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西施舌稚贝对3种微藻选择性及摄食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西施舌稚贝的摄食率及藻类选择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施舌稚贝对直径11.2 μm四爿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而对云霄微型藻和牟氏角毛藻的摄食率均偏低.西施舌稚贝对四爿藻的摄食率在第5 h时达到最高值(174.928×10-5mg·h-1).当西施舌稚贝分别摄食3种藻类时,在适宜的藻类密度范围内,摄食率均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加,当藻类密度达到一定值后,摄食率呈下降趋势.西施舌稚贝摄食率与藻类密度之间关系适用二次多项式表示.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刺参育苗过程中盐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的培养方式、培养方法、日常管理及其关键技术,并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为广大刺参养殖者和饵料技术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秦皇岛贝类养殖区滤食性贝类饵料来源和摄食选择性特点,于2019年5月对该海域的海水和4种贝类(紫贻贝、海湾扇贝、长牡蛎、栉孔扇贝)进行采样调查。利用显微镜检法和光合色素液相色谱法(HPLC)对海水和贝类胃容物中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甲藻、隐藻组成,硅藻在丰度上占有绝对优势。光合色素HPLC检出水体中特征色素主要为硅藻、青绿藻和甲藻,而贝类胃容物中主要为甲藻和硅藻,少量青绿藻检出。四种贝类摄食选择性相似且不受水体中优势藻种的影响,主要以甲藻、硅藻中不占优势的藻种为食,对部分占优势藻种表现出避食性(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微微型浮游植物(青绿藻)对4种贝类的饵料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在囊体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随之带来的水体黏度变化对桡足类摄食活动产生的影响仍然有争议。为揭示球形棕囊藻赤潮带来的海域水体黏度增加对柱形宽水蚤(Temora stylifera)摄食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球形棕囊藻培养液和海藻酸钠溶液设置黏度摄食实验,测定柱形宽水蚤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的摄食率,并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过程中胞外颗粒聚合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含量和培养液的黏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球形棕囊藻的生长过程中,TEP含量和水体黏度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分别为(2.63±3.72)-(677.33±34.92)μg/liter xanthan equiv.和(2.96±0.58)-(4.92±0.19)Mpa·s,且球形棕囊藻的游离细胞丰度、囊体丰度和囊体直径与TEP含量、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球形棕囊藻培养液和海藻酸钠溶液摄食实验组中,黏度高、低规格组的摄食率和滤水率均呈显著差异,低黏度组的摄食率和滤水率高于高黏度组的(P0.05)。推测柱形宽水蚤的摄食率受到水体黏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体质量和温度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下,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尖紫蛤的个体滤水率和个体摄食率都升高,与体质量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CR=aWb和IR=cWd.其中,b的取值范围:0.508 7~0.713 7,平均值为0.650 4;d的取值范围:0.526 4~0.720 4,平均值为0.660 5.体质量与尖紫蛤吸收率的关系不明显.在16~36℃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呈一个峰值变化,都在温度为28℃时达到峰值,当温度超过28℃后,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都不再增加反而下降.温度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稚贝与3种饵料微藻的脂质组成特征及其相关性,本研究用氯仿-甲醇提取织锦巴非蛤稚贝和饵料微藻中的脂质,采用液液萃取技术分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脂质进行分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从5个样品中共鉴定出7类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7%以上,主要为烷烃类化合物和脂肪酸。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样品的长链脂肪酸可以聚类成2组,第一组包括织锦巴非蛤(湿、干)、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第二组为青岛大扁藻(Tetrasemis helgolandica)。5个样品长链脂肪酸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主要分为主成分1(60.8%)和主成分2(23.0%),织锦巴非蛤、青岛大扁藻与主成分1显著相关,棕榈酸(C16:0)、亚麻酸(C18:3n3)、反油酸(C18:1n9t)、亚油酸(C18:2n6)、硬脂酸(C18:0)可作为其特征脂肪酸成分。研究表明,虽然织锦巴非蛤的长链脂肪酸和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更相似,...  相似文献   

7.
