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通过2,6-萘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酯交换反应合成中间体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BHEN), 探讨了BHEN缩聚反应合成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影响因素, 筛选出醋酸锌为催化剂、 位阻酚1010为抗氧剂,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确定了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的较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2,6-萘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酯交换反应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乙二醇/2,6-萘二甲酸二甲酯摩尔比对探针反应动力学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6-萘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酯交换反应不是单纯地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催化剂种类、用量以及乙二醇/2,6-萘二甲酸二甲酯摩尔比均对探针反应动力学方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萘二甲酸二甲酯(NDC)和乙二醇(EG)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BHEN时的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及氮气流速、反应温度及催化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1,8-萘酐为原料碱溶(KOH)反应得到的1,8-萘二甲酸二钾盐,再经异构化反应得到2,6-萘二甲酸二钾盐,最后酸化得到2,6-萘二甲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1,8-萘二甲酸二钾盐异构化反应产物的收率,并利用核磁与红外光谱对反应产物进行确定。对催化剂的煅烧温度和种类、温度和压力等考察,得到较好的结果。条件是催化剂为CdO/Al2O3400催化剂,反应温度为450℃,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压力为1.5 MPa,2,6-萘二甲酸二钾盐的收率最高达到90.6%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高分子单体2,6-萘二甲酸,以自制的2-甲基6-丙酰基萘为原料,在自建的一套氧化反应装置中,以钴锰溴类物质为催化剂,经空气液相催化氧化得到了2,6-萘二甲酸.并对氧化反应的产物进行了FT-IR和HLPC-MS表征;对氧化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反应的较佳条件为:反应时间30 min,物料的溶剂质量比为15∶1,反应温度210℃,反应压力2.2 MPa,催化剂中钴的质量分数为0.1%,合适的催化剂质量配比1∶2∶3.产物的收率可达68%,产物的纯度大于95%.  相似文献   

6.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优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热塑性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比,PEN树脂在热学、力学、化学、光学、电学等方面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TiO2-Ce(Ⅳ),并利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SO4^2-/TiO2-Ce(Ⅳ)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SO4^2-/TiO2-Ce(Ⅳ)是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酮):n(酮)=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5%,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0h的优化条件下,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5.7%.  相似文献   

8.
PETG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二甲醇酯(PETG)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乙二醇(EG)和1,4-环己二甲醇(CHDM)共聚而成的共聚酯。其制备方法为,单体在170-210℃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然后在260-300℃、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高真空中缩聚而成。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仪(DSC)和广角X-衍射(WAXD)分析了它的结晶性与热性能,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测试结果中得到EG/CHDM的投料比与共聚物中的实际比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乙二醇和丁酮为原料,NH4Fe(SO4)2.12H2O为催化剂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固定丁酮的物质的量0.2mol,丁酮与乙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6,NH4Fe(SO4)2.12H2O用量占反应物总量的4.3%,反应时间为2.5h,带水剂环己烷用量20mL.在此反应条件下,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为68.1%.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酰氯化-重结晶-水解-酸析的方法实现了对2,6-萘二甲酸的纯化,提纯产物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谱图确定其为2,6-萘二甲酸,并通过对提纯产物酸值的测定,确定提纯后的2,6-萘二甲酸纯度达到99.73%,达到聚合级要求.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比较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抗氧剂中间产物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一种新的钛酸酯类催化剂用于中间产物与2-乙基己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的产品色度浅、有效成分含量高,抗氧性能好.产物经色谱分离获得了纯品,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对产物及中间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C、H和O的质量分数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同.对比产物与工业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可确定产物与工业样品具有相同的结构.核磁共振分析表明,产品的分子式与预测分子吻合.最后用HPLC外标法对最终产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粗产物中目标物的质量分数达到91.3%,而工业品为77%.  相似文献   

