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方向。与传统实验室相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具有实验条件便利、安全性高和实验成本低等方面的优势,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天津市部分高校调研,阐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并详细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的建设情况,以便进一步推动天津商业大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教育信息化视角下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该文在介绍东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本专业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配置特征与内容,并从教学理念的秉承、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特色的凝练、教学效果的提升及示范辐射效应发挥等方面展示了虚拟仿真教学的运行实践。作为一个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案例,油气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对于进一步促进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推动实验室信息共享、落实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构建一种高校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总结了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改革物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创新平台、网络信息化平台、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验中心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成果与经验,提出了未来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指出目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学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创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同时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了创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教学体系,提出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和互联网开放平台对于开放高校创业教学资源、培养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具有显著的良好作用,能够建立起高校科研成果向创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转化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场所。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虚拟仿真实验室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信息化、绿色、反复操作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强有力的补充。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医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创建,并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海洋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结合海洋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经验,介绍了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构建方案,探讨了虚拟仿真建模技术和漫游交互实现。虚拟仿真实验室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为充分实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室,推动了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文中介绍了进行远程实验及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的实现方法,进一步建设了开放式网络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8.
虚拟仿真实验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当今医学实践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内高校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优势,归纳总结了国内高校医学机能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现状,指出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益于医学机能虚拟仿真实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对促进高校教学发展、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和节约成本等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搭建了以学校实验室管理流程和基本事务管理为核心的虚拟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然后以单片机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为例,实现了从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到应用软件的程序固化及调试.最后明确指出,虚拟实验室这种崭新的教学方式能对计算机专业硬件类课程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正在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积极顺应这个历史潮流,致力于创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叙述了构建经管类虚拟仿真教学中心的意义,讨论了建设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原则,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构建经管类院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目前学校扩大招生引起的设备到师资等各种教学资源的紧张,有必要构建虚拟实验室。由Internet辅助教学的理念,提出了构建微机原理网上虚拟实验室的概念。用户通过对浏览器的操作,在管理平台上完成对教学的管理;在由硬件仿真实验和代码分析器组成的虚拟实验平台上,与虚拟实验对象之间进行交互,完成实验。该系统能够减少学校实验室建设投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有利于实验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目前学校扩大招生引起的设备到师资等各种教学资源的紧张,有必要构建虚拟实验室.由Internet辅助教学的理念,提出了构建微机原理网上虚拟实验室的概念.用户通过对浏览器的操作,在管理平台上完成对教学的管理;在由硬件仿真实验和代码分析器组成的虚拟实验平台上,与虚拟实验对象之间进行交互,完成实验.该系统能够减少学校实验室建设投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有利于实验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均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该专业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涉及到了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和电子科学等诸多内容,属于应用型学科,对于实践性的要求较高,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提供高专业素养的人才。我国于2013年启动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设工作,首次提出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高校的实验教学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对电子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仿真软件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成为高校化工实验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导下,以丙烯酸甲酯工艺模拟实验教学为例,采用灵活开放的实验教学,学生摆脱了实验室、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的约束,独立完成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虚拟云桌面作为云计算与教育相结合的应用模式,在高校实验室的应用逐渐普及。从当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专业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将虚拟云桌面应用到计算机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降低实验室运行维护成本,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和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促进实验室使用的高效化,合理化。我院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从实验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改革,平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出发,对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从而改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该中心实验室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需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优质实验资源共享环境下的虚拟仿真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启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背景,针对东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现状,从共享可能性、共享模式及共享成效出发,阐述了该实验室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状况,进而对优质实验资源共享背景下的专业虚拟仿真教学进行了展示。教学实践表明,基于专业综合虚拟仿真训练和学科前沿虚拟仿真认知两个层次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举措,构建了教学效果评价与质量监控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取得成效,学科专业间资源布局的科学性进一步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18.
森林工程采运装备虚拟实验示范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创新建设,加强信息化资源共享,提出森林工程采运装备虚拟试验示范中心建设方案。基于信息科学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对采运装备进行仿真试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突破传统实验室的局限性,进一步拓宽实验教学思路,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师生信息管理、课程管理、实验项目管理、设备管理、考试管理等提供新的信息化管理思路。为师生提供统一、开放的实验教学综合信息发布平台,电子实时交互工具、实验教学资源平台以及考试信息管理平台,并支持多种接入系统的方式,创建实验室的"多通道"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而更加有效地服务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以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为依托,设计开发基于实验预习和仿真实验的B/S架构水利工程施工虚拟仿真平台,将理论教学的慕课(MOOC)形式与实践教学的虚拟仿真实验形式有效衔接,探索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水利工程施工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在新工科理念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续虚拟现实技术(VR)与工程设计的深度融合,对实现施工过程动态信息化管理而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