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时代的文学在经济化、全球化浪潮的撞击下出现了一种无根化倾向,究其表现与实质,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一是商品经济的流水线与传统文化的五味斋的激烈冲突;二是文学张力与欲望叙述的二律背反;三是文人的角色焦虑与责任担当的严重失衡。发挥文人智慧,回归人文传统,引导受众欲望,为个人寻找精神家园,为社会建立精神支柱,这是当今文学变革发展走出无根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欲望是作家创作的内驱力,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欲望有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道教的功利性,文人纷纷走近道教,文学观念中的道教因素等方面,对道教与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功利欲望作些专门探讨。这无疑会拓展人们研究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3.
“制度与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典文学研究的热点.其研究范式的形成,源于西方文学社会学理论与“知人论世”的中国学术传统的交互作用.“制度与文学”范式推动了古典文学研究,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本文提出突破当前研究困境的两种方法,一是坚持文学本位,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开掘新论题;一是加强“制度—文化—文学”与“制度—文人—文学”双线交错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史已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文学与媒介之间存在着一种极为复杂的多重互动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媒介绝不只是丈学创作的工具和手段;对于作品及传播来说,媒介也不只是作品贮存的载体与流布的通道;对于读者来说,媒介也不仅仅是认识理解文学的门径与渠道。在一定意义上说,媒介作为文学跨时空传播的物质载体,它既是文学生存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也是文学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依托,而且还是艺术理念与审美精神的寄身寓所。媒介在与文学长期相互依存的互动过程中,已日渐由丈学的形式因素转化为它的内容与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文学”绝非一个望文生义的时间概念,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可以借助它从当代文学清晰地划分出“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和“新世纪文学”等三个不同历史时段。这对于我们理解和阐释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历史起源来看,“新世纪文学”与“新时期”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一个“重返八十年代”的文学命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一直备受关注,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回顾近20年来的女性文学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找回失落的女性”,“寻求女性新定位”,“建构女性内心世界”。女性文学写作方式有欲望化写作、超性别写作、个人化写作、颠覆化写作等。这些发展历程和写作方式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折射、个人意识的宣泄和对社会现实的回避及个人独立自由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纽约文人集群"是美国文化界的一批知识权贵,他们对20世纪的美国文学,尤其是文学批评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被拉塞尔·雅各比称之为"最后的知识分子",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里,笔者将从文学与历史的角度去阐述早期东欧犹太人的艰难历程.从而揭示以欧文.豪为代表的纽约文人的思想与文学的根源以及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极其紧密,一方面,外部的政治环境对文人的心态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统治者对文学的爱好和鼓励,采取的激励文学创作和提高文学地位的政策都有助于促进文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政治斗争中对文人的诛杀和打压则会扭曲文人的心态并使文学发展畸形。另一方面,文人对现实生活具有能动的反映,他们具有独立的精神,不屈的意志,能够不畏强权,发表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罗马文化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崇尚人的智慧,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古希腊-罗马文学蕴含着一种世俗人本意识,激荡着人的原始欲望,其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属于原欲型文化范畴.由此,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文化属性上表现出了不同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的异质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10.
周榆华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1):24-25,28
近30年来,明代藩府与文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藩府存在状态的研究,二是藩府文化事业的研究,三是藩府文人与文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大体上沿着从整体阐述到专题探讨、从否定批评到客观评价的方向转变,这正是国内近年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式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新三十年文学"的发展频频受制于政治、商业和电子媒介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政治、90年代文学与商业、当下时代文学与电子媒介这三个维度大致勾勒出了"新三十年文学"的生态面貌.80年代文学以1985年为分界线,之前是文学与政治的合谋期,之后文学与政治走向疏离;90年代文学背离纯文学传统,投入到商业的怀抱中;当下时代文学受电子媒介影响,进一步走向式微,甚至有人宣布文学已死亡,但文学的终点也正是文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它以现代派的姿态挑战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但同时又对充满牧歌情调的传统乡村文化眷恋不已,在物质与精神,灵与肉的冲突中,折射出几千年农业社会所形成的中国文人根深蒂固的乡村情结。  相似文献   

13.
江西文人是元代文坛的一支生力军。在前期南方文坛各自为阵的文学格局中,江西文人和文学更多是呈现出宗宋的一面,诗学陈与义,文学宋而不废唐,吴澄涵容理道的文学观念为盛世文风导夫先路。元中期,江西人虞集、揭侯斯、欧阳玄逐渐步入京师主流文坛,大力推行平易正大的盛世文风,成为主流文坛的领导者。元后期,主流文坛衰微,江西人危素、傅若金追慕雅正文风,成为盛世余音,而还有一些江西诗人直面元末动荡的现实。元代江西文人和江西文学先导性的特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寓言化书写是寻根小说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与现代中的中国命运以及人类存在的终极追问的书写。它是对同时期西方文学的借鉴,也上续现代文学的寓言化传统,并为以后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唐代发达的交通为唐代文人提供了文学作品传播的多种途径,他们通过邮递、便寄、遣使等方式传递诗文。这些方式加速了文学作品的传播和作家影响的扩大,也促使文学内容浅俗化,风格俗艳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的全球化,是“全球化”作为动词的一个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全球化就既是一个事实,同时也是一种想象,是作为动词的全球化的一种进行时态。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是在被动的情形下展开的,虽然这种被动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学毫无作为。在全球化这个动词的时态、语态背后,还隐藏着中国文学研究者某种特殊的情感:民族情绪与传统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17.
邺下文学集团时期,文学成为集团内部文人宴集、游览等交际活动的主体和特色。主要表现为:文学不仅成为集团内部文人活动的重要成果与价值体现,而且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彰显出同步发展的趋势,文人文学创作的群体性特征也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文学观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张扬文学本体性, 致力于文学独立自由,拒斥政治、商业对文学的侵蚀;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五四文学启蒙、改造国民性的传统,把文学作为社会改造的工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20.
鄱阳地区地理环境优越,自宋代以来经济富庶,颜真卿、范仲淹等人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教育。江万里的殉难、理学的盛行使得文人崇尚忠孝节义,元代鄱阳文人辈出,文学创作兴盛。叶氏敦节义、重文学的家族传统与鄱阳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