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转型期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城市空间增长在旧城空间、城市边缘区、城市外围空间和区域性空间四个圈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旧城空间表现出由计划经济时期综合性使用功能向商业、居住、办公等专业性功能分化;城市边缘区以居住和工业为主要的功能,采取圈层、轴向和填充的蔓延式增长方式;城市外围空间的以工业和基础设施为主要功能开发,采取综合性城市新区、新城等形式的跳跃式增长方式;城市增长出现向区域性空间的延伸,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功能延伸,包括兼并和竞合两种增长方式;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是政府力、市场力、社区(集体)力3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对全国大城市空间增长分异具有代表意义,文章最后基于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特征对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增长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李硕 《广东科技》2008,(20):76-79
本文简要介绍了东莞市黄旗山南片居住区及水濂湖东片居住区城市设计方案的主要构思和特点,同时针对目前大型住区规划设计涉及的一些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城市型公共空间的规划控制、与城市道路系统的有效衔接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留创园建设对区域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首先从政府政策、制度改革、收入差异及社会关系网络、知识水平与价值观念差异等方面分析留创园对区域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然后在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方法搜集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以杭州余杭留创园及其周边居住区为研究区域,从人口空间分异、居住-就业空间分异和行为-生活空间分异3方面分析该研究区域的社会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与周边居住区相比,余杭留创园内外来人口数量及其所占比例均更低,收入结构分化更突出,职业结构稳定性更高,学历结构分化相对较弱;居住分化与居住隔离现象更显著,职住分离程度较低且主要为主动选择的结果;网络购物行为更加普遍,虚拟购物空间更大,迁居频率更高及更加倾向于选择户外时尚娱乐休闲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徽州地区古村落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现代居住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同时结合新式徽派建筑中可取的设计手法,尝试从科学角度总结徽派古村落空间营造技艺及将其应用到现代住区设计中的方法,旨在改善社区居民居住环境,提高社区凝聚力,增强居民安全感和归属感,促进居民交往,进而带动商业发展,优化空间网络,增强城市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设计中邻里交往空间进行分析,指出邻里空间缺失对交往造成的影响,倡导营造不同层次的邻里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6.
朱玲  陈博 《科技信息》2011,(19):I0374-I0375
中国的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昨日辉煌迷人的旧住区今天却成为了时代的落伍者,整片整片的新居住区拔地而起。城市旧居住区历史陈久,建筑陈旧、街道狭窄、缺少应有的维护和改造,越来越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也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更新改造。我国城市的旧居住区在设计中缺乏外环境景观的考虑和设计,表现出了明显的老化和提前老化的现象。因此,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了由新建小区为主逐步向旧居住区环境景观改善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郝媛媛 《太原科技》2011,(12):59-62
介绍了金色长风居住小区的现状概况与区位分析,阐述了该规划设计的目标、立意、理念、总体规划布局,借鉴了‘‘居住单元细胞”的规划理念,合理安排了社区的各种功能,塑造了一个有机、和谐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住区环境’’动态前瞻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以济南市30个居住区为例,构建动静结合的交通效益评价体系,探讨街区制调整的必要性与实际意义。结果表明:街区制的通行优化效益具有自城市中心区向外围逐渐降低的地域分异特征,而空间承载效益的变动趋势与之相反;新旧程度与居住区类型均会对实际效果产生影响;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城市中心区居住社区应配合综合整改,最大限度地进行开放调整;普通封闭小区应有效衔接内外道路,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城市外围新建封闭小区应基于广阔的内部空间,发挥其承载与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市空间加速扩张,城市不断规划建设新城区.从城市新城区居民择居行为心理的角度,结合居民感知调查,实证分析了芜湖市天门新区居民的居住空间选择偏好,探讨了新城区居住空间的理想布局,以期合理引导天门新区的居住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养老社区,通过2018年12月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老龄化衍生出的全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将“养老”与“社区建设”结合,基于住宅配比法,构架建设全龄化社区适老生活圈,从规模控制、配套设施、道路设置、交往活动空间和住宅建筑方面提出建议,探索全龄化养老社区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居住区分级标准,提出四种“适老生活圈”,以此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促进养老社区健康发展;探索适合城市发展的全龄养老、终生养老和老有所为的“全龄化”养老社区,帮助老人实现积极老龄化与就地养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设生态居住小区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沈阳市8个典型的居住小区的实地调查,应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生态居住小区的内涵,并制定了生态居住小区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的转型期既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行动者及社会关系动态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城市空间上的投影即为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过程。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引,探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由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分别主导的城市居住空间生产的特点、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多重力量组合作用下,城市居住空间的社会生产显示出其特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等特征,以企业生产和政府提供为主要特征的政企合作空间生产方式将成为未来城市居住空间生产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住区停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居住区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提出了分档次开发建设居住区的设想和建设港湾式宅间停车场、解决现有居住区停车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住区CO_2排放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中国城市住区全寿命周期CO2排放情况,综合考虑住区住宅建筑排放量和绿地吸收量,提出计算方法,并以北京为例选择典型多层住区单元地块进行计算,讨论减排方法和减排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在现行规范、现有能源结构和技术水平下,案例住区建筑CO2排放量中约3%可由住区绿地吸收。通过推行节能措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实现减排约50%。而实现住区零排放,则需要从城市整体角度大量依靠郊区森林碳汇资源。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现代发展加剧了传统民族社区结构的分化与观念的重构,民族社区文化与社会关系所面临的社会整合问题日益突出。对辽宁城市回族社区文化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在促进认同性整合,重塑社区价值理念和协调族际关系,增强社区归属感与凝聚力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文化整合功能作用下,回族与其他民族的居民逐渐联结成社区文化共同体,一同推动着社区的繁荣进步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现代城市住宅区中的邻里关系及其原因,探讨了构建新型的现代城市住宅区邻里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家庭小汽车拥有量逐渐增大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其对城市规划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严峻要求,利用居住区绿地地下空间作为停车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人居理想和城市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城市人居理想的核心内容是安全、天人合一、宜人性、 平等和文化性,分析了我国现代城市一系列问题:民工潮、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破坏和文化冲突等,指出通向城市人居理想的途径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这两对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