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术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氯诺昔康用于此类神经外科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择期经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氯诺昔康组(L组)镇痛药物为氯诺昔康每mL0.8 mg;对照组(N组)术后当病人主诉疼痛明显,难以忍受时予口服颅痛定30mg.记录各组病人术前及术后4、16、24、48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及瞳孔变化.记录各组病人术后4、16、24及48 h的疼痛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的凝血指标和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L组病人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前与术后各时段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组病人术后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Ramsay镇静评分均不超过3分,在术后各时段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6 h L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N组(P<0.05),术后24、48 h二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镇痛组的病人在术后24 h内有10例需要使用颅痛定.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L组和N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情况出现,各组的呕吐发生率均为33.33%.结论:经额、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手术后存在术后疼痛,且大多发生在术后第1 d.氯诺昔康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疗效,术后镇痛中无明显的呼吸抑制、镇静及凝血指标异常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1、平均(53.2±11.4)岁.所有患者UCP术前6 d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UCP术后随访10个月,包括视力、眼压、疼痛等级、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退缩情况、房水闪辉光度值测定、睫状体体积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UCP术后1 d仅表现为轻度疼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缓和下降,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65、11.438、16.927、7.685、13.311,P<0.05);但9眼在随访第6个月时眼压再次升高,联合降眼压药物局部应用后,3眼眼压降至小于25 mmHg,6眼眼压仍大于25 mmHg再次接受UCP,眼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房水闪辉值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术后1周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接近正常.术后第1周,31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完全退缩,但第6个月有4眼(眼弓蛔虫病继发视网膜脱离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虹膜再次出现新生血管,接受第2次抗VEGF治疗.睫状体呈皱缩趋势,与术前基线相比,术后第1个月体积减小约5%,随后变化稳定.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结膜充血水肿(24眼,发生率66.7%)、前房积血(5眼,发生率13.9%)和前葡萄膜炎(13眼,发生率36.1%),所有患者无眼内炎、持续性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眼球萎缩等.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UCP降眼压效果可靠并可反复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轻微,患者耐受性更好,因此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优选策略.  相似文献   

3.
吴红  殷春 《甘肃科技》2011,27(13):154-155
了解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收集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127例,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值、葡萄糖耐量值分为5组,第1组:血糖正常组;第2组:空腹血糖异常及葡萄糖耐量减低组;第3组:糖尿病血糖轻度升高组;第4组:糖尿病血糖中度升高组;第5组:糖尿病血糖重度升高组。分别统计出各组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死亡率,并进行了统计学比较。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则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比较不同置管部位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效果。将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自发性气胸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管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治愈率、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治愈率86.05%与对照组的8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对照组的20.93%低(P0.05)。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治疗的效果相当,但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具有术后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李军成 《甘肃科技》2016,(15):103-104
探讨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腹部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将甘肃省华亭县中医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52例腹部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23例和对照组29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术后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腹部术后广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在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肌折返术治疗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直肌返折术,B组行直肌截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正位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1 a眼正位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眼心反射发生率A组为3.3%,优于B组(40%),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A组为6.67%,优于B组(4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结膜血肿发生率A组为0,明显优于B组(6.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肌折返术同直肌截除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操作简单,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138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局麻药物切口浸润联合术后口服镇痛组(LA)46例、静脉镇痛组(IA)47例、按需镇痛组(DA)45例。比较三组在术后2h、4h、8h、24h、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前以及术后24h血糖、胰岛素、皮质醇水平,术后哌替啶使用例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LA组与IA组患者术后2h、4h、8h、24h、48h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DA组患者术后2h、8h、24hVAS评分高于其余两组(P0.05);三组术后24小时血清血糖、胰岛素、皮质醇浓度均高于麻醉前(P0.05)。DA组患者术后24h时血清胰岛素、皮质醇浓度高于同时间点的LA及IA组(P0.05);DA组术后哌替啶使用例数高于其余两组(P0.05),IA组术后恶心呕吐例数高于其余两组。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采用局麻药物切口浸润联合术后口服镇痛能有效管理术后疼痛,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水平,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6例(48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8眼(16.7%),特发性黄斑前膜5眼(10.4%),玻璃体积血19眼(39.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VI期8眼(16.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眼(16.7%)。分别观察缝合组和未缝合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d、7d、1个月眼压变化情况、手术效果、时间、最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d、7d、1个月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70.12±7.86 min;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术中2眼套管滑脱,5眼结膜下轻微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将其应用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郁治年 《甘肃科技》2014,(1):131-132
