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典型草原 1 2 0种植物种子的大小及其重量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如下 :1 2 0种植物分属于 2 9科 80属 .据 1 2组 2 0粒种子重量的平均值 ,黄蒿种子的重量最轻 ,为 0 .758± 0 .361 mg;芯芭种子最重 ,为 1 62 5.61 6± 80 6.4 34 mg.草原植物以小粒种子为主 ,50 m g以下的种子占总量的 66.67% ;从 1 0 0 0到 1 70 0 mg的种子仅占 1 .67% .植物生活型 (生长型 )与种子大小、重量和散布形式有关 ,在典型草原上 ,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占总数的 77.50 % ;其次为一年生草本和二年生草本植物 ,分别占 8.33%和 6.67% .种子数量与种子重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而且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  相似文献   

2.
对典型草原120种植物种子的大小及其重量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20种植物分属于29科80属.据12组20粒种子重量的平均值,黄蒿种子的重量最轻,为0.758±0.361mg;芯芭种子最重,为1625.616±806.434mg.草原植物以小粒种子为主,50mg以下的种子占总量的66.67%;从1000到1700mg的种子仅占1.67%.植物生活型(生长型)与种子大小、重量和散布形式有关,在典型草原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数的77.50%;其次为一年生草本和二年生草本植物,分别占8.33%和6.67%.种子数量与种子重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且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将石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内的41种木本被子植物的果实类型和种子大小.结果表明:①干果占果实类型的43.08%,肉质果占果实类型的56.92%,两种类型果实比例接近1∶1;②与其他地区果实类型的比较发现,果实类型分布格局受水热环境影响显著,西北部干果比例高,而东南部肉质果比例高;③用种子三维(长、宽、高)的方差衡量种子形状,植物种子的形状差异很大,最小值为0.003 1,而最大的值有0.537 1,大部分种子的三维方差小于0.4;④从种子的重量来看,种子百粒重为1~10 g和10~100 g的物种占有较大比例,分别为39.02%和21.95%;⑤大种子和小种子不仅在科的分布上有差异,在植物的生活型上亦有差异;⑥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多样性低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该群落种子传播单一性有关.探讨了果实和种子对群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种子的传播效率与植物种群扩散能力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杂草及入侵种大都具有很高的种子传播效率.在众多种子传播途径中,风传播是一种效率很高的传播方式,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种常为种子风传播的菊科植物.研究以云南常见的7种杂草型菊科植物(紫茎泽兰、飞机草、千里光、臭灵丹、黄鹌菜、蒲公英、斑鸠菊)为研究材料,在对比分析它们具冠毛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模拟研究种子飞行特征,分析了种子形态特征与风传播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种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种子)的大小和风力传播结构(冠毛)存在显著差异;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为40.1~81.6 cm/s,依次为斑鸠菊蒲公英千里光黄鹌菜飞机草紫茎泽兰臭灵丹,种子的水平传播距离臭灵丹紫茎泽兰飞机草黄鹌菜千里光蒲公英斑鸠菊.与除臭灵丹之外的杂草相比,入侵种具有更强的风传播能力;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7种菊科植物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其沉降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受种子综合形态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种子层面了解种子大小对物种生存繁衍具有的适应意义,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70个固定样地中采集了87种植物种子,通过测量种子大小,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种子大小物种的丰富度与多度的空间格局。结果发现: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种子大小可分为:A(0.1mg%SM%1rag)、B(1mg%SM%10rag)、C(10mg〈SM%100mg)、D(100mg〈SM〈1000mg)、E(1000mg〈SM〈5000mg)5种类型;2)C型、D型、E型种子物种丰富度与总物种丰富度变化格局相同,随经度、海拔和年均降水的增加物种数目极显著增加,但随纬度增加物种数目极显著降低;3)C型、D型2类种子物种多度与总物种多度的变化格局相同,随经度、海拔和年均降水的增加物种多度极显著增加,但随纬度增加物种多度极显著降低,E型种子植物则相反。本研究证明不同种子大小对物种分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大种子物种随降雨的增加优势度将降低,所以在未来的沙漠植物保护中要加大对梭梭、白梭梭、沙拐枣等大种子植物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传播方式物种种子雨的基本特征,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20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种子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子雨的密度、物种组成以及种子限制的强度.结果表明:(1)种子雨收集器共收集到种子136 38粒,隶属于28科66种,种子雨密度为146粒/m2;(2)样地内有56%的物种未收集到种子,因此种子雨与可繁殖个体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较低且受不同传播方式影响,风力传播的相似性系数极值(Rmax)最大且距种子收集器距离(d)最远(风力传播:Rmax=0.226,d=20 m;重力传播:Rmax=0.077,d=9 m;鸟类传播:Rmax=0.094,d=13 m),证明通过风力传播的种子在远距离传播上更有优势;(3)样地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种子限制,有43个物种的种子只在很少的(10)收集器中出现.对于较为优势的物种而言(IV≥1),传播方式可能是影响种子限制的主要因素.另外,群落中通过风力传播的物种种子限制很可能仅仅是由于可繁殖个体的缺少造成的,而通过重力和鸟类传播的物种存在很高的种子限制可能是因为种子的低产量以及种子扩散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杂草分布危害的性状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对我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解影响我国杂草分布和危害的生物学因素,以中国境内1387种杂草为对象,计测了杂草分布危害等级和28个与生态适应相关的性状,这些性状涉及种子(果实)产量和大小、传播方式、营养繁殖能力、生活史长短、繁育系统、生活型、花部对称情况、传粉方式、植株是否有毒有刺、适应的生境类型等;统计了28个性状与杂草分布危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就1387种杂草作为一个整体来讲,生活史短、花两性、种子产量高、种子(果实)有特殊传播方式、阳生、植株有毒的植物以及以直立、挺水、莲座状、寄生性的杂草种类分布广、危害大;而植株有刺、花两侧对称、种子(果实)大等性状的杂草的危害相对轻些;但是,在不同的科中,性状与杂草分布危害的关系有较大差异;同时部分性状之间对杂草分布危害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例如种子产量与营养繁殖能力、种子产量和种子大小.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自然条件下设置三个不同光照强度的人工遮阴对青藏高原东缘30种不同生活型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萌发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光照梯度下3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平均萌发时间差异显著,外在环境因子光照主要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进程.植物在存在竞争的环境中会选择快速萌发来争取幼苗茎杆伸长开始的时间,以截获更多的光...  相似文献   

