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手性药物扁桃酸的双水相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系统分离手性药物扁桃酸.研究了聚乙二醇分子量、相组成、pH值和温度对扁桃酸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分子量对双水相分离扁桃酸的影响最大;温度对扁桃酸的分离几乎没有影响;随pH增大,扁桃酸分配系数减少.  相似文献   

2.
改进了苯基侧链α-氨氧基酸单体的合成工艺.从(S)-扁桃酸出发,通过酯化反应将其制成苄酯,然后通过Mitsunobu反应合成了含有苯基侧链的α-氨氧基酸单体,单体具有高产率和高ee(对映体过量enantiomeric excess,简称ee)值(达到96?).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苯酚和乙醛酸为原料,在氢氧化钠存在下水溶剂合成对羟基扁桃酸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摩尔比及后处理阶段pH值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对羟基扁桃酸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h,n(乙醛酸):n(苯酚):n(氢氧化钠)=1:1.25:1.5,产品收率可达到66.34%。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聚法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乙二醇的种类及其用量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170℃,0.8%辛酸亚锡催化作用下,乳酸与1%PEG400共聚10 h可合成黏均分子量为2.79×104的PLA-PEG共聚物,且亲水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手性药物扁桃酸的理化特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H值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扁桃酸的离解常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扁桃酸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和在苯-水体系中于不同pH值条件时的分配率,建立了热苯萃取和冷却结晶的扁桃酸纯化工艺.研究结果显示,扁桃酸的离解常数pKa值为5.28;扁桃酸在水和苯中的溶解度曲线可分别表示为:S=38.756e0.0354t和S=0.2746e0.0649t;扁桃酸在水和苯中的溶解度差值曲线可分别表示为:ΔS/S1=0.1196t-2.712和ΔS/S1=0.3688e0.0723t;苯是最适合用于冷却结晶的溶剂;热苯萃取扁桃酸的苯水比例可选为1∶1;降低pH值有利于扁桃酸在苯中的分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苯甲醛和卤仿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相转移催化合成扁桃酸的工艺,探讨了合成过程中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的摩尔配比、微波辐射功率、体系反应温度、微波辐射时间等对该合成反应的影响,并通过熔点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功率为300W,系统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0min,苯甲醛、氯仿和四丁基氯化铵(TBAC)的摩尔比为1∶1.76∶0.03时,扁桃酸的产率可达60.4%.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以苯甲醛、氯仿为原料,以氢氧化钠为碱剂,氯化苄基三乙胺(TEBAC)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扁桃酸.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苯甲醛与氯仿摩尔比1:2.5,氯化苄基三乙胺0.003 mol,40%氢氧化钠,反应温度60℃,微波功率400 W,辐射时间为25 min.在此条件下,扁桃酸的产率可达88.3%.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制的丙烯酸高级酯单体与其它单体共聚合成了一种新型油溶性聚合物降粘剂马来酸酐 苯乙烯 丙烯酸高级酯三元共聚物 .研究了该共聚物的合成工艺以及单体配比、加入量、相对分子量、加入温度等因素对降粘剂的降粘效果的影响 ,获得了最佳合成工艺 .将该降粘剂用于吐玉克稠油泵上掺稀举升工艺 ,加入量为 1 0 0~ 2 0 0mg/ 1 ,在稀油掺入量比原来降低 50 %以上时仍能维持正常生产 ,对该稠油具有明显降粘效果 .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地预测溶液热力学数据,分别使用了36和38种溶剂对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正交优化计算方法确定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三维溶度参数,分别为:δ_d=17. 969 (MPa)~(1/2),δ_p=6. 707 (MPa)~(1/2),δ_h=7. 324(MPa)~(1/2);δ_d=17. 083 (MPa)~(1/2),δ_p=6. 939 (MPa)~(1/2),δ_h=8. 650 (MPa)~(1/2)。单体中乳酸和乙醇酸浓度的升高会引起高分子聚合物溶度参数的增大。依据溶度参数,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相互作用半径。同时,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的体积修正系数,聚乳酸—溶剂体系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体系的体积修正系数分别在0. 80~0. 90和0. 85~1. 10范围内。获得的相互作用参数、相互作用半径及体积校正系数完全符合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反应液中扁桃酸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测定,获得了有关动力学参数,确定相转移法合成扁桃酸的反应是个二级反应;并求得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k=2. 15×10~(-4) mol~(-1) dm~3s~(-1) ,从其反应速率常数值上看,该反应属于慢反应之列。  相似文献   

