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研究了淬火+中温回火和淬火+高温回火及其激光表面熔化处理的42CrMo钢的显微组织和旋转弯曲疲劳强度.结果表明,42CrMo钢经淬火+中温回火和淬火+高温回火后分别获得回火托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再经激光熔化处理后,表层为熔凝层,其组织为树枝(M+A′)+树枝间(M+A′+M3C),A′的体积百分数为19.6%;次表层为固态相变层,其组织为M+A′,在近熔凝层处A′的体积百分数高达35.4%.淬火+中温回火42CrMo钢的疲劳强度σ-1、σ-1n均高于淬火+高温回火42CrMo钢.对缺口进行激光熔化处理可以提高σ-1n和降低缺口敏感度q,疲劳裂纹源移至次表面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激光热处理对H13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优化处理的H13钢激光淬火淬硬层厚度达到0.62mm,回火稳定性提高40℃。同时,激光热处理耐磨性比软氮化和普通热处理都明显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比普通热处理提高5倍。  相似文献   

3.
W302热作模具钢激光熔凝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研究了W302热作模具钢激光熔凝组织和性能。实验观察到熔凝区由等轴晶、树枝晶、胞状树枝晶、胞状晶组成;熔凝组织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组成。与常规组织相比,熔凝区的显微硬度、抗回火稳定性及耐磨性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激光强化半钢轧辊的实验研究与温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实验角度分析了半钢轧辊表面经过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的性能改善情况,着重讨论了改变工艺参数对激光淬火效果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分析手段对轧辊在激光辐照之下经历的热循环过程作了详细描述,说明了辊面激光淬火的原理,对光斑附近区域的温度梯度分布作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激光淬火裂纹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工艺对16Mn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力学性能试验,金相分析,断口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一次淬火,亚温淬火,高温循环淬火等多种热处理工艺对16Mn钢低温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循环淬火+高温回火工艺具有最佳的韧化效果,其次为亚温淬火+高温回火,再次为调质。据此提出了该钢用于低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GCr15SiMn轴承钢840℃油淬火后,分别在260℃、350℃、450℃、550℃回火,得到不同的原始组织,再进行激光淬火。发现260℃回火状态,表面组织为粗大的针状马氏体,硬度值低;而350℃、450℃、550℃回火状态,表面组织为“隐晶马氏体”,硬度值高,其中350℃回火表面硬度值高达Hv=1096,淬硬层深度可达1mm。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0CrMnSiA钢在淬火,淬火加低温回火状态下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0CrMnSiA钢在淬火及淬火加低温回火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为析以条马氏体,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其应用价值远远超过常规热处理规定的淬火加高温回火状态。  相似文献   

8.
CrWMn钢为冷作模具钢,要求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以及韧性。其最终热处理通常为淬火和低温回火。为了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在最终热处理前需要进行球化退火处理。本文对CrWMn钢分别进行常规球化退火、等温球化退火和循环球化退火处理,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比较其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大小。结果表明,CrWMn钢经过常规球化退火,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后具有较高的硬度,但是冲击韧性较差。而采用循环球化退火,淬火和回火后会得到综合的机械性能。实验结果对于制定热处理工艺,优化工艺参数,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给出了一个能够描述40CrNi钢回火过程的新的经验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方便地确定40CrNi钢的回火工艺。同时,提出了一种确定淬火钢回火工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65Mn钢进行了深冷处理和磁场深度处理。力学性能实验表明,经深冷处理后无论低温回火态还是中温回火态综合力学性能均明显优于常规淬火回火态。磁场深冷处理对65Mn钢力学性能的有益作用远超过一般深冷处理。在硬度.强度提高的同时,冲击韧性明显改善,耐磨性大幅度提高,具有显著强韧化作用。磁场深冷处理作为中小型零件强韧化工艺可以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摩擦接触界面传热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摩擦接触界面的传热现象比较复杂,难以精确描述。该文对其传热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归纳出了具有接触热阻和摩擦产热的接触界面处的边界条件,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接触分热阻的概念,完善了接触界面传热边界条件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电阻炉的热量损失与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加热工件所需要的有效热量、炉体蓄热损失、加热辅助构件所吸收的热量等方面分析了热处理电阻炉的热量损失,讨论了有关电阻炉的能量转换、热传递及能量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就工艺、材料、设备、操作、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阻加热的方法对试样施加低电压大电流实现在线加热.为保证薄板加热过程中的测温精度和温度均匀性,设计了接触式测温仪和双回路加热装置.温度控制器采用前馈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相结合的方式,以薄板电阻加热时的热平衡方程为基础进行前馈控制器设计,反馈控制采用PID控制器,将前馈和反馈控制量叠加后作为温度控制器的总设定值.该技术能够满足试样加热速率和温度控制精度的要求,通过在轧制过程中持续补温,提高试样的温度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用换热器面积选择过大的问题,提出在换热器二次侧设混流管的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换热器的供热量,并降低换热器二次侧的流动阻力。通过对两个厂家的换热器进行选型计算比较,得出在二次侧出水温度约等于75℃时,单位面积换热器供热能力最大,换热器面积最小,初投资额最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石墨烯复合材料因其优良的导电性和高导热性,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研究石墨烯加热膜在电热除冰上的应用,通过实验比较石墨烯和电阻丝作为加热元件时的温升速率;将加热元件制备成可用于电热除冰的加热膜,在相同加热功率下验证两者的发热均匀性;根据自行搭建的电热除冰实验台,研究不同热流密度和结冰温度对石墨烯加热膜除冰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纯的石墨烯加热元件比电阻丝升温速率快,由石墨烯作为加热元件制备而成的加热膜发热更加均匀;随着热流密度的不断增加,石墨烯加热膜除冰时间越短,效果越好;结冰温度越低,除冰时间越长。验证了石墨烯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加热膜材料应用于电热除冰领域。  相似文献   

