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褐煤烟气预干燥发电系统的变工况特性建立了全厂机炉耦合仿真模型,在设计工况下校核了模型的精度。对比发现:烟气预干燥可使600 MW机组的发电效率绝对值提高1.56%,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9.58g·(kW·h)-1。在不同的发电功率和褐煤预干燥程度下仿真了系统的变工况特性,分析了锅炉主要运行参数和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电标准煤耗率随发电功率的下降而上升;在不同的发电功率下,预干燥程度对锅炉运行参数和发电标准煤耗率影响显著,随着预干燥程度的减小,理论燃烧温度下降,高温炉烟抽取率下降,锅炉排烟温度上升,锅炉效率下降,发电标准煤耗率上升。  相似文献   

2.
直接空冷机组用环境空气取代循环水直接冷却汽轮机排汽,导致机组煤耗高于同容量湿冷机组;与湿冷机组相比,直接空冷机组用于输送冷却空气的轴流风机功耗达到机组发电功率的0.8%~1.5%。直接空冷机组能耗高的特点十分显著。本文针对直接空冷电站空冷单元固有结构缺陷和不足,提出流场优化组织思想,对于改善空冷凝汽器流动传热特性,降低机组运行背压,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预干燥燃褐煤发电系统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等效热降法建立了回热抽汽预干燥燃褐煤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模型,并给出了褐煤预干燥的节煤条件.利用该模型对某600 MW机组采用回热抽汽预干燥燃褐煤发电系统的热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在额定工况下节煤量为11.21 g·(kW·h)-1;烟气温度每变化10℃节煤量约变化1.5 g·(kW·h)-1;从1 kg褐煤中每多干燥出0.1 kg水节煤量增加3.3 g·(kW·h)-1;从褐煤中干燥出1 kg水分需要的蒸汽量越少,热经济性越好,并且褐煤的干燥程度越高,其对经济性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河津发电分公司300MW空冷机组实际运行情况为例,分析了该类空冷机组比同类型湿冷机组背压高、煤耗大的原因,指出只要解决空冷翅片脏污的难题,就能明显改善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容量火力发电厂660MW级燃煤锅炉增设烟气余热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方案,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和增加的投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引风机出口汇合烟道前装设烟气余热换热器,回收的热量加热凝结水,进入回热系统,可提高全厂热效率0.16%,机组发电标煤耗率降低1.0g/k Wh,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机组背压与煤耗的分析,找出了降低机组背压从而提高机组安全经济水平的方法,即空冷系统加装尖峰喷雾冷却系统,使更大的节能潜力得到挖掘。  相似文献   

7.
烧结余热发电高温烟气阀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结工序的能耗指标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每吨烧结矿的平均能耗要高20千克标准煤,节能潜力很大.烧结工序的能耗约占冶金总能耗的10%~12%.而其排放的余热约占总能耗热能的49%.在烧结矿生产过程中,特别是烧结矿由鼓风式环冷机冷却过程中会排出大量温度为250~400℃的低温烟气,其热能量大约为烧结矿热耗量的30%左右.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的高效性和经济性角度分析,余热发电是最为有效的余热利用途径,平均每吨烧结矿产生的烟气余热回收可发电20千瓦时,折合吨钢综合能耗可降低8千克标准煤.余热发电烟气阀门烧结余热发电重要的辅机设备,直接影响烧结和余热电站运行稳定、废气的充分利用以及整个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做好高温烟气阀门对烧结余热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蒸发冷却器的原理,并以某电厂2×350MW间接空冷机组设计为例,对蒸发冷却器和机械通风湿冷塔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蒸发式冷却器与机械通风湿冷塔相比,具有节水、运行费用低等诸多有点,特别适合于间接空冷机组。  相似文献   

9.
张辉  汤云普  刘磊 《科技信息》2012,(19):486-486,481
液化天然气(LNG)在汽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冷能,如果这部分冷能被成功回收利用,其节能效果和对系统效率的提高都十分显著。文中对LNG冷能从冷量利用和冷量回收的角度进行分析,把LNG冷能回收方式分为冷量利用与冷量回收,揭示了目前各种LNG冷能回收利用形式的能量利用实质:发电、空分冷冻中主要是利用LNG的冷量;冷藏、空调和制干冰利用了LNG的冷量。最后对不同的冷能回收系统提出指导性建议:动力回收系统中,应充分利用其在低温下的高品质能量;冷量回收系统中应减少跑冷。  相似文献   

