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片无限薄时凸轮转子式叶片泵的流量持性,作者在文献1、2和3中曾进行了研究、结论指出:凸轮转子过渡曲线采用速度图对称的等加速等减速曲线时,瞬时流量具有脉动性,如果采用速度图不对称的等加速等减速的过渡曲线,或者采用减小小园弧所对中心角的过渡曲线,可以达到降低流量脉动的目的,但不能完全消除流量脉动。实际上叶片有厚度.本文进一步研究叶片厚度对上述三种过渡曲线的凸轮转子式叶片泵流量特性的影响,以及流量不均匀性系数的计算,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凸轮转子叶片泵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性能(高压,高速、小型,低噪声)叶片泵,很有发展前途。国内也在研制。据英、日等国杂志报导,凸轮转子采用等加速等减速过渡曲线。但这种过渡曲线流量脉动较大。是否存在新型过渡曲线,能减小流量脉动,尤其是使理论瞬时流量绝对均匀,是目前仍在探讨的问题。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证,并根据凸轮转子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新类型的过渡曲线,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文中还讨论了改善等加速等减速过渡曲线流量均匀性的方法,以及工艺误差,结构参数对流量均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属于平面定子,定子表面曲线为平面内曲线。 一、定子曲线对叶片泵性能的影响 叶片泵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流量、压力、转速、效率、噪音等,定子内表面曲线(以下简称定子曲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叶片泵的性能,如流量均匀性、吸入汽蚀性、叶片径向运动平稳性、有关相对运动表面的磨损及噪音等。 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一般都是由四段与转子同心且为轴对称园弧(两段大半径、两段小半径)的工作曲线和四段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液压泵难以输出多种流量和压力的问题,结合凸轮转子叶片泵的结构及双定子的思想,提出一种新型凸轮转子型双定子叶片泵。该泵含有凸轮转子、外定子及内定子并在一个壳体内形成了两泵,两泵流量成比例,从而实现了多个压力、不同流量的输出,或者驱动多个压力、不同流量的液压系统同时工作。通过对凸轮转子型双定子叶片泵内部结构的分析,归纳出内、外泵在不同组合方式下的理论排量计算式,得出主要内泄漏途径。内泵单独供油、外泵单独供油和内外泵联合供油3种工作状态的比较表明,随着负载压力的增大,所提泵的容积效率随之降低,在同一输出压力下内泵单独工作时的容积效率最低,外泵单独工作时容积效率最高。该结果可为凸轮转子型双定子叶片泵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双作用子母叶片泵瞬时流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工作介质的可压缩性,以VQ45型泵为例,在考虑了预升、卸压闭死区和减振阻尼槽的引油作用时,对双作用子母叶片泵瞬时流量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了流量不均匀系数,找出了双作用子母叶片泵瞬时流量脉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泵的工作压力和工作介质的体积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针对凸轮转子外轮廓过渡曲线段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马达关键参数解析式推导及分析,得出了压力角、叶片干扰转矩、流量脉动、泄漏量与过渡曲线中心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析计算及仿真,得出了该类型叶片马达凸轮转子设计的理论依据和优化参数.经过实验验证,基于该中心角优化参数设计的凸轮转子叶片马达取得了良好的伺服精度,证明了凸轮转子过渡曲线段中心角参数优化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TYB-E63型正偏置式凸轮转子叶片泵的受力情况和磨损状况的深入分析,优化出最佳的结构参数和动力参数.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凸轮转子叶片泵相比,采用最佳结构参数和动力参数的正偏置式凸轮转子叶片泵能进一步减少磨损、提高寿命、降低流量脉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8.
