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09-11至2014-09-20)1中国海域发现首个自营深水高产大气田[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1/30]15日,,"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17-2构造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日产天然气160万m3,即9400桶油当量。这是我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首个重大油气发现,标志着我国已基本掌握自主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全套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气勘探逐步走向深海,如何安全高效的实现油气井测试已成为深水油气勘探的关键。南海北部陵水LSE-1井为我国第一口超深水气井,测试作业面临着多个难题:低温高产流体在测试管柱内水合物生成风险极大,超深水条件下多种动载荷联合作用更为复杂,安全风险高;气层埋深仅在泥面以下1 200 m,孔隙度高,出砂风险极高;常规取样方式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和样品品质要求。基于面临的困难,结合已有深水测试作业技术与经验,通过调整水合物防治措施、制订严格的应急解脱决策系统及节点管控预案、改进模块化地面测试流程、采用新型一开一关测试程序以及压控式井下PVT取样技术等关键工艺措施,安全高效地取得了测试作业的成功,准确评价了我国首个超深水气田。新工艺的成功应用将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深水跨接管的安装难题,需要精确测量不同海底设施轮毂(Hub)间的相对关系.本研究以南海陵水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为例,使用基于长基线(Long Baseline,LBL)声学定位的深水跨接管测量方法,通过优化作业流程,采取精度控制措施,攻克测量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使测量精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研究表明,在深水跨接管连接作...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预测南海陵水深水高温地层孔隙压力,对常规预测精度较高的Bowers法在陵水区块适用性开展了分析评价,发现卸载机制下异常高压地层Bowers法应用效果较差。在研究影响其预测精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岩性和孔隙度对声波速度的影响,对传统的Bowers法卸载方程进行了修正,并通过现场数据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Bowers法卸载方程预测的地层压力误差控制在5.00%以下,平均误差2.83%,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陵水地区安全钻探要求。  相似文献   

5.
深水气井测试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技术难题之一,工作制度的确定、测试程序的优化、水合物及出砂的防治等问题是其主要难点。通过水合物生成和出砂的临界流量等分析设计合理工作制度,建立测试数值模型确定压恢和探边测试时间,优化测试管串创新形成 “快速清井、低速取样、调产缓变、关井恢复”的一开一关测试程序,在缩短测试时间、降低水合物生成等风险的同时实现二开二关功能,有效指导了LS17-2-1井测试作业顺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测试设计与施工基本一致,达到了准确评价气田的目的,能够为类似深水测试设计提供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深水测试管柱的力学行为对深水测试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以陆地管柱力学研究为基础,对深水测试管柱
的结构、工况、载荷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分析认为,国外深水测试技术成熟,深水测试管柱力学行为研究完
善;而国内则主要依靠国外技术服务公司进行深水油气田的测试工作。同时,针对中国深水测试的应用现状,对深水
测试管柱的力学行为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应该建立考虑平台升沉和漂移、隔水管影响、产层高压流体、射孔冲击
载荷、温度耦合作用等因素的深水测试管柱动力学模型,分析整个管柱的力学行为,实现对深水测试管柱的优化设计,
提高深水测试管柱施工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并根据断层组合样式及活动速率分析,对陵水凹陷古近系开展同沉积断裂对层序构成样式的控制性研究。结果表明:陵水凹陷西部、中部及东部识别出非对称地堑型、对称地堑型、半地堑型3种构造地层格架;由于断层活动性变化,陵水凹陷古近系发育上倾坡脚型断坡带、下倾坡脚型断坡带与弯折带3种构造古地貌背景,并分别控制3种沉积充填样式的发育;不同的沉积充填配置在不同的构造地层格架中组成了对储集体展布具有重要预测作用的层序构成样式,为深水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深水测试管柱作业过程中的大位移和管柱接触问题,建立深水测试管柱管中管接触非线性耦合分析模型,依据深水测试海况环境和工艺参数施加载荷条件,研究深水测试管柱在典型作业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和接触规律。