为了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评估模型的建立,采用模拟现场流水系统和生物沉积方法测定了不同规格虾夷扇贝在不同季节的滤水率(CR)、摄食率和吸收效率,并探讨了温度与滤水率的关系.通过断面生物量调查,获得该海域虾夷扇贝的壳高频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5月份虾夷扇贝的滤水率最大.其它3个月份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差异不显著,10月份的吸收效率最低.温度(T)与滤水率(CR)呈抛物线的关系,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虾夷扇贝摄食的最适温度为10 ℃.滤水率与壳高呈典型的幂函数关系.根据滤水率与壳高的关系、獐子岛海域养殖虾夷扇贝的壳高频率分布情况以及总生物量,推算出不同月份的群体滤水能力,结合獐子岛的潮差、水面面积等数据,计算出其在该海域的食物限制性指标--清滤效率.结果显示:目前獐子岛养殖虾夷扇贝的清滤效率平均为0.054<1,虾夷扇贝的养殖量低于养殖容量,在养殖密度和规模上,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几种因素对太平洋纺锤水蚤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于 1993 年 3~6 月对厦门港浮游桡足类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 Steuer)的摄食率及其与温度、盐度、食物浓度、食物种类、饥俄、食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生态和人工培养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太平洋纺锤水蚤对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的清滤率( F, m L/ind·h)和滤食率( G, cells/ind·h)受温度的影响显著, F 和 G 随温度(10~25 ℃)升高而增加,但温度达到或超过 30℃反而因不适应而降低,最适摄食温度在 25 ℃左右( F 和 G 分别为0.058 和 9.33×104).2)盐度对 F 和 G 也有显著影响, F 和 G 随盐度(13~26)升高而增加,但盐度达到或超过 30~32,反而降低,最适摄食盐度在 26 左右( F 和 G分别为 0.030 和 4.37×104 ).3)食物浓度从 6.22×105 升高至 1.00×107 cells/m L, F 有降低趋势,而 G 则有升高趋势;最大 F 和 G 分别为 0.03 和 11.37×104 cells/ind·h.4)太平洋纺锤水蚤对 9 种常见藻类的  相似文献   

9.
于2005年3月台湾海峡的5个站位采样分析了微型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各站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为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和以急游虫(Strombidiumspp.)为主的无壳纤毛虫,其次为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和砂壳纤毛虫.各类群在表层呈不均匀分布:红色中缢虫A6站最低,为425个/L,E2站达最大值,为27 125个/L,且在E2,E9和E13站占绝对优势,占微型浮游动物总量的84%以上;无壳纤毛虫丰度为203-5 025个/L,E13站最低,E2站最高;异养甲藻E9站表层没有分布,A6站达最大值,为463个/L;砂壳纤毛虫丰度为0-438个/L,F1站最高.垂直分布上,除A6站外,一般表现为表层多,中层和底层逐渐减少.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36-0.50 d-1,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12-0.30 d-1,相当于每天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1.09%-25.67%,初级生产力的28.38%-84.04%.利用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推算其氨氮产生率为0.16-2.40 mg N/m3d,达到维持现场初级生产所需氮量的8.7%-28.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庆彭水棣棠河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在2018年1月对棣棠河3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及水质的理化因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采样。【结果】浮游植物共计4门17属41种,其中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种类最多,优势种为模糊直链藻(Melosira ambigua)和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平均密度为3×10~5个·L~(-1),平均生物量为209.16mg·L~(-1);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指数(J)与Margalef指数(D)分别为3.078,0.975和4.677。浮游动物共计3门11属13种,优势种为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平均密度为10.67个·L~(-1),平均生物量为0.193mg·L~(-1);H′,J和D分别为2.038,0.965和2.141。相关性分析表明,棣棠河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指数与溶解氧含量、温度、总磷含量和总氮含量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pH、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含量、电导率和溶解固体总量呈统计学意义上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研究河段水质为清洁型,营养程度为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蓝莓出酒率,以出酒率为指标,用进口果胶酶和国产果胶酶对蓝莓进行酶解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索其酶解处理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2种酶都能大幅提高蓝莓的出酒率,进口果胶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为30℃、加酶量为0.04‰、酶解时间24 h。国产果胶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为25℃、加酶量为0.04‰、酶解时间12 h。但进口果胶酶比国产果胶酶其出汁率均增加10%以上,因此,进口果胶酶更适合应用于提高蓝莓出酒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生物学特性,为更好地开展魁蚶底播增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围格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4种规格魁蚶在4个不同底播时间下的潜沙率差异性。【结果】不同底播时间下,在实验开始前24h内,1cm、1.5cm和2cm组魁蚶潜沙率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2.5cm组;在底播36h后4种规格魁蚶潜沙率无显著差异。底播时间选在9:00、13:00和17:00时,同规格的魁蚶潜沙率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在21:00时底播。【结论】在底播时应选取潜沙速率快且潜沙率较为稳定的规格作为埋栖型贝类的底播规格,根据实验结果建议选择2cm魁蚶做为底播苗种;底播时间应根据当地海区潮汐情况确定,选择平流期开展底播,最佳底播时间应选取17:00,尽量避开夜间底播。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不同生境和田间不同干旱条件下对中国沙棘(H ipp ophaerham noid es L inn ssp.s inens is R ous i)和俄罗斯沙棘(H ipp ophae rham noid es L innssp.turkestan ica R ous i×H ipp ophae rham noid es L inn ssp.m ong olica cv.R ous i)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沙棘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之升高.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表现为双峰或单峰曲线,峰值的出现时间也随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沙棘光合速率的日平均值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而俄罗斯沙棘表现为水分条件适宜时雄株略高于雌株,受到干旱胁迫后雌株大于雄株,且俄罗斯沙棘的光合能力优于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的蒸腾速率的日均值为雌株高于雄株,中国沙棘雌雄株蒸腾速率的差异规律不一致.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复相关系数接近1.  相似文献   

14.
