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苏海 《科技信息》2007,(34):227-228
核心路由器的路由查表速度已经成为转发速度的瓶颈,IP地址结构也会向着IPv6转换,对于现有的查表算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综合分析了各种路由查表算法,比较其优缺点,给出一些辅助策略。  相似文献   

2.
IPv6由于其近乎无限的地址空间、层次化的地址结构、高速的路由、更强的安全性、对移动性和服务质量的更好支持等特性,是替代IPv4协议、解决目前Internet面临的困境、为下一代Internet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发展的最佳协议。文中详细论述了IPv6的地址体系结构,IPv6地址的种类及其与接口的关系,IPv6地址模型及IPv6地址、地址前缀、地址类型的详细格式和压缩格式的表示方法,并较完整地论述了IPv6单播地址、任意播地址和组播地址的地址格式、地址范围及其用途,对于布署IPv6网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IP安全是保证Internet网络安全的重要部分。从分析IPv4各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入手,与新一代IP协议IPv6作了比较,详细分析了IPv6地址空间,地址结构,扩展,对扩展选项的支持,流标记,身份证及封装安全载荷等特点,可以看出IPv6有效地解决了IPv4面临的地址枯褐,路由效率低,缺少安全性及服务质量等问题,IPv6将进一步推动Internet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IPv6与IPv4互通技术出现的背景及现状入手,介绍了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并针对NAT-PT网关地址池必须采用IPv4外网地址、地址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出了利用E类地址映射IPv6地址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址池地址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比IPv4介绍了IPv6地址 ,并对衡量地址方案的指标作了分析 ,根据IANA和APNIC等组织关于IPv6地址分配的建议 ,结合国际和国内的IPv6建设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IPv6地址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IPv6地址生成方案并推动IPv6的部署,通过对现有的典型的IPv6地址生成方案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通用且需求驱动的IPv6地址生成方案的管理系统.其中,需求生成器确定管理域所选需求,地址生成器完成对应方案IPv6地址的生成,特征管理器维护所选方案的相关特征信息,特征利用器使用特征信息满足方案需求.实现了原型系统,各方案的运行时间与其在本系统中的运行时间基本相同,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本系统易于部署,便于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现有地址生成方案的灵活部署、动态切换以及新的地址生成方案的统一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园区网双栈环境下IPv6地址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IPv4/IPv6双栈环境下如何利用园区网已有IPv4地址分配方案实现对IPv6地址的规划和快速部署.  相似文献   

8.
浅析IPv6     
IPv6是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探讨了从IPv4到IPv6的发展,分析了IPv6的地址格式和结构,IP地址的配置,IPv6的安全性,并简析了移动IPv6.  相似文献   

9.
周华平  林浩伟 《科技信息》2009,(23):55-55,29
在Ipv6面世之前,全球范围内的网络用户普遍使用的协议为IPv4,每个IPv4接口都具有一个32位的地址,这个地址在全球范围是唯一的,但随着Intemet的高速发展,逐渐暴露出了IPv4的不足,其地址空间已经快要枯竭,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用了分块地址的分配方式,大量的IP地址被浪费了。而且路由表增长过快。Ipv4地址采用了两级层次结构.它的地址包括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个部分.而路由器中只存储网络地址部分。换句话说,有多少个局域网络,就有多少个网络地址,这导致路由器越来越难以迅速有效地找到目的网络,路由算法非常复杂。而且路由器之间一般需要定期交换路由信息。路由表的过大也导致了网络开销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0.
IPv6环境下匿名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匿名通信技术作为保护隐私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由于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相对固定,攻击者可以通过追查IP来破坏系统的匿名性。为了提高IPv6网络中通信的匿名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在IPv6下的P2P(peer-to-peer)匿名通信方案。该方案改进了IPv6下的地址生成算法,以及现有的基于葱头路由的匿名通信机制。通过利用IPv6地址空间大的优势,周期变换节点IP地址,避免了因IP地址标识而导致的隐私泄漏;通过葱头路由机制来保证IP地址的跨网段隐藏以及数据的加密。实验表明:2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匿名通信系统的匿名性,并且该系统的通信效率和兼容性都没有减弱。  相似文献   

