_4、HClO_3、HCeO等。这些含氧酸的氧化能力千差万别,影响因素又各异,我们逐一分析。一般认为:一、碳酸磷酸没有氧化性,甚至磷的低价含氧酸还是较强的还原剂。而氮、硫和氯各不同种类的含氧酸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氧化能力。二、同一元素同一价态含氧酸浓度不同氧化能力不同,如H_2SO_4、HNO_3等。三、氯可形成几种价态的含氧酸,但氧化能力并不与氧化数大小成正比,这又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8.
新型可焊6005A铝合金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极化曲线以及浸泡腐蚀实验研究了Cu含量变化对高速列车用6005A铝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商用6005A铝合金基体中添加适量的Cu元素,可有效提高氧化膜的致密性.当添加Cu质量分数为0.4%时,轧制态6005A铝合金电化学交流阻抗图谱中腐蚀反应电阻Rct值较大,双电层电容Q2值较小,极化曲线出现了较宽电位范围的阳极钝化区.但合金自腐蚀电流小幅增加,显示合金局部耐蚀性下降.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进行的浸泡实验显示,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自制6005A铝合金依次发生点蚀、晶间腐蚀和剥蚀.合金表面氧化膜致密性是影响材料抗腐蚀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原子轨道杂化在预测和说明成键作用及分子形状方面很有价值。自ⅢA族到ⅧA族元素,内层d轨道已填满电子不参与杂化,或者无内层d轨道,因此这些元素仅仅涉及外层d轨道参与杂化。本文仅就非过渡元素多原子分子中d轨道参与杂化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八隅律规则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推导出一系列的公式,运用这些公式对某些单质的组成,化合物中的各种元素原子间电子的成键情况加以解释,还可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推导出一些有机物的通式,证实一些化合物的存在及结构,预测了一些有机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溶剂体系中合成并分离出标题化合物呋喃,吡啶,咪唑.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研究,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氧化还原电位.这些化合物都能催化氧化环己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考虑成键元素的电负性|△x|和化学键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CH_mX_(n1)X′_(n2)的生成焓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计算公式△_fH_m(CH_mX_(n1)X′_(n2),8)=716.67+∑_(n1A′)+∑_(C_1a_1)其中,A′、a_1是结构参数,716.67是气态碳原子的标准生成焓。23个化合物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合,相关系数为0.995。另外,预示了9个化合物的气相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ⅥA、ⅤA、ⅣA族多氧化态成酸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及决定其氧化还原稳定性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溶剂体系中合成并分离出标题化合物呋喃,吡啶,咪唑,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研究,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氧化还原电位,这些化合物都能催化氧化环己烯。  相似文献   

15.
根据硼的原子结构理论,系统地论述了硼的缺电子性与硼原子成键的复杂性,硼化合物的多样性以及性质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元素周期表内的Ⅲ_A,Ⅳ_A,Ⅴ_A族中,各同族内低氧化态化合物自上而下趋于稳定,而高氧化态化合物自上而下趋于不稳定的现象称为“惰性电子对效应”.对“惰性电子对效应”的产生可以认为是钻穿效应及离子半径对成键强度影响的结果。也可以从us~2电子对的电离能之和来解释.还可从热力学离子焓及高价化合物的平均热化学键能来说明.  相似文献   

17.
用二正丁基氧化锡和类维生素A酸以摩尔比1∶2和1∶1反应,合成了两个系列的新型类维生素A酸二正丁基锡酯化合物3a~3d和4a~4d,并利用(1H,13C,119Sn)NMR和IR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确定了化合物3a~3d是通过单齿配位形式与锡原子结合而成的五配位三角双锥型的配合物化合物,而化合物4a~4d的结构中存在着一个锡氧四元环,分子中的酯基为二齿配体,锡原子都是六配位扭曲八面体构型.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Hela)、肝癌细胞(LCC)、肺癌细胞(A549)等癌细胞都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MgH2-X(X=Si,Ge,Sn,Pb)合金化体系的能量、几何与电子结构.负形成热的计算发现:合金化元素X在镁氢化合物(MgH2)中少量固溶时,体系相结构稳定性变差,预示着解氢能力得到改善.电子态密度(DOS)与电子密度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镁氢化合物X合金化后,X与其周围的H原子相互作用不明显,而Mg-H之间的成键作用减弱.体系Ge合金化解氢能力增强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预测Si,Sn,Pb少量固溶于MgH2能提高体系的解氢能力.  相似文献   

19.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3种具有苯并咪唑基的配体(N3,NTB,EDTB)及其与金属镍的配合物,由此模拟镍超氧化物歧化酶(Ni-SOD)的活性中心结构,对所合成的模拟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紫外光谱的结构表征,并利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模拟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学习元素的含氧酸氧化性时,有些同学存在这样的想法,认为同一元素的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其氧化态越高,则氧化能力越强,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知道,无机含氧酸氧化性的强弱,可用"氧化态 ne-还原态"的标准电极电势E0来量度.E0值越大,电对的氧化态越易得电子,即其氧化性越强,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