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Life of Pi》(中文翻译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文学性,无论叙事结构、情节构思还是思想主题都具有极大的探讨价值.以影视文本为立足点,从宗教和哲学的角度挖掘该影片的潜文本,即影片所呈现的李安式宗教、哲学的精神主题.影片中所传递的李安式信仰是超越宗教形式的内在神性;李安式哲学,则是用辩证法、东方智慧和西方普世价值观,诠释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皇宫的寓言》是博尔赫斯一篇不足九百字的小说,它充分体现了博氏虚构小说的特质:不确定的因素,扑朔迷离的情节,游戏三昧的语言,浩瀚无边的幻想,这些都深深隐藏着作者的真实意图。在小说中博尔赫斯不但消解了现时与梦幻,也完美地融合了真实与虚构。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几乎既是博尔赫斯小说的主题,也是他小说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小说《熊》中的人文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娟 《科技信息》2007,(24):456
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文本小说《熊》,以期展现福克纳注目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广阔视野,尊重并善待自然的独到的人文关怀,以及期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崇高理想,同时也给当代人如何解决环境危机,重塑人文精神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原罪》是一部关于爱与欲望的黑色激情悬疑片,这部影片自从上映之初就因其中充斥的大量男女主人公的激情片段而广受关注。其实抛开影片悬疑刺激的情节表现形式,正如影片片名所示,《原罪》其实是一部带有浓厚西方基督教文化元素的的影片,片中男女主人公人生轨迹中所犯下的罪行,与他们自我救赎的过程深刻地再现了基督教文化中罪与救赎的主题,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5.
京派代表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追求自然、和谐、健康是他创作的主题。他的小说代表作《受戒》就体现出主题的和谐、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叙事情节的和谐以及小说语言的和谐,绽放出一种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6.
从《红楼梦》和《老人与海》两部小说故事事情节的寓言载体功能化和人物形象的寓言寓体功能化,探究它们独特的审美特征──寓言性质。  相似文献   

7.
钱平 《科技信息》2009,(13):194-194,213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熊》是一个狩猎故事,它集中倾诉了福克纳的荒野情结。从作品的主人公艾克·麦卡斯林和山姆身上.可以看到福克纳的影子,体会到他那份关注自然的独特情怀。本文主要从人与荒野、人与动物和人与土地三个方面解读小说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伟巍 《科技信息》2012,(34):I0013-I0013
本文以小说《千亩农庄》为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索了女性身体与自然之间复杂而紧密的联系,以及人类贪婪的欲望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所造成的伤害,以期唤起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己之间应如何和谐相处,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电影《一九四二》对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的改编主要表现在主题阐释更多元化、情节更强调故事感、人物形象更有层次等三个方面。电影与小说相比,风格基调更为丰富厚重,接受性更强,影响更深远;电影通过对小说的改编而挖掘、发挥了文学文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约翰·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中引入大量的电视节目,显出其独特的文本特征。用新现实主义理论和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可解读其“兔子四部曲”之二《兔子归来》中电视节目的文学功能。他大胆引用电视节目,让现实中真实的电视滑稽剧、广告、新闻报道成为虚构文本的一部分,使观众,即小说人物“卷入”电视节目内容,以此刻画人物形象、暗示小说情节、拓宽小说主题,这无疑体现出厄普代克作为新现实主义小说家创造模式上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潜伏》的原小说出发,通过对小说文本的阅读以及电视剧呈现的观摩进行系统性比较与分析,研究与论述了《潜伏》的改编策略:对原作进行强力阅读,调整原作人物设定,对原作人物关系做加法,强化原作主线,膨胀情节密度,最后升华原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宠儿》这部小说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方面关系的叙写,以生动的情节、细节和场面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和生存状态,揭示出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意蕴。小说具有厚重的思想内涵和高品格的审美价值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批评对《白鲸》中大量鲸类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描述关注较少,这些描述似乎有许多矛盾之处,使得该小说主题变得丰富而复杂.其实,这正是作者在面对人与海洋生物冲突时的生态思考,反映了面临人类生存和动物权利冲突时,人类应该如何对待动物的问题.小说的悲剧结局暗示了作者对人类在对待海洋动物时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深深忧虑.  相似文献   

14.
哥特小说是盛行于18世纪英国的一种小说类型,后被引入美国文学之中,对坡、霍桑等一些美国重要作家产生了普遍的影响。霍桑的短篇佳作《拉帕西尼的女儿》是一部运用哥特手法的道德寓言。小说的背景拉帕西尼的花园是哥特式封闭城堡的变体,小说采用哥特式的逻辑理念塑造人物性格,继承了传统哥特式的爱恨交织的主题。小说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扣人心弦的情节符合以恐怖为主导的哥特小说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裸奔的年代》里,墨白运用了黑、白、红、墨、绿等不同的色彩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成功地将色彩融入了叙事之中,达到了色彩与文本、色彩与主题的和谐统一。叙事语言的颜色感,是墨白小说叙事文本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寓言式长篇小说《特别的猫》,主题含蓄隽永,新颖深刻。透过作品文本解析归纳其多元性主题的几个方面:它描绘了现代人类生活的主要生存状态;揭示了"爱"既是一种本能,也是生命中最高价值的东西;提出了世界万物平等自然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的叙事视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比较小说《风声》与电影《风声》的不同特点以及分别产生不同的叙事的效果。《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小说《风声》是一个具多重叙事视角的文本,它注重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以彰显叙述层次上的对比性张力、突出小说的内涵。而电影《风声》则主要采用相对单一的旁观者全知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它注重从观众对故事情节、悬念的期待来设置叙事视角,以达到情节结构上的险象环生、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18.
作为乾隆中期的一部重要长篇章回小说,《野叟曝言》以往较少被人关注,其实该书文本的叙事操作是颇有特点的,从叙事焦点、情节动力和炫才倾向等三方面来看,作者似乎徘徊于表现与再现之间,从而造成了对小说艺术本体的遵循与疏离,而这些均源自作者主体意识对小说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宗良煜的《蓝色的行走》是一部人类的生存寓言。小岛,大船,隐喻着“原始”与“现代”的关系。它们既有变汇相融。又有着碰撞和不和谐。“蓝色”赋予了文本以飘逸空灵的诗意,把小说叙述最终本体化,并借助想象和虚构,扩大了文本的精神容量,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纯度。给人们带来了超验和吊诡的阅读历险。  相似文献   

20.
北村的小说文本《周渔的喊叫》与孙周的电影《周渔的火车》相比,电影人物反置与情节删改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是市场经济下完美的结合。二者对于爱情主题采取的不同的诠释方式,其精神实质在于表现出当下社会语境中人们在理想与现实间、精神与世俗见的徘徊与艰难选择,探寻了当下社会生存语境中人们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