12.
生质柴油为重要之可再生能源。本文研究改善液相触媒制程,以降低甲醇与三酸甘油酯间界面阻力,以提生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发现,在批式制程中,提高搅拌速率可提升反应速率,然因工厂实际操作恐有困难。以相转移触媒可达增加反应速率与产率效果,但需注意选用之相转移触媒不可在强碱下被破坏。使用共溶剂THF可促进反应速率与产率,为一可行的选择。而连续制程较批式制程有较好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生质柴油为重要之可再生能源。本文研究改善液相触媒制程,以降低甲醇与三酸甘油酯间界面阻力,以提生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发现,在批式制程中,提高搅拌速率可提升反应速率,然因工厂实际操作恐有困难。以相转移触媒可达增加反应速率与产率效果,但需注意选用之相转移触媒不可在强碱下被破坏。使用共溶剂THF可促进反应速率与产率,为一可行的选择。而连续制程较批式制程有较好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醚链桥连的氮杂环卡宾催化剂,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在酯交换反应中典型的催化剂是亲核性的叔胺和膦化合物.本文研究了氮杂环卡宾在酯交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氮杂环卡宾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酯交换法常用的催化剂有硫酸、对甲基苯磺酸、醇钠等。我们曾用806~#催化剂进行了饱和酸酯和不饱和酸酯的酯交换反应的研究。现在我们首次用该催化剂对六种芳香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进行了研究;酯交换收率为70~98%。 一、实验部分 1.原料制备:除了苯甲酸甲酯是现有的原料之外,其它五种是自制的。间硝基苯甲酸甲酯是根据文献,经硝化制得的;另外四种甲酯皆由相应的芳香酸与甲醇酯化而制得的。粗产品精制后测其熔点、沸点等物理常数,与文献值一致。各种甲酯含  相似文献   

16.
固体酸Zr(SO4)2·4H2O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采用新型固体酸Zr(SO4)2·4H2O替代传统的液体酸、碱催化剂,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跟踪反应进程中各组分含量分布。优化出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占原料油质量的3%,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65℃.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收率可达96.6%。制得的生物柴油与中国0#柴油(GB 252—1994优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接近。  相似文献   

17.
以固体酸SO42-/SnO2-SiO2为催化剂,催化大豆油和甲醇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的n(Sn)/n(Si)摩尔比达1∶3以上,浸渍硫酸溶液浓度为1.0~1.5 mol/L,450℃焙烧5 h,催化剂对酯交换反应有高催化活性,催化剂的活性不受体系中游离脂肪酸的影响,醇油摩尔比为13∶1,每摩尔油使用1.0 g催化剂,120℃反应3h,脂肪酸甲酯收率达90%以上。催化剂的吡啶红外谱图表明催化剂具有L酸中心和B酸中心,催化剂的NH3-TPD曲线表明催化剂具有超强酸性。  相似文献   

18.
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负载型固体碱(KF/Al2O3、KNO3/Al2O3和K2CO3/Al2O3)作催化剂,菜籽油与甲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及酯交换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3种催化剂都可以较好地催化酯交换反应,其中负载KF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更好一些.当催化剂焙烧温度为873 K、负载物和载体的质量比为0.15~0.20时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强,用此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当醇油摩尔比为12∶1~10∶1、催化剂用量为2%~3%、时间为60 min、温度为333~338 K时,生物柴油收率可达85%~87%.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β-酯基乙基三氯化锡的DMSO、HMPA、Ph3PO配合物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提出了分子内Lcwis催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叔丁醇体系中动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叔丁醇体系中脂肪酶Novozyme 435催化动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用猪油做原料,醇油摩尔比为5∶1, Novozyme 435用量3%(质量分数),叔丁醇用量40%(体积分数),50℃下240r/min反应24 h,生物柴油得率为95.2%。酶重复使用10批次后生物柴油得率仍保持在90%以上,结果表明新工艺条件下猪油可以有效转化为生物柴油,且脂肪酶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