研究表明:深水测试管柱的等效应力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加压射孔和关井回压属于深水测试管柱服役周期中的危险工况;测试管柱顶部位置、下挠性接头和扶正器邻近区域是深水测试管柱的强度弱点,在检测、维修时需要特别关注;深水测试管柱服役过程中与隔水管之间表现出随机接触的规律,测试管柱下挠性接头处接触载荷最大,是深水测试管柱的接触弱点;提高隔水管顶张力和下挠性接头转动刚度、控制浮式平台的作业范围有利于降低下挠性接头处的接触力,减小摩擦和磨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梳理深水气井测试作业风险,分析了深水测试作业中潜在的主要风险,将深水测试风险划分为井况与环境风险、井筒与设备失效风险和操作与管理风险3个风险评价单元,确定了深水测试作业风险评估的33个评价指标,建立测试作业的完整性评价模式。结合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 AHP),确定了各评价指标发生风险的严重程度与可能性以及相对权重值,通过计算深水气井测试作业的风险度得到对测试作业风险等级的划分,并将其应用于某深水气井测试作业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莺歌海盆地深水气井LS17-X1井的测试成功,创造了中国海油自营气井单层测试日产量最高纪录,但是其稳定产能测试资料出现二项式产能方程和指数式产能差异大的情况,难以确定其无阻流量。结合测试工艺流程,分析各流动段压力波动原因,采用各流动段相对稳定点的压力数据回归二项式产能方程确定该气井的合理产能;同时,针对未测试砂体的产能,通过岩性、物性、电性定性类比,结合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器(MDT)流度等多参数定量预测综合分析确定其产能,形成了深水区域产能定性和定量预测综合分析技术,产能的合理预测,减少类似油气藏基础资料录取,节约大量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11.
深水地层上覆岩层压力低,钻井安全泥浆密度窗口窄,发生井下事故的风险更大,需要确定水平井眼的变形规律,减少或避免因疏松砂岩储层蠕变缩径造成的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荔湾3—1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即将投入开发的深水油气田,利用分级加载的方式测试了荔湾3—1气田疏松砂岩储层的蠕变变形规律。应用拉格朗日元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荔湾3—1气田疏松砂岩储层水平井井眼缩径变形随时间的的变化规律和控制井眼缩径率的钻井液密度图版,分析了水深对水平井井眼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深水油气田因疏松砂岩储层蠕变缩径而影响水平井安全钻进的风险比陆地和浅水油气田更小。研究结果对确定深水水平井安全钻井周期和开展水平井极限延伸长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入分析了深水勘探"金三角"之一的尼日尔盆地某深水海底扇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提出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分区控制的深水海底扇相展布模式,认为不同重力流类型对沉积物的搬运能力是不同的,从陆坡顶部向盆地方向,重力流沉积类型存在"蠕动—滑动—滑塌—碎屑流—浊流"的演化过程.对海平面波动和古地貌对深水海底扇发育的控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平面变化控制了深水海底扇发育的规模,古地貌控制了海底扇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有没有烃源岩是深水区低勘探领域早期评价要回答的首要问题,烃源岩研究对低勘探领域早期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地质类比原理,充分利用地震、测井、地化等资料,依次运用层序及体系域分析法、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Ro地震-测井及数值模拟联合预测法、地震相-沉积相-有机相转化法等方法预测了琼东南深水区乐东-陵水凹陷渐新统海陆过渡相和滨浅海相烃源岩的有利发育层段、泥岩厚度、成熟度和成熟史及有机相分布和质量特征,并通过计算生烃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渐新统烃源岩发育的最有利层段为崖二段和陵二段;两套烃源岩泥岩厚度大、成熟度高、生烃高峰期较晚,具晚期生气的特点;浅海相有机相分布范围大,质量好,为最有利有机相,浅海相泥岩为本区的主要烃源岩;崖二段和陵二段烃源岩质量好,为研究区最有利的烃源岩,但乐东凹陷优于陵水凹陷,崖二段生烃贡献大于陵二段。该套方法克服资料不足带来的困难,适用于深水区低勘探领域,为低勘探领域烃源岩早期预测及评价提供一套可行性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炼油和石油化工工业中大量使用加氢工艺,由于加氢反应器等关键设备的材料为高温临氢服投,开展材料损伤研究和剩余寿命预测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对扬子石化公司芳烃联合装置加氢反应器DC—101A随机试块进行了解剖与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冲击、断裂等试验,获得了2.25Cr—1Mo钢在17.47MPa和427℃下运行10万小时后的材料性能,并与运行了4.3万小时时取出的另一随机试块解剖测试结果进行了初步对比。  相似文献   

15.
