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雅克·马利旦是现代西方新托马斯主义法学最重要的理论家,他在对人权问题的探讨中建构了以自然法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体系。人权观因而成为其法律思想最突出的内容。本文拟对马利旦人权思想从其法哲学基础及其在法律阶梯中的定位两个方面,叙述和简评一二。  相似文献   

2.
卢梭在溯源人类史演变时,通过比较自然人和文明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以自然人的生存状态为参照,从人性难免的弱点来阐释了他的自由、平等、民主、自我保护与和谐共处理念,并向世人展示了他富有同情怜悯、展现本真性情的新型"人学观"。他从人性的维度阐发了人在感性与理性、灵与肉的矛盾中所彰显的自由观、自然教育观,并以此为基点批判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人。卢梭的人学思想是其学说的根基,并给当下社会的发展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的学说是其自身人生体验的结晶和升华,他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良知"学说中。因而,要理解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要从他的人生体验入手分析"良知"思想的内核。通过对"良知"学说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其哲学意义进行阐释,体现了王阳明哲学中本体与功夫的结合。王阳明立足于人的现实来感悟生命,以此来根除人性的现实冲动所产生的不良因素,从而彰现人性的伟大与崇高,对人的发展有着更多的自由与许可范围。  相似文献   

4.
人性学说构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建构和方法的基石.文章对西方经典人性假设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从"人性化回归"、"需要间接满足"和"促进员工发展"三个方面解析了这些人性假设演变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源管珲中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多层次需求的满足,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组织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伦理学历代多以儒家学说为支撑,其实,道家学说也是中国伦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庄子提出的自然人性论的思想,在批判儒家传统礼教思想的同时,将至德之世作为道德理想国,将"真人"作为人生目标,将"游心乎德之和"作为理想境界。庄子主张的是一种超善恶的相对主义的道德观,其论人性,主张不为外物所役,坚守内心的自然本真,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在当今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思想是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和人自身所作出的独立思考;是具有超越性、现实性和瞻前性的博大精深的学说体系。他客观地考察并总结了中华民族传统人精神的特质和价值。包涵着丰富的民主性和人民性思想,构成民族凝聚力的认识原则和价值支点。科学地总结研究司马迁的学说体系,将非常有益于当今的人建设。  相似文献   

7.
进化论学说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也是他文艺思想观念形成的基础。在他的创作和艺术构思中,他都自觉不自觉地遵循了进化论的思想,作品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生存竞争和社会进化的趋向。而《德伯家的苔丝》就是描写威塞克斯人在社会转型期所遭受的悲惨命运,这一点在主人公苔丝坎坷不平的生活历程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人类进入消费社会以后,奢侈和浪费成为其显著特征之一,追求奢侈和浪费造成了人的自我异化和生态危机。反思现代社会人性的迷失,建构一种新型的节约型社会,既是人类在新的生存境域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逻辑,同时也是人类政治伦理价值的理想诉求。对现代性社会制度的批判,建构一种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社会制度,是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解放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理论家。他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宝库。一人性及人的社会本质问题,历来是人的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对于人性及人的社会本质的不同认识和解释,构成了不同的伦理思想体系。对人性及人的社会本质问题作出科学回答的首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性及人的社会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人性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1999,(6)
德式的、还是伯拉图式的——都源于其泛神论文明背景之中,都带有其鲜明的泛神论文明特征。正因为此,这两大文明在历史上的每一次对撞,都在人类思想史上留下了绚丽的火花和悲壮的故事。基督教的产生本身就是在泛神论或多神论与一神论之间进行调合的某种产物。由于斐罗(Philo,基督的同时代人)的工作,当时的新柏拉图主义在基督时代开始输入《旧约》文明,基督教最初的神学学说的形成正是得益于此,而整个《旧约》文明也因之发生裂解。如果说古希腊哲学理性正是在基督教神学体系的创建过程中找到了它在犹太-基督教文明中最初的用武之地,那么,也正是基督教神学赋予这种哲学理  相似文献   

