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要利用价值规律,把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彻底贯穿于按劳分配之中,即实行彻底按劳分配原则.同时,又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即按要素分配的原则.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个别或局部劳动,较之社会必要劳动存在着或相等或低于或高于的状况,彻底按劳分配必然导致相等状况下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低于状况下的“少劳多得“;高于状况下的“多劳少得“.实行彻底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原则,真正体现十六大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一、怎样确定价值规律的内容? 目前,国内发行的大多数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述为这样两方面:一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二是商品按照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这个结论的得出,依据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分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理论界通称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忽略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的社会需要一个部门生产某一种类商品总量应使用的必要劳动时间,即理论界通称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是不完全、或者说是不确切的。分析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是以单个商品为对象,在总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而现实生活中总供需平衡的现象并不常见。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考察资本  相似文献   

3.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它有利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完善,有利于推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按生产要素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应把资本、技术、管理放到与劳动同等的地位,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大力挖掘、激励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劳动的必要性,是商品价值形成的前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劳动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商品价值量;市场范围决定商品价值的形成范围.商品价值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质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通过市场而满足他人需要的程度.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和市场共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52页)而在《资本论》第三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则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第722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重含义为人们所重视,是因为它对我们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必须自觉地在生产之前就把社会对某种物品的需要与生产它的  相似文献   

6.
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含具有两重性,由内含两重性引出其约束条件、社会功能、经济机制及国民经济运行结果等四个双重性,充分证明内含双重性是并存互补,缺一不可的。从又一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论逻辑演绎出,在社会劳动生产力为既定条件下,商品价值量变动可以同供求关系的变动挂钩。这一理论会使马克思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中重焕青春,也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效率与宏观浪费相伴行的固有弊病。这一理论又同庸俗经济学供求价值划开了界限。认真思考,正确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235页的论述,承认价值体系三层次论:价值——市场价值——日常市场价格,是理解全部问题的关键。价值体系的两层次论:价值——日常市场价格必然误导今天的资源配置。敢于从这一过时的理论陷讲中跳出来,才能使停滞的理论前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7.
吴郁元 《南昌高专学报》2004,19(1):53-54,60
该文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一文中的部分论述值得商榷(该文刊载在《南昌高专学报》2000年第一期)。阐述了“价值”与“财富”的区别,指出并不能由肯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得出“劳动仍然是分享财富的唯一依据”的结论,提出实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对于《资本论》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必须结合商品交换的演化历史考察。第一种含义是基于物物交换之简单商品经济的历史,在完全竞争之假设前提下进行抽象分析所得之结论。第二种含义是基于货币经济之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在供求不等成为常态下进行抽象分析所得之结论。短期供求不等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价值量,长期则在完全竞争作用下供求趋于均衡。在结构失衡总量不变,土地具有长期垄断条件下,单位土地商品的价值量小于劣等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大于优等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他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则小于实际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垄断对单位商品价值量偏离实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永久性影响,而货币需求的变化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优质优价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用劳动耗费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用使用价值来解释这种现象又有陷入效用价值论的危险。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必定是有一定质量标准的使用价值,如果把这一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使用价值确定为社会标准使用价值,而同一生产过程生产的不同质量的商品都必须按社会标准使用价值来换算其价值量。那么,不仅对优质优价现象可以运用劳动价值论得到科学解释,而且也能使恩格斯关于"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论述,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到完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特点,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社会的到来,脑力劳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科技、知识、信息和管理在劳动价值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且,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在价值形成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财富分配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不仅创造价值的劳动要参与分配,生产要素也要参与分配,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张太石 《科技资讯》2009,(35):128-129
利润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企业利润的有无和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形成,即商品的价值属于社会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定价。相同的商品,相同的价格,生产成本越低,商品售出后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高;反之,生产成本越高,商品售出后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无疑是强化成本管理,降低产品中的活劳动、物化劳动的含量。有鉴于此,采用"原材料发放、产品、废料回收双向流动管理模式""产品精品化""一等品计酬工资制",管理上的"精兵简政"无疑是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理解。《经济研究》载胡寄窗同志文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认为,“对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来说,究竟存在不存在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的概念,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非弄清不可。”本文因此也试图就此谈点个人意见。一、可不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理解社会必要劳动胡文认为:“商品价值的形成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化,都是在一个经济过程中实现的,不能把二者中任何一种分为不同层次去理解,如在个别生产过程中是怎样,而在总经  相似文献   

13.
对于劳动与资本以及土地合作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虽然无法直接识别哪些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哪些是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哪些是土地所创造的价值,但是,我们可以识别最后增加的劳动、资本或土地所增加的产量,亦即可以识别劳动的边际产品、资本的边际产品和土地的边际产品,从而间接识别劳动、资本或土地所创造的价值:单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劳动边际产品价值量;单位资本所创造的价值量=资本边际产品价值量;单位土地所创造的价值量=土地边际产品价值量。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等观点的提出突出了生产要素的巨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产生了“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是否也创造价值”的疑惑。另外,人们把第三产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与第三产业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混在一起,从而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廓清是非的目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创造价值;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不能一概而论;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不能用要素价值论取代它。  相似文献   

15.
按生产要素分配应当从广义进行理解。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也包含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因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要件是劳动;不参与价值创造的生产要素也应当参与价值分配;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过程中,实行利润共享制度是一种必然趋势。按生产要素分配发挥作用的效果是全局性的:能够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市场体系等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消极作用也应当给予必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社会经济资源。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各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收益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因此 ,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规律 ,是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具体化和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充分肯定活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价值的分配主要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同时也要考虑生产要素在创造物质财富和商品价值中的贡献;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等脑力劳动作为一种复杂劳动能创造更多的商品和价值,相应要给予服力劳动较高的报酬。  相似文献   

18.
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使用价值。因此,商品的价值必须根据各要素参与程度进行分配,那种商品价值完全属于创造者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所以,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它也为按劳分配提供了新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于价值形式的分析,作了十分精彩的分析,由于缺少《资本论》中"交换价值——价值"、"x量商品A等于y量商品B"、"商品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三个质点,《1844年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交换价值、价值以及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等等的分析还不是很明确,但已经天才地洞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现象同货币制度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社会经济资源。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各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 收益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因此,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规律,是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具体化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