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罗钦顺在理和气、本性和物质之性、心和性、天理和人欲、德性之知和见闻之知等问题上与佛学和程朱、阳明学派展开的论战中,成功地运用理一分殊的原理,提出了气一元论,心性分开,人欲实为天性且要约束,“见闻”为了解世界基本方式,强调“格物”等观点.而这些主要反映在《困知记》中。  相似文献   

2.
戴震以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了理欲统一说,这较程朱理学的理欲对立观有更大的合理性,戴震的理欲观是在批驳程朱理学基础上提出的,尽管这种批驳有失偏频,但戴震为下层人民群众找到了生存依据,其社会价值大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熹建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并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思想。“理一分殊”是朱熹自然哲学中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理一分殊说”的理论源渊及朱熹对这一哲学命题的创新与发展 ,科学地分析、评价了这一哲学命题 ,客观地探讨了朱熹哲学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理学从二程开始就把"理"作为宇宙的普遍原理,把"理"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理本论,认为气的运动、变化完全是由于这个"理"来主宰支配。罗钦顺对程朱理本论进行了辩驳与修正,提出了气本论思想,开了明朝中叶气本论的先河。本文从罗钦顺的"气为万物之本原"、"气上认理"、"理一分殊新涵义"三个方面展开罗钦顺对程朱理学的修正。  相似文献   

5.
求实、求理体现了程朱实学的时代精神,是对佛老和汉学的批判、扬弃和超越。程朱实学的特点表现为虚实结合,以实为主;义理与考据相结合,以阐发义理为主。程朱把儒家思想实理化,把儒家经学实学化,完成了理论型态的转型和理性主义的文化超越,不仅创新发展了儒家学说,而且将中国文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程朱实学思想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和中国实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公元14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此时的东方小说没能象欧美小说那样受到进步思潮的冲刷洗礼,并形成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反叛;而是处于程朱理学、禁欲主义的控制之下,理学占据着思想统治的宝座,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使得人们谈“欲”色变,惟“理”是从,[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清初理学与宋明理学相比已具有多方面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理气论上,清代理学更强调理气无先后,把气提升到与理同等重要的地位;心性论上,认为气质是人性的重要来源,要求从气质上观性而不是像程朱理学那样从天理上观性;格致论上,强调格“事”、“物”之理,将儒家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建立在“事理”之上。  相似文献   

8.
一、情、理触动 “美读”震撼心灵 语文教学处处皆有情,美文、佳作处处有经典。有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也有人物内心的真情流露与文章的气势贯通,情、理的触动都能激起作者与读者之间强烈的共鸣。因此,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文本中丰富的语言内涵,而且更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文本中的遣词造句,乃至布局谋篇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语言运用上的继承和创新,形成语言不断优化之趋势,用“美读”来感染学生,结合“美学”理念,传递“美感”,震撼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文学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以词存史、以史入词、以“词史”品词的情况。而闽中词人谢章铤继陈维崧,周济之后不仅在词学理论上对“词史”意识进一步发挥,而且在词的创作中也体现出极为强烈的“词史”意识,为我国古典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我国晚近词坛上不容忽视的一位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虽为古代兵书,但它所蕴含的军事、哲学、管理等思想也适用于体育竞赛,尤其是其中精妙的哲学及战略思想,对今天竞技体育战略、战术谋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赛场如同战场”,就是战争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相比较,由于它们不仅在直接目的上(获胜),而且在运用手段上(谋略思想),都是直接相通的.因此,借鉴孙子关于战争之“胜”的理论,来探讨《孙子兵法》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5.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6.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9.
王伟 《科技信息》2009,(5):110-110,116
古今中外,哀叹“世风日下”的呼声不绝于耳,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世风日下”观念更加强化。笔者在文中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观念领域的“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入手,对“世风日下”观念在当前社会中异常强化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对道德嬗变的走向进行了展望,对于解决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迷茫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