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空时编码协作通信系统中,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用于对抗各个中继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时延干扰.中继到目标节点的信道可以被看作多径信道,当循环前缀长度小于时延长度时,符号间干扰无法完全消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循环前缀不足的空时编码协作OFDM系统中引入判决反馈均衡器,设计了基于迫零准则和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两种判决反馈均衡器.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均衡器都能很好地改善系统性能,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判决反馈均衡器(MMSE-DFE)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EBPSK信号使用经典均衡算法消除多径信道码间干扰时,自适应迭代的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针对EBPSK系统运用基于小波变换的线性均衡器,将输入信号从时域变换到小波域后进行最小均方(LMS)线性均衡,同时根据不同信噪比仿真比较Haar小波、db6小波、sym6小波等经典小波的线性均衡器均衡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小波变换后输入信号的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最小特征值之比较大,因此基于小波的线性均衡比经典均衡算法的最小均方误差(MSE)收敛速度明显提高,迭代次数和计算量都有所降低,且均衡器选用不同小波函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误码率,但不明显,其中基于Haar小波比基于sym6小波和db6小波的LMS均衡算法的误码率要低.  相似文献   

3.
LMS算法由于简单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器的特性,分别讨论了步长参数和特征值扩散度对均衡器收敛特性和均方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已知信道的均衡器设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线性均衡器和判决反馈均衡器的基本原理,已知通信信道的特性时,对该信道分别采用线性均衡和判决反馈均衡仿真,得到二者的性能曲线和均衡器的最佳抽头系数,通过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来合理地设计合适的线性均衡器或判决反馈均衡器.这些分析方法和得到的结论对工程中的均衡器实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速光纤传输系统采用全通均衡器进行色散补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全通光均衡器的时延和色散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利用全通光均衡器进行色散补偿的原理,提出了评价全通光均衡器性能的参数和要求,介绍了色散补偿效果的评定方法,并给出了测试实例.  相似文献   

6.
在TD-SCDMA集群系统的一个载频和时隙中,信号是以广播的方式传输的,这就导致了信号的小区间多址干扰(MAI)和码间串扰(ISI)很严重,文中讨论两种可以同时抵消MAI和ISI的联合检测算法(迫零块均衡器和最小均方误差块均衡器)对TD-SCDMA集群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考虑到集群系统的特点,当同目标群组的用户分别在不同的小区的时候,宏分集技术可以用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联合检测算法和宏分集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DS-UWB系统的的发射与接收模型,然后分析了利用滑动相关法对信道进行估计,并由此给出了不同RAKE接收机RAKE合成权系数选取方案。对接收机采用最大比(MAC)、最小均方误差(MMSE)及带均衡器的(MRC)合并系数选取的误码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对比。结果表明了带均衡器的MRC—RAKE只用较少的分支就可以达到接收性能明显优于MMSE—RAKE的程度。尤其在信噪比比较大时。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均衡器的LMS算法实现及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适应均衡器已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声纳、控制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许多领域,为克服多径衰落和信道失真引起的码间干扰,实时跟踪移动通信信道的时变特性,笔者设计了一个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线性均衡器,并通过改变步长因子Δ来分析其收敛速度和均方误差特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采用新的“判决-校正”方法的自适应均衡器,无论是在时不变信道上还是在对时变衰落信道上,采用这种自适应的均衡器,在信道的适应性和误码率方面,均超过传统均衡器的性能,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一种结构自适应的非线性信道神经网络均衡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非线民生信道提供了一种判决反馈神经网络自适应均衡器结构自适应方法,经自适应优化了结构,既可以以最少的参数保持较好的均衡性能,又可以显著降低运算量,从而极大地提高处理速度,模拟结果表明,该均衡器切实可行,特别适用于高速数传。