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河谷地区光照强度高,在仙客来盆花生产中必须进行遮光处理。其他栽培技术和方法一致的基础上,分别采用75%和65%的遮光网对仙客来盆花进行遮光处理,通过试验对比,75%、65%遮光率下的盆花成品率分别为83%和70%。表明凉山州优质仙客来盆花生产中适合的遮光率为75%,试验结果为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河谷地区优质盆花大量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不同性质城市广场绿化率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广场的性质不同,活动内容和活动对象不同,绿化要求也不同,从而影响到广场的绿化率.广场性质是其绿化率指标的决定性因子之一.通过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广场,对不同性质广场的绿化率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针对已经出台的相关规范、条例和办法中有关城市广场绿化率的指标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绿化率和功能布局满意度的实地调查结果,探讨了建议指标和作用、绿量补偿、双重评价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小麦花药培养过程中,观察分析C17、N6、K、MS 4种基本培养基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出愈率在4种培养基中表现为K>C17 >N6 >MS.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1998年以来,投资率一直持续居高不下。横向比较,我国投资率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分别高于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投资率给宏观经济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探讨如何确定适度的投资率,强调应以合理消费率为基准,并提出了确定适度投资率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不同规格的魁蚶在不同温度下潜沙率差异的分析,探究魁蚶的潜沙行为与温度的关系,为魁蚶的底播增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实验设置12℃、15℃、18℃和21℃4个不同的温度梯度,水温变化均控制在±0.2℃以内。在水箱中铺沙进行观察实验,记录不同规格魁蚶在各温度组的下潜情况,计算各潜沙率。【结果】水温在12℃和15℃时,不同规格魁蚶的初潜率均低于18℃和21℃的初潜率。水温在18℃和21℃时,不同规格魁蚶的初潜率及最终潜沙率均在90%以上,并且小规格魁蚶组的潜沙率略高于大规格魁蚶组。魁蚶规格为1.5cm和2cm组在不同温度下的初潜率高于1cm组和2.5cm组。1.5cm组在12℃的潜沙率略高于2cm组,在15℃、18℃和21℃时较为接近,均在93%以上。【结论】应选取潜沙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的规格作为埋栖型贝类的底播规格,建议选择2cm作为魁蚶底播规格;底播温度根据实验结果建议选择(20±2)℃。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化学教科书中用速度方程 V =k. Ca A.Cb B…导出的反应速度常数常因反应级数不同而有不同的单位问题。根据碰撞理论和过渡理论的观点 ,速度常数 k的本质是热力学标准态浓度条件下的反应速度 ,与反应速度可用相同单位 (mol . L-1. s-1) ,在此基础上引进相对浓度 (实际浓度 /标准态浓度 )作质量作用定律公式中 Ca A. Cb B的单位 ,把速度常数 k表述为当反应物相对浓度均为 1时的反应速度 ,可使速度常数 k变为不带单位的常数。  相似文献   

20.
不同温度下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冲击磨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温度下,对3种Fe基粉末冶金材料的冲击接触磨损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温度升高使试样表面氧化,导致磨损速率先降低后升高,并在350-400℃时达到最低值,CrNiVCu与CrMoWVCu两种材料的磨损速率与温度关系曲线出现的交点,是由于原材料与高温表面氧化膜硬度变化造成的,而Cu的加入有利于冲击磨损速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