9.
以沙坡头包兰铁路以北的人工固沙植被区生物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不同干扰生物土壤结皮存在条件下,归化物种狗尾草与相邻荒漠草原区地带性优势物种驼绒藜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完整的地衣结皮和藻类结皮均抑制了两种外来植物种子的萌发;生物结皮对外来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还取决于种子的大小和形态特征.认为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的存在能有效降低外来植物种子进入土壤,降低外来植物的种子传播与定居,降低外来植物入侵对沙区生态系统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首次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Saussurea DC.)5种10个居群不同海拔的植物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分析了海拔与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低, 高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高;高海拔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较低海拔植物种子萌发时滞短;百粒重与萌发指数成正比关系, 即种子越大萌发速率越小;海拔与百粒重、萌发持续时间和萌发高峰期之间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1.
污泥水解残渣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石灰水解污泥所剩残渣为材料,研究该残渣直接使用、被水冲洗后(降低pH)使用以及将残渣与自然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再使用对金盏菊(Calendula of ficinalis L.)、油菜(Brassica napu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以及七彩椒((Capsicum annuum)种子的发芽影响以及残渣在自然状态下的pH值变化、残渣的堆放对周围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渣对种子的发芽实验中,金盏菊种子的发芽比正常状况下的种子发芽慢2 d;油菜和高羊茅种子在被水冲洗后的残渣中的最终发芽率均达到100%;将残渣与自然土按不同比例混合使用,随着自然上比例的加大,植物种子的发芽时间缩短2-4 d,最终发芽率增大20%-40%,差异显著;残渣在室内经过20 d堆放后pH≥7,而室外残渣经过同样时问的堆放后pH≤7;残渣与自然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分别装在大小相同的花盆中置于室内,并种不同植物种子,15 d后pH≈7.  相似文献   

12.
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51种菊科植物的种子大小变异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植物群落中菊科植物的种子百粒重为0.0034~1.599 g,种子的大小变异接近于3个数量级,种子大小呈现对数正态分布.80%的物种种子百粒重为0.0034~0.4000 g,表明该草地群落菊科植物中小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种子大小与萌发速度系数(CV)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萌发速率指数(GR)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大小与萌发百分数(G)、萌发时滞(L)以及萌发集中度(CD)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诊断度是多处理器系统互连网络能够诊断的最大故障结点的个数,它是度量多处理器系统故障诊断能力的一种参数。g好邻条件诊断度是2012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诊断度,它要求每个非故障顶点至少有g个非故障邻点。研究了交换超立方体EH(s,t)在PMC模型下的g好邻条件诊断度,证明了EH(s,t)(1≤s≤t,0≤g≤s)在PMC模型下的g好邻条件诊断度为2g(s+2-g)-1.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同沉淀和溶液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1 xCo0·2Ni0·8O2(0≤x≤0·10)。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化学等方法对生成物进行了元素组成、形貌、物相与结构、充放电循环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生成物为球形颗粒,粒径大小均匀,其结构为α-NaFeO2型的层状结构,生成物中无杂质相,生成物的首次充放电效率高、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在2·00mA/cm2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可达183mAh/g,50次循环的保持率为93·4%。  相似文献   