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判决反馈均衡器的性能达到最佳,提出了一种判决反馈均衡器变步长可变阈值动态长度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研究反馈长度对自适应变长判决反馈均衡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长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器在前馈滤波器长度收敛到一定的范围内、判决延迟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反馈长度并不是越长越好。得出了反馈长度与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器的误差函数之间是一个U形函数关系的结论,该结论可以用于指导判决反馈滤波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针对随机早期检测(R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对网络时滞、参数设置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时滞网络的稳定随机早期检测算法(TRED:Time-delay RED)。
引入史密斯预估器,以抑制网络时滞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采用瞬时队列长度替代平均队列长度作为拥塞指示,加快系统的响应能力;改进RED算法的丢包概率函数为非线性函数,同时自动调整系统参数,以适应网络环境变化。仿真结果表明,TRED算法能成功补偿网络延时,并在不同的时滞环境、不同程度的拥塞环境中保持稳定的队列长度,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从而保证了良好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强窄带干扰条件下NLMS(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re)自适应均衡器的收敛性能受到严重影响的问题,利用Butterweck高阶展开方法,分别针对理想信道和多径信道,分析了强窄带干扰条件下NLMS自适应均衡器收敛性能。给出了理想信道条件下自适应均衡器收敛时间的理论表达式,分析了非理想信道条件下,均衡器长度、干信比、多径以及干扰信号频率对收敛时间的影响。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理想信道条件下,自适应均衡器的收敛时间与均衡器的长度和干信比成正比,与窄带干扰的频率无关;多径信道条件下,自适应均衡器的收敛时间与干信比成正比,与均衡器的长度、信道的多径特性以及窄带干扰频率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将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LMMSE)算法直接应用于通用滤波多载波(universal filter multi-carrier,UFMC)系统中需要先验信道相关矩阵信息的不足,提出基于LMMSE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在频域对使用最小二乘(least square, LS)算法获得的信道频率响应进行平滑处理,在时域通过优化采样点的截短以确定理想的信道采样长度,并采用迭代估计方法获得最优信道相关矩阵,从而避免先验信道相关矩阵信息.经MATLAB仿真验证,改进后的算法对噪声的干扰可以有效抑制,对比传统LMMSE算法误码性能提升约2 dB,可以有效改善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TETRA专业移动无线通信系统随机接入时延性能. 基于马尔科夫链和排队论模型,结合TETRA系统空中接口协议,分析了随机接入帧长和等待时间对随机接入时延的影响. 数值结果表明,大业务量下,接入帧长小或等待时间短而导致的信令重发冲突概率高是产生时延的最主要原因;小业务量下,接入帧长大或等待时间长而导致的信令重发等待时间长是产生时延的最主要原因. 通过优化参数得到了TETRA系统单个基站所能支持的最大用户数,为系统容量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码CDMA系统提出了一种联合软部分并行干扰抵消与Turbo译码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线性最小均方误差均衡器(LMMSE)在切普级对接收到的多码CDMA信号进行均衡,然后使用Turbo译码后得到的软信息对干扰信号进行重构,最后通过并行干扰抵消(PIC)去除多码干扰(MCI)。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多次迭代后,相比传统的部分并行干扰抵消,该方法可显著降低多码CDMA系统的误比特率。笔者同时还给出了切普级均衡、车速和PIC次数对多码CDMA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单片程控双二次CMOS OTA—C可变迟延均衡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导了由CMOS跨导运算放大器(CMOS OTA)和电容(C)实现的双二次可变迟延均衡器,其迟延曲线形状和最大迟延频率可分别由各自控制电流调节。该电路中无电阻,易于单片集成。设计了具有新型输入级的OTA,它大大扩展了线性输入范围和改善了非线性误差。详细分析了双二次迟延均衡器的原理,提出了实现均衡器的电路结构,给出了电路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由跨导运算放大器(OTA)和电容(C)实现的双二次可变迟延均衡器,其迟延曲线形状和最大迟延频率可分别由各自控制电流调节。该电路中无电阻,易于单片集成。本文详细分析了双二次迟延均衡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实现迟延均衡器的电路结构,并给出了电路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