10.
直接空冷系统在火电厂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技术,因此,对火电厂空冷系统节能改造及优化运行的关键问题应进行深入研究,确定空冷机组的优化运行方案,对于提高我国空冷机组的国产化水平,实现火电厂节水和节能降耗,保证空冷机组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空冷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措施,阐述了空冷散热器的防冻原理,通过经济分析,得出在低的环境温度下,直冷机组的经济性优于间接冷却和湿冷机组。  相似文献   

12.
直接空冷是空冷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直接空冷机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进行节能降耗研究对提高直接空冷机组运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某发电有限公司600MW等级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对供电煤耗率、厂用电率、汽轮机热耗、真空度、节水量等5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初步指出了影响以上技术经济指标的因素,并结合直接空冷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初步的防治措施,对提高直接空冷机组运行经济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节能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空冷机组能耗分析计算模型,采用模块化技术,应用C#语言,开发了空冷机组节能降耗分析系统,使运行人员及时了解机组的运行状况,掌握机组实时热经济性指标。应用表明,该系统便于运行管理人员及时做出决策,指导机组的运行调整,以有效的保障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以现代节能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空冷机组能耗分析计算模型,采用模块化技术,应用C#语言,开发了空冷机组节能降耗分析系统,使运行人员及时了解机组的运行状况,掌握机组实时热经济性指标。应用表明,该系统便于运行管理人员及时做出决策,指导机组的运行调整,以有效的保障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富拉尔基发电总厂锅炉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型号为HG670/140/—6/12HM型锅炉,出力为670 t/h,运行时最大通风量为125000 m3/h,燃用的设计煤种为褐煤,采用从炉标高45m处抽出的高温炉烟(1041℃)与热风(274℃)两种干燥介质来干燥褐煤,高温烟气和热风在内保温结构的混合室内混合送入到干燥段内,并通过冷风门的开度及调节给煤量来保证磨煤机出口温度不大于130℃。近些年来经常发生高温炉烟干燥段管高温段运行中多次发生断裂,共30多起,不但严重的威胁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也极易发生管道坠落伤人事故。  相似文献   

16.
张卫东  胡勇 《科技资讯》2012,(1):104-104
100MW空冷机组在热态启动过程中,发生了高压缸返入低温汽水上下缸温差急剧增大现象,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设备构造、控制逻辑、操作方式、启动特点、现场系统、机组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直接空冷机组在高压轴封漏汽回收利用方面发生汽水返窜时,系统结构的不足,逻辑不完善导致汽水返窜的原因,并提出优化空冷机组高压轴封漏汽回收系统的改造,逻辑的修订完善,操作方式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曾悦 《科技信息》2012,(1):601-601,618
循环流化床直接空冷机组具有低污染、煤种适应范围广、节能、环保,近年来在国内北方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循环流化床直接空冷机组有许多影响机组经济效益的因素.文章从减少非计划停机、降低厂用电、合理调整真空系统的运行、选择合适的汽机阀门配汽方式几方面介绍了提高循环流化床直接空冷机组的经济运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烟道蒸发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有效措施,其蒸发热源的选择关系到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系统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际应用的角度总结了废水蒸发热源的选取原则,并结合某典型600MW机组案例分析了省煤器入口、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空预器入口和电除尘器入口烟气作为废水蒸发热源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省煤器入口、SCR脱硝反应器入口和电除尘器入口的烟气不宜作为脱硫废水的蒸发热源;空预器入口烟气是废水最佳蒸发热源,设置与空预器并联的烟道旁路可减少废水蒸发的残留物对空预器本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连素芬 《山西科技》2013,28(1):137-139
介绍了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技术的工作原理,对CK50-8.83/0.37型空冷机组的改造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同煤大唐热电公司乏汽余热回收供热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原理和现状,着重讨论了某火力发电厂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对系统安装位置、温度控制和经济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当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在系统不同安装位置时,对系统设备安全和经济运行的影响;通过对换热装置出口水温控制策略的阐述,指出在防止系统低温腐蚀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烟气余热装置换热效率的措施;同时得出结论:在湿法脱硫系统的机组中,设置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机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