15.
考虑半参数回归模型yi=xTiβ0+g(ti)+ei,i=1,2,…,n。其中,β0是未知参数,g是未知函数。当g的估计取一类非参数权估计(包括核估计和最近邻估计)时,文章讨论了参数β0的M估计β0的强收敛速度和未知函数g的估计g*n(t)的一致强收敛速度,从而得到β0-β0=O(n-1/2(logn)1/2) a.s.和sup|g*n(t)-g(t)|=O(n1/3logn) a.s.。0≤t≤1  相似文献   

16.
0 引言种子是植物的重要贮存器官,淀粉又为多数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之一,且各种植物种子内的淀粉粒形态特征、大小及含量都有很大差异.Juliano认为淀粉是葡萄糖的一种聚合体,作为多面体颗粒存在于胚乳中,其大小为3~10μm.早川利郎曾对电镜下的淀粉粒形态作了描述.伍时照等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水稻型品种胚乳内淀粉粒的形态特征,认为  相似文献   

17.
选择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32科524种植物种子,探讨了温度、海拔与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温极显著地影响种子萌发,能够解释萌发率变异的3.4%.在5/15℃,5/20℃,10/25℃3个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分别为78.7%,83.4%,91.3%,平均萌发率分别为36.4%,40.6%,47.2%.其中5/15℃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与萌发率均最低,表明高寒低温不利于种子萌发.同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依赖于系统发育,科分类能够解释样区物种种子萌发总变异的34.9%.10个主要科植物种子在变温5/15℃,5/20℃,10/25℃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各个科的最高与最低萌发率差异显著.总体而言,禾本科平均萌发率最高(73.6%),豆科的最低(8.2%),各个科对温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机制.种子采集地海拔与平均萌发率显著相关,能够解释萌发率总变异的2.3%.种子萌发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与萌发率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一方面,样区内随海拔升高,种子有变小的趋势,有利于萌发率的增加;另一方面,高海拔比低海拔地区温度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样区内各物种的萌发特性受到以上正负影响的双重作用,呈现出各异的萌发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一类新的近于凸函数的子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P[A,B]={P(z):P(0)=1,P(z)在单位开圆盘E内解析且满足P(z)(1+Az)/(1+Bz),-1≤BA≤1},一个函数g(z)∈S*[A,B]当且仅当zg′(z)/g(z)∈P[A,B].函数族C*[A,B,C,D]={f(z):f(0)=f′(0)-1=0,f(z)在E内解析,(zf′(z))′/g′(z)(1+Cz)/(1+Dz),-1≤BA≤1,-1≤DC≤1},这是近于凸函数的一个子集,从而这些函数是单叶的.研究这个函数族与相邻函数族C[A,B,C,D]之间的关系,同时解决了系数估计和半径问题,给出了一个有效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脑微激光粉尘仪对西安市南二环2013年春季5月70 m高度范围内的可吸入颗粒物(PM_(10))质量浓度进行了4个昼夜的监测。观测发现,西安南二环PM_(10)质量浓度昼夜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在8:00—10: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范围0.056 mg/m~3;第2阶段在12:00—14: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75 mg/m~3;第3阶段在16:00—18: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58 mg/m~3;第4阶段在20:00—22: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70 mg/m~3;第5阶段在0:00—6: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38 mg/m~3。高分辨率地垂向观测结果表明,西安5月PM_(10)质量浓度垂向变化可分为3种类型:第1种类型,随着高度的增加PM_(10)质量浓度增加幅度居中,平均递增率为0.048μg/m;第2种类型,随着高度的增加PM_(10)质量浓度幅度增加最大,递增率为0.065μg/m,且波动变化明显;第3种类型,随着高度的增加PM_(10)质量浓度增加幅度最小,递增率为0.013μg/m。西安南二环5月PM_(10)质量浓度在1 m高度处最低,平均为0.048 mg/m~3;4~46 m高度范围内质量浓度较低,平均为0.051 mg/m~3;在49~67m高度范围内质量浓度较高,平均为0.052 mg/m~3;在70m处最高,平均为0.056 mg/m~3。观测期间PM_(10)质量浓度与4 m处的温度之间为显著正相关(y=240.73x+12.305),与4、7、10 m高度处的湿度为显著负相关(y=-606.42x+82.08)。  相似文献   

20.
赵良成 《大自然》2022,(1):14-19
植物散布的方式与蚁播 植物散布是指植物的各种散布体(果实和种子等)离开母体到达另一个合适生境的过程,是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除了自然(如风力、水流)散布外,许多植物还会依靠动物传播繁衍和扩大自己的种群.植物为了适应动物传播也演化出了一系列适应特征,如果实与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化学成分、成熟时间及附属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