11.
路由器中网络地址翻译软件的设计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地址翻译(NAT)技术中,为了有效利用全局IP地址,提高翻译效率,提出一种可以使查找时间达到线性并且循环利用全局IPv4地址的解决方案。利用循环链表分配地址和端口,利用双散列和优化的定时器机制相结合实现映射表项的维护和查找。算法已经在清华大学自主研制的“IPv4/IPv6双栈路由器”中实现,实验得到在10M B/s网卡上吞吐量可达6.8M b/s,平均延迟为0.56m s,都已达到C is-co商用接入路由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李书明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3):93-95,108
目前涉及到IPv6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有:域名服务器DNS的构成,IPv6路由器以及IPv4的INTERNET网平滑过渡,在IPv4往IPv6过渡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允许INTERNET发生大的混乱,这涉及到应用主机上IPv6支持协议,路由与管理等问题,本文将对用于实现IPv4与IPv6互通功能的技术作一一的分析,并对它们各自的适用情况以及各自的特点作出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Linux下Anycast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Linux内核中Anycast路由协议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技术,将Anycast路由分为内核Anycast路由数据处理、Anycast路由映射表信息的动态交换与更新、主机Anycast组成员信息管理3部分.内核Anycast路由数据处理部分的实现包括Anycast路由软件的设计和Anycast路由过程中的Anycast地址映射算法及映射表维护,在该部分增加了一个核心数据结构即映射表,完成了Anycast地址到Unicast地址的转换.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把Anycast路由映射表信息交换系统设计成守护进程,实现了内核映射表信息的动态更新和路由器间映射表信息的交换;通过Anycast组成员之间的信息通信和用户介入控制的方式实现了Anycast组成员的动态管理;采用全IPv6地址和兼容IPv4的IPv6地址进行组管理、映射表信息交换和Anycast路由以及基于HTTP应用的服务测试,可以有效地实现Anycast数据报的转发.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IP网络环境下的移动通信质量,提出对越界切换延迟的优化方案. 对SIP移动性进行研究,着重对IPv6环境下移动节点的越界切换过程进行分析. 给出IPv6路由发现、IPv6重复地址检测、IPv6路由选择、SIP会话重建和媒体流重定向过程的优化方法. 最后利用仿真环境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测试结果表明,方案可有效优化越界切换延迟,更好地适应移动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蒋群艳  蒋铃鸽  何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8):1343-1347,1352
针对目前分层移动IPv6移动性管理策略在用户移动时无法达到无缝切换的缺陷,提出了改进型分层移动IPv6移动性管理策略(tMT-HMIP).该策略利用网络的层次化结构特性,通过改进切换触发机制、地址配置策略,对切换过程进行了优化.在移动终端向移动锚点(MAP)注册新链路地址的过程中,通过在移动锚点处建立临时地址映射表,将发往原链路地址的数据包缓存,并将其链路地址映射为新链路地址.保证从原链路失效之后到新链路建立之前,数据包不被丢失.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减少了切换绑定代价和切换延时,有效地避免了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达到无缝切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IPv6知识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型因特网协议的需要,如更多的地址空间、IP层上更简单的地址设计与处理、更好的QoS支持、更强的安全性、更多的媒体类型与使用因特网的设备等,推动着因特网协议第6版(IPv6)的发展。介绍了IPv6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以及从IPv4向IPv6过渡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电子邮件一直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但现有基于SMTP协议和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电子邮件系统采用类似路由器的转发机制,由于服务器无法验证最初发送者的身份或源地址的真实性,导致垃圾邮件泛滥,而现有基于内容分析的过滤机制误判率高,经常导致邮件丢失.本文研究基于真实IPv6地址访问的P2P电子邮件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真实IPv6地址的发信人身份认证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真实IPv6地址访问的P2P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了对发信人源地址的认证与追踪,使得假冒源地址的垃圾邮件根本无法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