11.
荀子把“天”界定为自然意义上的存在,这种界定除了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天人相分外,还意味着天道相分。天道相分使天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巫祝色彩和道德价值意蕴,把人从掺杂了各种人为赋给价值的天中解放出来并成为价值的主体。然而道并没有从苟子思想中消失,而是转化为礼,对人性和社会发挥着道德调节作用。荀子的这种天论思想直接决定了其思想路径,决定着其性论和礼论思想的产生,并且预设了人之于自然、人性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投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观点和学说有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他的思想有个转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是可以研究的。本文拟从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的发展变化,来探讨他早期思想演变的一些问题。研究“人”的哲学是反对神学蒙昧主义提出的问题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哲学家的出现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总是同他们那个时代联系着的。研究“人”的哲学最早是由西欧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开始的。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神学蒙昧主义,神学家为了把天上的神(实际上是地上的统治者),说成是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小说之所以被称为乡土抒情诗,是因为他的小说的主体是湖西小说,他的创作观念有着梦牵魂萦的湘西情结。他不仅以湘西为参照座标反衬出都市生活的恶浊,更重要的是,他把具有秀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风民俗和醇厚的人性的湘西作为一种人生形式的象征。他歌之咏之,实际上是在张扬他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他希望这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能被现代人所利用,从而达到重塑民族性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结构主义是由著名的 Bourbaki 学派建立的、探讨诸多数学结构之间统一性问题的学说。数学结构主义本身拜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主要是作为一种以整个数学为对象的数学研究方法而存在。这种方法及其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已经深入到现代数学的不同领域和各个层次,成为现代颇受瞩目的数学思想方法。本文将结合分析数学结构主义的基本内容,对这一学说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以探讨并对这一学说在现代数学发展中的影响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从席勒诗性政治的现代性入手,通过其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的阐释,置其于"前现代——现代"的历史转型中的考察可见,其创作与理论的诗性政治意义与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艺术创作,席勒充分发挥了文学的颠覆功能,并运用浪漫想象使之成为现实秩序的挑战者和美好未来的勾勒者;另一方面,通过理论阐释,席勒又充分发挥了美学的建构作用,试图以审美教育为路径达到通往完美的人和完美的社会的至上境界。其诗性政治思想与人类现代性变革的关系则主要体现在三个向度上:在浪漫主义向度上,他的创作与思想开始拥有和信服一种全新的时间观念,这在本质上保障了其诗性政治想象的现代性特征;在理想主义向度上,他不仅对理想社会和完美人性进行了充分的设想,同时也通过审美教育的思考,阐释了这一乌托邦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在历史主义向度上,晚年席勒借助于文学作品,使其诗性政治思想进一步显现出充分的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也恰恰隐喻了现代性运动内在所蕴藏的多重可能。  相似文献   

16.
孟子憎恨"嗜杀人者",厌恶诸侯争战,但实际上,他的思想和言行中处处流露着一种同化他人的意识,这种同化意识恰恰容易导致"杀人"乃至战争。孟子的同化意识根由于他对人伦关系所提出的严苛的交互性的道德要求,而这种交互性道德要求的提出又与其对人性问题的看法有关。消除孟子学说的同化倾向的途径不在于效法列维纳斯,不在于放弃孟子的普遍主义伦理学的思维模式,而是应在保持其"人性皆善"的理想性的前提下,用道德感化取代道德暴力。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的发展中,实践本体论美学是刘纲纪的独特贡献。这一思想体系的建立.是他综采众长,融会超越的结果。其理论来源,除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哲学美学,仅就现代以来的中国美学而论,毛泽东、王朝闻、朱光潜、李泽厚等人对他的影响较大。正是在这些关学思想继承和总结的基础上,刘纲纪创造性地发展了当代实践论美学思想,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自然观是人文科学的基石。人以何种方式对待自然,也就以相应的形态塑造人自己的性质。因而,自然观不仅是人文科学反思的起点,也是建构新型人性的落脚点。迄今的自然观经历了人对自然的迷信祟拜、人对自然的依存顺应与人对自然的征服统治不同阶段。一种基于现代生产力的现代人文主义尽管困境重重,但仍然展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型自然观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一、孟子时代的人性心理学思想首先有必要对孟子时代的人性学说作一初步的介绍以与孟子人性心理学进行比较。儒家文化主要是一种德性文化,德性文化与知性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用伦理善恶标准来衡量一切,这一点在孟子时代的人性论思想中也有充分的表现。据《孟子》和王充《论衡》载,该时代的人性观主要有四派:第一派是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说,载于《孟子·告子》篇。告子提出“生之谓性”命题。他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然生命特质。这种特质,告子认为包括了至少两类:一是“食色”,指人的饮食男女等生理要求;二是“仁”,指一种社会交…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在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批判中,大量使用了实践的术语,把实践的概念引入自己的学说。由于在费尔巴哈的著作中,关于实践有种种不同的表述,因而人们对费尔巴哈实践概念的含意也有颇多争论,在有关论著和教科书中,一般是将费尔巴哈关于实践的各种论述分几点罗列出来,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费尔巴哈的学说不够严谨,特别是在实践问题上极为混乱而造成的。我认为,这种做法,没有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费尔巴哈的思想,没有能够在纷纭繁杂的现象中把握住费尔巴哈学说的本质特点。费尔巴哈的实践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他在不同的时期,对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