深水气井测试时,海水段较长且温度较低,天然气容易在泥线至海平面之间形成水合物,堵塞井筒,导致测试失败。建立深水气井井筒温度-压力模型,模拟南海西部某深水探井测试制度,求解得到井筒流体温度、压力分布;对该区域天然气样进行水合物生成实验,得到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临界条件。结合测试模拟结果,认为温度是影响水合物生成的主要因素且常规测试过程中该井会在泥线附近生成水合物。隔热油管能够降低井筒整体传热系数,提升流体温度,模拟显示采用隔热油管后流体温度整体升高30℃左右,不同产量下测试均不会生成水合物,能够保证测试顺利进行,该井实测情况也证实了这一预测。实测不同产量下井口温压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误差均小于5%,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表明该方法能够为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水合物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缘中生代古俯冲带位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论述九所—陵水断裂带南北两侧地球物理特征差异、地质、地球化学记录差异和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在分析南海北缘重力、磁力和地震资料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南海北缘中生代古俯冲带西起九所—陵水断裂带,向东呈近EW走向延伸至E112°30′附近被NW走向的右行走滑断层(F1)错断,之后向NEE方向延伸至E116°附近被NW走向的右行走滑断层(F2)错断,再向东沿着NEE方向延伸至E119°30′附近再次被NW走向的右行走滑断层(F3)错断,此后一直延伸至台湾岛。该古俯冲带在布格重力异常上显示为强的水平梯度峰值带,其东段北侧出现与之平行的高磁异常带,指示发育与古俯冲带形成过程有关的火山弧。现有的钻井资料和九所—陵水断裂带的年代学数据研究揭示古俯冲带形成于晚中生代。上述认识与南海北部现有的重力、磁力、地震剖面和钻井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是相吻合的。该古俯冲带向西与红河断裂带莺歌海段东侧的分支断层(Ⅰ号断层)相接,向NE方向与台湾寿丰断裂相连。  相似文献   

17.
在深水钻完井测试作业过程中,由于海流作用隔水管易发生涡激振动引起疲劳损伤,由隔水管涡激振动引起测试管柱疲劳损伤问题不容忽略。针对深水高压气井测试作业特点,考虑测试管柱和隔水管之间相互作用,建立测试管柱-隔水管耦合涡激振动模型,提出测试管柱-隔水管涡激疲劳分析方法。结合南海某深水高压气井,研究测试管柱-隔水管耦合系统涡激振动机理、疲劳损伤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管柱-隔水管耦合系统高流速下更易于发生多模态涡激振动,疲劳损伤沿水深方向呈现波动变化,顶部和下挠性接头附近疲劳损伤最为严重,其中测试管柱疲劳损伤约为0.2~0.25倍隔水管疲劳损伤,适当增大隔水管顶张力和测试管柱提升力可有效改善测试管柱-隔水管耦合系统涡激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熔体快淬及晶化退火工艺制备了Nd2Fe14B/α-Fe纳米晶双相材料,对该材料在0.5-18GHz频段的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进行了测试,其磁谱表现为驰豫型特征。由于磁损耗和介电损耗的共同作用,纳米复相Nd2Fe14B/α-Fe吸波材料在9—17GHz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其匹配厚度为1.6-2.5mm。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混合熔盐法,以CuCl2,FeCl3为客体材料,粒径1—10μm天然鳞片石墨为主体材料,合成出2,3阶结构的三元石墨层间化合物CuCl2—FeCl3—GICs.简述其制备工艺,应用XRD,SEM,EDS对产物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测试表征,并检测和分析其电磁传导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Cl2—FeCl3—GICs是一种新型轻质导电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在泥盆、石炭纪时,裂陷运动在被动陆缘和陆内产生许多裂陷槽,形成相对于浅水碳酸盐台地的台间斜坡—海槽深水沉积环境。台间海槽可分为继承性深水台间海槽和泥盆纪时发育起来的台间海槽;台缘斜坡分为跌积边缘型和沉积边缘型。文章描述了上述各深水环境相特征。从区域构造背景和海槽分布方向性、分组性、火山活动、断裂差异升降方面论述了斜坡—海槽的构造活动性。斜坡—海槽的深水沉积环境和岩相,提供了油气生成、储集、运移、圈闭、聚集和保存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