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薛理梅 《安徽科技》2013,(11):37-39
企业产品标准是企业产品生产、检验和市场贸易的技术依据。为促进企业产品标准制定过程的科学性,标准结构、内容及表述的规范性,本文通过对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依据、编制程序和编写要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高企业产品标准编写水平,保障企业产品质量,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炼油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线性规划模型,将炼油企业产品结构优化过程分解为变量、目标和约束三要素,通过在目标和约束下对变量进行求解,获得企业最优的产品结构;通过对炼油企业的产品结构优化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了炼油企业的产品结构优化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炼油企业产品优化进行了实际评价与分析,为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集成逆向工程技术在新产品快速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企业产品快速开发的需求,提出了面向新产品快速开发的集成逆向工程系统.该系统由四个模块组成:数字化模块、数据管理模块、重建模块和数据应用模块.分析了系统的主要特点,论述了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以及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整个系统的框架.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展示了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集成逆向工程系统对提升企业新产品快速开发的能力和速度具有巨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定制时代的来临,客户个性化进一步凸显,为了低成本地实现客户化生产,制造商开始转向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必须快速配置出客户化的产品结构,计算出产品的精确成本和报价并提供给客户。为此,在讨论BOM、GBOM与大规模定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大规模定制环境下基于GBOM的精确报价实现方法,给出了基于GBOM的产品选项及配置模型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在相关的企业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事物特性的可重用产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产品资源,来实现对市场需求和客户订单的快速响应.为了克服传统CAD的不足,研究了在关系型CAD平台支持下,基于事物特性的可重用产品模型的建模技术.以液压缸建模为实例,给出了在自顶向下的产品设计过程中,可重用产品模型中数据及其关系的形式化表达.通过在企业中的成功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表达设计关系,是产品快速、准确地进行变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技产品企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完善的科技产业体系相比,目前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科技产品企业的质量管理创新水平还比较低,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加强科技产品企业的质量管理创新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该文重点分析了科技产品企业应该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内容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规模定制生产中的产品配置对有效管理产品数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快速实现产品的定制设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方法在分析产品配置特点、作用和配置过程的基础上,结合产品配置公理化模型,研究了产品配置的实现过程。结果对大规模定制中产品配置的作用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规模定制中产品配置的两种作用方式——设计配置和营销配置,给出了大规模定制中产品配置的实现流程。结论提高已有产品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新应用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单层BOM的产品BOM管理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品结构物料清单(BOM)是描述产品结构的基础数据,是产品信息管理的核心数据之一。在目前企业的实际应用中,现有产品BOM构造方法存在的难以维护、查询以及难以实现多个产品间信息共享等问题。文章研究了产品BOM的特点,根据组成产品物料间的单层依赖和对应关系,利用关系数据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层BOM的产品BOM描述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的满足企业对产品BOM的维护、修改、查询和使用需要,为企业实施产品数据管理和制造资源计划等信息化改造工程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现行配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数据仓库技术的产品配置模型.采用数据仓库技术作为产品配置的底层支持,给出了相应的产品配置体系结构,实现了基于数据仓库的产品配置设计系统,在规范化、标准化的产品资源基础上,进行客户需求驱动的产品快速配置,可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所开发产品的质量.客户需求驱动产品快速设计将成为企业赢得长期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产品数据管理(PDM)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的软件使用者和领导者开始体会到新技术带来的效益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认为到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产品数据管理(PDM)从PDM的产生、特点、结构、应用和发展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PDM的功能及其地位,以及在实施中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很多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往往注重对产品功能丰富程度的开发,却忽视了低端市场中最基本的需求。为此,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出发,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中创建增长型企业的3种方法,通过对比维持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在电信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不同,发现了维持性电信产品与破坏性电信产品存在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的差异化市场细分策略,中高端市场与低端市场的差异化产品概念设计导向,反馈式与先验式的差异化收益预估方式,产品经理负责制与客户产品经理负责制的差异化资源整合模式。从而得出了破坏性电信产品运用电信产品价格-需求曲线进行收益分析的市场预研模式和针对低端客户"简单实用"的产品设计理念及在有限利润空间下进行低成本营销的市场拓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企业只有积极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才能实现对产品质量与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壮大自己的实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由垄断制造商和下游寡头竞争企业组成的纵向产品质量差异化模型,考察下游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大规模企业在具有市场势力前后,各交易主体的质量创新激励问题和市场均衡结果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当下游不同质量水平的企业均无市场势力时,任何一方的产品质量提升均会激励其竞争对手的创新积极性;当下游大规模企业具有市场势力且与上游制造商进行合作谈判时,下游两家企业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均随市场势力的增强而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合作谈判交易模式前后,下游两家企业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以及市场销量的变化情况均取决于买方市场势力的大小,而小规模企业的市场销量与利润收益始终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稳健合法化战略与创新市场化整合研究——一个综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既面临着创新的技术障碍,更面临着如何市场化创新的制度障碍。在面临既有企业的打压,互补资产拥有者的利润争夺、模仿者的跟进、以及既有制度的约束等市场化障碍时,创新企业需要稳健的整合运用依从、选择和操纵三种合法化战略来获得市场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王全明 《山西科技》2007,(5):36-36,38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创新是一个知识、经济与社会有机结合的复杂过程,离不开特定的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既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又是其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6.
探求通过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力争在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要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是不同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型国有企业普遍重视自主创新,但是投入产出效率较低,而私营企业不重视自主创新。一旦私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后,却具有更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活力,但是,私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受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能力不足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三个主要内容。知识创新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只有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开展知识创新时企业应成为创新的主体,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同时要正确认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知识创新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基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特点以及产品特性、市场和技术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市场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入世"后,中小民营经济将成为中国市场竞争中的主体经济,竞争更加惨烈。在这种情况下,中西部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只有基于特色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来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主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