总结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及体会。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5月至2012年6月永登县人民医院为有腹部手术史的98例胆囊结石患者实施LC的临床资料。93例成功完成LC,5例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4.8%。LC组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70min,中转开腹组75~300min,平均180min;LC组术后住院时间3~7d,中转开腹组7~21d;LC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中转开腹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1例,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胆囊窝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48~96h拔除,均治愈出院。灵活的选择第一个trocar的穿刺部位及置入方式,仔细剥离粘连,及时止血,充分显露胆囊后下三角,加上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为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腹部手术史不应成为LC禁忌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马齿苋对力竭小鼠血乳酸的动态干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将72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蒸馏水)、实验Ⅰ组(2.5%马齿苋水溶液)、实验Ⅱ组(5%马齿苋水溶液)、实验Ⅲ组(10%马齿苋水溶液),每组18只小鼠。每次按剂量10 mL/kg,令小鼠在4 h内饮用,每天2次,连续7 d。于实验第8 d,行力竭游泳实验,记录每只小鼠的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测定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 h、运动后24 h每只小鼠的血乳酸含量。结果: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可明显延长力竭游泳时间(P0.05),减小游泳后即刻血乳酸含量(P0.05)和运动时相血乳酸每分平均蓄积率,提高运动后3 h和24 h血乳酸每小时平均清除率;实验Ⅲ组可显著缩短力竭游泳时间(P0.05),对运动时相乳酸蓄积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轻度提高运动后3 h和24 h血乳酸每小时平均清除率(P0.05)。结论:1)马齿苋水溶液浓度在2.5%~5%之间可产生确切的提高运动耐力、促进疲劳恢复的效应,其最佳效应浓度为5%。2)马齿苋是对力竭小鼠运动时相乳酸蓄积和恢复时相的乳酸清除具有双重改善作用的抗疲劳药物。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is contraindicated without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METHODS: Some 153 IABP patients in the King Abdulaziz Cardiac Center (KS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Anticoagulation group (Group A) consisted of 71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heparin intravenously with target aPTT 50-70 seconds. Non-anticoagulation group (Group B) consisted of 82 patients without intravenous heparin during balloon pumping.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platelet count, D-dimer,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and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 were checked respectively at the point of baseline, 24 hours, 48 hours and 24 hours post IABP counterpulsation. Clot deposits on balloon surface, vascular complications from IABP including bleeding and limb ischemia were recorded. RESULTS: Platelet count and PAI-1 level decreased at 24 hours and 48 hours in both groups (P<0.05). D-dimer and FDP level increased at 24 hours and 48 hours in both groups (P<0.05), but returned to the baseline level 24 hours post IABP removal (P>0.05). Three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2 patients in Group B developed minor limb ischemia (P>0.05). No major limb ischemia in either group. Two patients in Group A suffered major bleeding and required blood transfusion 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whereas no patient had major bleeding in Group B. Eight patients had minor bleeding in Group A, but only 2 patients in Group B (P<0.05). No clot deposit developed on IABP surface in either group. CONCLUSION: IABP is safe without routine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Selecting appropriate artery approach and early detection intervention are key methods for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资料,依据发病后手术时间分为A组(<48h)、B组(48~72h)、C组(>72h)、D组(控制感染后择期手术),分析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肿大、体温≥38℃、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15×109/L、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6mm与中转开腹率相关(P<0.05);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及右上腹肌紧张是腹腔镜胆囊切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是较为理想的腹腔镜手术时机,术前应考虑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等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老年人胸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6年6月至1998年2月,对32例年龄为60~82(平均683)岁的老年人施行VATS,其中局限性肺切除10例,肺叶切除5例,肺大泡切除3例,肺癌分期5例,胸膜活检、切除及固定术6例,血胸清肺修补、纵隔肿瘤切除及食管裂孔疝补术各1例。占同期VATS手术的377%。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9%。结论:由训练有素并充分了解老年人临床特点的胸外科医生施行VATS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总结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21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附件手术(包括卵巢囊肿剥除、输卵管积脓附件切除、异位妊娠手术)的术后恢复情况。按是否放置腹腔引流与否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切口(引流口)疼痛、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引流组切口疼痛感高于非引流组,引流组术后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非引流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探讨减少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将采用高频电切术的196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治疗组采用术前、术中、术后防治等方式防治并发症,对照组采用普通对症处理方式进行防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2例(2.04%)出现轻微腹痛,1例(1.02%)发生延迟性出血,经积极处理后,患者均恢复正常.对照组中有5例(5.10%)出现腹痛症状,6例(6.12%)发生延迟性出血.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电切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具有安全、有效、创面小、可反复使用等优点,积极有效的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可以避免外科剖腹手术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和术后6,24,72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 3组患者CD4~+、CD4~+/CD8~+、Th1/Th2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CD4~+,CD4~+/CD8~+,Th1/Th2术后72 h内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有利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进而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预防白内障手术并发症中的重要性.方法:对88例白内障手术病人实施个性化的整体护理.结果: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达到最佳手术效果.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术中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量表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表明: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与交锁髓内钉治疗尺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85例尺骨骨折患者,51例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微创组),34例行交锁髓内钉术(髓内钉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前臂旋转角度、握力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髓内钉组(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的优良率为74.51%,高于髓内钉组(50.0%),前臂旋转角度、握力均高于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髓内钉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交锁髓内钉相比,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时间内可恢复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