双作用叶片泵定子过渡曲线对叶片泵的各项性能都有重要影响.高次曲线凭借其优越性能,常被选作定子过渡曲线,但高次曲线方程比较复杂,如何绘制曲线是个难题.运用MATLAB强大的绘图功能,通过编辑高次曲线(5次、6次)方程,并通过debug运行之后即可绘制出双作用叶片’泵定子的过渡曲线,同时可方便地列出各极角对应的极径,对双作用叶片泵定子过渡曲线的设计及检验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叶片马达凸轮转子过渡曲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凸轮转子连续回转电液伺服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推导了马达瞬时驱动转矩和瞬时转速的解析式,分析了过渡曲线的动态特性和力学特性,讨论了凸轮转子过渡曲线对提高马达性能的作用和设计准则,对二次等加速等减速、二次正弦和余弦及二次阿基米德等过渡曲线进行了理论推导与分析.结果表明,二次余弦曲线适用于作为三轴仿真转台所用凸轮转子叶片马达的过渡曲线,并有利于提高马达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降低凸轮转子式叶片泵流量脉动的另一途径——采用小园弧所对中心角小于大园弧所对中心角的凸轮转子,可以达到降低流量脉动的目的。用试算法可以定出流量脉动最小时的最合理的减小角2×(θ/2)。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双作用叶片泵定子过渡曲线的类型和特点,研究的课题内容包括了双作用叶片泵各类定子曲线,主要是:阿基米德曲线、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等加速等减速曲线、椭圆曲线等。本文还分析了下列特性:叶片在径向槽内相对运动行程、相对瞬时速度、相对瞬时加速度压力角以及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和最大压力角。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高压叶片泵中存在的配流冲击对油泵性能的影响。指出配流冲击是高压叶片泵的主要振源和噪声源,它直接影响到油泵的效率、可靠性和寿命。消除配流冲击的方法是在叶片泵配流器件——侧板上设置压力过渡区。侧板上的压力过渡计算是以相邻两个叶片组成的密封腔作为工作腔,定子环过渡曲线作为工作曲线。侧板与定子环工作的相对位置决定于压力过渡区的结构要素。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力平衡型多输出径向柱塞泵,克服了受力不平衡的技术难题,通过切换工作方式实现两种或多种流量的输出.对泵的导轨曲线进行了设计与优化分析,导轨曲线在设计中借鉴双定子叶片泵曲线的构成形式采用两个圆弧曲线与过渡曲线搭配的形式,其中过渡曲线为修正后的阿基米德螺旋线,保证了泵的平稳性与径向受力平衡,对泵不同工作方式下的流量进行了计算,对瞬时流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工作方式下的流量脉动都较为平稳,内外泵单独工作的瞬时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不超过0.3m L/s.搭建了力平衡型多输出径向柱塞泵试验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调定压力的升高,泵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的容积效率下降都较为明显,最低达到80%,须进一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并完善泵的密封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关于具有对称式卸荷槽的直齿齿轮泵的理论流量问题,尤全在“齿轮油泵”一书中提出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是错误的。对此,作者做出了正确而简捷的分析与计算。同时,对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对理论流量脉动的影响,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井据此提出了不同的选取叶片数的基本公式。此外,本文较详尽地讨论了三隔叶片式叶片泵理论流量的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15.
基于等宽曲线双定子液压电动机的思想,将传统的凸轮转子叶片电动机改进为双定子结构.通过对双作用双定子凸轮转子叶片电动机的结构分析及工作原理介绍,在传统的凸轮转子叶片电动机的基础上,计算了这种新型液压电动机的理论排量,并由此推导出多作用凸轮转子叶片电动机理论排量的基本公式.分析了该液压电动机在转子转过不同角度时的瞬时转矩值,通过计算得出了内、外电动机在不同的组合方式下的转矩及转矩脉动系数.结果表明:内、外电动机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输出多种不同的转矩,且2个内电动机和1个外电动机组合工作时的转矩脉动最小,2个外电动机和1个内电动机组合工作时的转矩脉动最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合理地确定凸轮转子叶片泵的结构参数,以及在设计上、结构上采取措施,可使泵的流量脉动减至最小.并获得噪声低,寿命长的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加凸轮马达的工作方式,设计了一种双转子凸轮马达,通过改变凸轮马达进油口的连接方式来改变马达的排量.在流量相同、负载一定的条件下,计算了马达在各种连接工况下的转矩和转速,并对比了各种工况下的转矩脉动.结果表明:双转子凸轮马达4个输入口有6种不同的组合输出,其中两内马达、两外马达、两内两外马达这3种组合的输出转矩脉动较小;双转子凸轮马达有两种差动连接,其中两外两内差动连接可以实现低转矩高转速,且转矩脉动理论值为零.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子母叶片泵叶片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子母叶片泵叶片倾角的选取影响叶片受力的问题,在考虑了子母叶片泵与普通低压叶片泵的结构及油腔供油原理的不同后,对叶片在吸油区受到的液压力、运动惯性力和接触反力进行建模.取一系列叶片倾角的值,仿真出叶片所受接触反力的变化曲线.经分析比较得出:在双作用子母叶片泵中,当叶片倾角为零度时,叶片受力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柱塞泵配流阀的响应特性,满足高速工况需求,提出一种应用于高响应轴向柱塞泵的凸轮组合方程曲线设计方法.以阀配流轴向柱塞泵为对象,分别搭建基于余弦方程、高次多项式与组合方程曲线的柱塞泵液压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凸轮曲线对配流阀阀芯滞后特性的影响.计算不同凸轮曲线下泵的理论排量和瞬时排量,探究曲线对柱塞泵流量脉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余弦曲线相比,基于组合方程曲线的配流阀阀芯响应性至少提高了30%,但在该方程曲线下,柱塞泵仍存在一定的流量脉动,研究成果为轴向曲线式柱塞泵曲线的选型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燃油流量的准确测量对航空发动机性能计算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众多的流量计中,双转子燃油流量计有着传统单转子流量计难以比拟的优点,并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双转子燃油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以及燃油流量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对某型发动机性能试飞中双转子燃油流量计的试验数据,得到的计算结果与供应商提供的结果进行比对,两者基本吻合,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