16.
在食品加工业领域中,传统汤锅耗电量大,使用不便等缺陷已日益凸显出来,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节能环保将渗入到各行各业.以等温沸腾凝结换热理论为基础,研制新型电热蒸汽加热汤锅,并从传热热阻角度对新型电热蒸汽加热食品汤锅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与传统汤锅的实验比较,对比煮沸相同压力和体积水的时间的不同,得出采用功率大的加热器或者面积大的汤锅,传热热阻减小明显,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扼要介绍了一种新型铝型材挤压模具箱式加热炉.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传统电阻式铝型材模具加热炉进行性能试验比较,分别记录两种加热炉在升温与保温过程中温控曲线的变化,及所需的能耗和两种模具炉在保温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模具箱式加热炉相比传统模具加热炉,加热效率提高约50%,耗电量降低约57%.模具箱式加热炉具有传热效率高、隔热性能强、加热均匀性好、安全系数高、模具使用寿命延长以及模具损坏率降低等优点,在铝型材加工行业具有较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单回路紫铜-水脉动热管在风冷方式和定热流加热条件下,稳定运行时的传热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到管壁温度沿管长的变化规律,冷热段均温和温降(或温升)、传热温差、传热热阻随传热功率的变化特性.分析了充液率和管径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热段均温、传热温差随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大,传热热阻随传热功率的增加而减小;小传热功率时,传热热阻对传热功率、管内径和充液率的变化较为敏感;减小充液率,增大管内径,增加传热功率可明显降低热管的传热热阻;较高传热功率时,充液率、管内径和传热功率对传热热阻的影响较小,影响传热热阻的主要因素是冷却热阻,可通过增加管外径或改善冷却条件来降低传热热阻,提高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9.
使用FC-72、乙醇和水作为工质,根据热管各部分的温度变化,研究重力热管的启动、壁温波动和传热性能,分析工质对重力热管壁温和传热特性的综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力热管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的壁温波动与内部工质和加热功率等因素相关,使用FC-72作为工质时,重力热管可在加热功率Q=10 W时平稳启动,以乙醇为工质时虽在启动中有温度波动但当加热功率升高时波动消失,而充有水的重力热管在小功率启动时温度波动较大,且存在温度波动的功率范围较广.所以FC-72或乙醇为工质时热管壁温稳定性较好;而以水作为工质时热管整体传热性能较好,冷凝热阻较小.同时蒸发段的轴向温度均匀性受工质类型和加热功率影响,在加热功率较小时,以FC-72为工质的热管蒸发段轴向均温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脉冲加热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的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进行定量化的红外无损检测,全面考察脉冲加热-冷却的全过程,更准确地得到红外无损检测过程中各参数对缺陷检测的影响,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了脉冲加热红外无损检测过程,分析了影响脉冲加热红外无损检测灵敏度的几个参数,找出了脉冲加热红外无损检测对比度变化的规律,为进一步进行定量化红外无损评价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