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这种价值理论与唯物史观原理相适应,因为,这里的“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性的框架。其中包括,《资本论》第二卷指出,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动价值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具体化,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承认,此即马克思主义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西方学者关于《资本论》第一第三卷彼此矛盾的说法,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者针锋相对的反击,虽各有些合理之处,但也均陷入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和形式主义错解,无足为凭。  相似文献   

2.
商品差价的改革,是改革价格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考察,商品从生产领域生产出来以后,必须经过流通领域,才能进入消费领域。流通过程是生产过程的继续和补充,又是生产的前提和条件。从使用价值上看,流通过程使各种使用价值通过交换,变成现实的使用价值;从价值上看,流通过程使商品价值得以实现。要完成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运动,需要耗费一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种劳动耗费,是整个社会必要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得到等价补偿。这种劳动  相似文献   

3.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理论界出现的从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劳动消耗形式的变化和物化劳动在商品价值构成中比重的增加等来否定马克思的上述理论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只有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存在是劳动价值论全部观点建立的现实前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同样运用于对商品经济运行或市场经济体制规定性的研究。在建构社会和谐的视角下,必须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认识,辩证地分析和解决现阶段不和谐现象。  相似文献   

5.
王桂英 《科技信息》2010,(21):I0389-I0389,I0364
通过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关系,认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认识知识与商品价值的关系,认识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认识知识经济的作用.认识商品价值与商品效用的关系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伪劣商品,丧失了、降低了、破坏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却仍以正常商品的价值量流通于市场,严重地干扰、败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和运行。要彻底解决经济现象的伪劣问题,必须还消费者以主权,就体制而言,就是要走向市场、相信市场,并将市场以经济的、法制的、伦理的多重手段严格界定在公正,合理、诚实、信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股修正、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思潮。《劳动价值论;是包袱还是翅膀》一文即是这股思潮中表现得比较露骨和彻底的。我们认为该文关于劳动价值论在批判资本主义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关于劳动价值论对共产主义的“不适用”,关于用“效用价值论”,“一般均衡论”来取代劳动价值论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其论证在逻辑上充满了矛盾。  相似文献   

8.
张太石 《科技资讯》2009,(35):128-129
利润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企业利润的有无和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形成,即商品的价值属于社会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定价。相同的商品,相同的价格,生产成本越低,商品售出后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高;反之,生产成本越高,商品售出后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无疑是强化成本管理,降低产品中的活劳动、物化劳动的含量。有鉴于此,采用"原材料发放、产品、废料回收双向流动管理模式""产品精品化""一等品计酬工资制",管理上的"精兵简政"无疑是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成为当前发展经济的资本,科学技术真正成了第一生产力,出现了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活劳动在相对减少而价值量在增加的现象,但创造价值的源泉仍旧是人类的活劳动,只不过活劳动的主要形态和地位改变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成为当前发展经济的资本,科学技术真正成了第一生产力,出现了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活劳动在相对减少而价值量在增加的现象,但创造价值的源泉仍旧是人类的活劳动,只不过活劳动主要形态和地位改变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1.
<正> 每个人对“商品”并不陌生,而“商品与商品的质量”紧密相连,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我国商品质量的现状、重要性及提高的途径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商品的质量是对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综合评价“商品”即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从理论上讲,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为交换而生产,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使用,是为满足社会的需要生产。二是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属性。商品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并受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六十、七十年代,我国产品生产不丰富,很多商品凭票供应,生产的产品由商业部  相似文献   

12.
一、怎样确定价值规律的内容? 目前,国内发行的大多数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述为这样两方面:一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二是商品按照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这个结论的得出,依据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分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理论界通称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忽略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的社会需要一个部门生产某一种类商品总量应使用的必要劳动时间,即理论界通称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是不完全、或者说是不确切的。分析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是以单个商品为对象,在总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而现实生活中总供需平衡的现象并不常见。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考察资本  相似文献   

13.
交换价值能否由使用价值来决定,价值是实体性范畴还是关系性范畴,劳动价值论是价值的一元论还是多元论,这三个问题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文章从哲学方法论的维度提出了解读劳动价值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在阐述商品使用价值的时候,总是将商品的使用价值同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一般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混为一谈,并否定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意义。如有的教科书写道: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但是,它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所以,使用价值本身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是商品学、技术学和其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其实,这并不是马克思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52页)而在《资本论》第三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则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第722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重含义为人们所重视,是因为它对我们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必须自觉地在生产之前就把社会对某种物品的需要与生产它的  相似文献   

16.
"价值"与"财富"两个范畴的关系梳理,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要论题。事实上,价值(交换价值)是市场经济生产方式中财富的社会形式。价值是以交换这种社会关系为中介,把劳动作为独立的社会范畴抽象出来的财富形式,它具有辩证性的历史规定。马克思讲"劳动创造价值"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是指以劳动中介和由此形成的财富的社会形式的生产和来源,而不等于总体上指称财富的来源以及其他财富形式的来源。只有坚持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才能把握市场经济生产中"价值"与财富的基本关系和规律,并透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劳动价值和供求均衡等价格理论基础上,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商品使用价值进行分类,从而创立一种新的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理论.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建立商品价格动力模型.最后应用这一新的价格分析框架,对股票、房地产和其他一些商品的价格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价格理论,不仅首次对商品的使用价值进行详细分...  相似文献   

18.
对新《婚姻法》的热点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可以看出情感的不稳定性,这符合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婚姻得以继续维持下去可以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双方的互相需要也就是供求的平衡。感情破裂导致离婚往往使女子处于不利地位,政府通过《婚姻法》保障女子的利益,这也与政府采购的收入分配职能原理相同。  相似文献   

19.
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劳动的必要性,是商品价值形成的前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劳动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商品价值量;市场范围决定商品价值的形成范围.商品价值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质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通过市场而满足他人需要的程度.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和市场共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丁永平 《科技信息》2009,(31):J0162-J0162,J0161
作为乔姆斯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的主要成果之一,约束理论及其三原则是对同一语句中名词词组之间的所指异同关系及相关条件限制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常被语言学家们用来解释英语及其它语言的句法现象,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该理论,尤其是其中的A原则在解释汉语中的反身代词"自己"的时候却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前人的相关研究出发,提出了应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来解释汉语中的反身代词"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