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之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快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使培训成为农民增加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创新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建立并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政策,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曾蕾 《科技信息》2009,(28):I0078-I0079,I0081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是联系一体的,从而很容易提出以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来实现农民富裕。农村问题的实质在于人均资源不足。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这种转移包括内部转移和外部转移。解决好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培养新型农民,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来实现农村繁荣和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阐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提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为今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化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面对城乡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县域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经营困难,必须切实加强农民的培训、引导、服务和管理,多层次、多方位提升农民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培训工作概括来说是树立一种观念,实现两个目标、突出三个原则,包含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农民教育培训的思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这已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几年来,虽然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  相似文献   

7.
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始终是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是农民走出贫困、走向小康和富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困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众多小城镇的迅速崛起,大批农民进厂、进城,掀开了大面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新篇章,在苏州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已从希望逐步  相似文献   

8.
职业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农民要致富,农村要改变现状,农村职业培训就必须摆脱现实困境。本文根据目前农村职业培训发展观状,就农村职业培训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民就业的基本出路。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不能适应农民就业的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为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农民的创业和就业环境不理想。促进产业发展,创造农民就业岗位的对策建议有: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重点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企业;为农民创业和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王景文 《科技资讯》2010,(16):151-151
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创新实践的产物,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为农民土地合作社创新实践予以法律上的确认,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法与土地承包法的衔接,奠定土地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在解决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法律地位、解决农业生产的风险、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经济利益实现的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危机的产生,2008年,哈尔滨市阿城区劳动力总数为15.3万人,转移10.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9.9%,实现劳务总收入6.5亿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本文针对农民工返乡问题,论述了其成因及安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要实现"四化同步"新战略,农民增收是关键。已有研究表明,非农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厘清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就业的关系,不仅是当前实现可持续脱贫的需要,更是长远制定人力资本提升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课题组收集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和农村中学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的信息,围绕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就业现状以及农村未来劳动力人力资本提升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农村地区是短板,贫困农村地区是短板中的短板。受教育水平越低,不就业的比例高,参与非农就业的比例越低,越容易陷入贫穷。因此受教育水平低的人成为扶贫关注的重点。此外,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提升面临着诸多挑战,有效克服这些挑战方能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13.
一、形势与现状随着制约农民市民化的体制性障碍被逐步打破,农民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已日益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限制因素。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我市农村劳动力正在产生四个方面的重大影响:一是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难度越来越大,作为农民就业主渠道的乡镇企业吸纳能力持续减弱,而现代服务业要求执业者能熟练利用信息、管理等要素,难以吸纳素质较低的农村劳动力;二是第一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承载力越来越弱,人均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入世后国外大宗优质低价农产品的冲击使本地农产品的价格空间进一步压缩,必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以卢氏县为例,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农民的作用,有效整合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但农村土地流转的不畅和不规范导致农村土地产出率低下,生产成本偏高,农民增收困难,土地纠纷不断。通过实施规范的土地流转,可进一步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这是河南发展经济社会必不可少的优势资源,同时也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原崛起,首先要提高全体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训。就我省目前的状况而言,农村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及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可以说,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是目前我省经济发展中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就业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应该建立多渠道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牡丹江大学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农民参与培训和获得各种信息最直接的学习场所。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只有这样,他才可以自由地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第二,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己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了生存,只有出卖劳动力。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从而产生了商品经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除了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和农奴外,还存在着一少部分有人身自由的贫民或农民,有些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自由贫民或农民,为了生存下去,养家糊口,只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多层次、多途径地实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工程,不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懂法律的新型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5):107-114
农村劳动力供给优化和底层创新是农村层面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民收入结构、增收途径及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又间接反映劳动力供给和底层创新.基于此,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皖北地区2008—2014年农民增收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仍超过第三产业;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组成部分看,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而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虽然较小,但其近两年的灰色关联系数已接近或超过0.8,预示着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将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