11.
聚乳酸的合成和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乳酸类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乳酸均聚物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和直接缩聚法.直接缩聚法包括溶液缩聚和熔融缩聚;按照反应机制,开环聚合法包含阴离子型开环聚合、阳离子型开环聚合和配位开环聚合.本文讨论了各种聚合方法的机制和研究进展.由于乳酸均聚物合成的成本高,产物分子量低及其疏水性、脆性等性能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目前对聚乳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性上,本文详细介绍了共聚、交联、表面修饰等化学改性方法和共混、增塑、纤维复合等物理改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聚乳酸的合成及改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改进聚乳酸的合成工艺条件,使用无毒或低残留量的催化剂;用新材料对聚乳酸进行改性.在克服原有缺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用途的聚乳酸材料.  相似文献   

12.
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高分子微球兼具高分子微球的表面功能性和磁响应性,是一种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分离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采用分散聚合法,以Fe3O4磁流体为磁核,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为高分子壳层,制备复合微球。通过形貌和粒径、分子量及固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尺寸较小、粒径分布窄、化学稳定性好、表面含有丰富的功能基团,提高了磁性微球的极性。  相似文献   

13.
聚(二聚酸-癸二酸)的合成和药物释放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癸二酸和二聚酸预聚物为单体,采用高真空熔融缩聚法,得到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二聚酸-癸二酸)共聚物。合成的聚合物分别用于FT-IR,GPC,DSC和TGA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合成聚合物的体外降解及其对模型药物盐酸环丙沙星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低聚乳酸作尿素缓释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乳酸合成的低聚乳酸作为包膜材料采用物理法对尿素进行包裹 ,制作包膜尿素 .介绍了低聚乳酸的合成原理、制备方法和分析测试方法 ,并讨论加热时间对数均分子量的影响 .浸泡实验结果表明 ,聚乳酸的分子量越高 ,缓释放效果越好 .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硝酸氧化法制备氧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COOH),在其表面引入羧基.以对甲苯磺酸(PTSA)为催化剂、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修饰MWNTs-COOH,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羟丙基-β-环糊精-多壁碳纳米管 (HP-β-CD-g-MWNTs)复合材料.经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测试后表明,HP-β-CD被成功接枝到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分散性研究结果表明,HP-β-CD-g-MWNTs复合材料在水溶液中的分散能力达到2.3mg/mL,这一属性使得该材料有望成为医学材料或药物载体材料.采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法研究扁桃酸与HP-β-CD-g-MWNTs复合材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扁桃酸可能通过π-π堆积、极性相互作用及氢键吸附在复合材料表面.基于上述分子间作用力的形成,与碳纳米管作用的分子可望实现从碳纳米管表面得到控制释放或缓释.  相似文献   

16.
通过热缩聚法合成了聚琥珀酰亚胺(PSI),以PSI为原料合成了含磺酸基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通过静态实验法研究了不同接枝比值的共聚物及其在磁化水中对碳酸钙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接枝比值的增加,共聚物的阻垢性能逐渐下降,含磺酸基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在磁化水中的阻垢性能比在未磁化水中有所提高,其中,接枝比值为0.8的共聚物在药剂用量为8 mg/L时,阻垢率提高幅度最大,为30.8%。  相似文献   

17.
研完了用固相缩聚方法提高全芳液晶聚酯的分子量。以2,6-萘二甲酸,对/间羟基苯甲酸、双酚类单体为原料,经熔融酯交换合成低聚物,再以固相反应制备共聚酯。通过对共聚酯熔融指数的变化,探讨固相缩聚中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效应,共聚酯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与固相缩聚反应速率的关系;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固相缩聚对聚酯结晶性的影响。得出全芳聚酯固相缩聚过程是一个由化学反应为主要控制,继而转化到物理扩散为主要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阿霉素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嵌段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LA-PEG-PLA)为载体,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通过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出阿霉素微胶囊,考察了稳定剂和制备条件对阿霉素微胶囊的性质及阿霉素的载药率和释放速率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测试表明,阿霉素微胶囊呈类球形或不完全球形,粒径大小为900nm左右。阿霉素微胶囊对阿霉素的包封率为35.7%。通过体外释药实验表明,阿霉素微胶囊可持续释药1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9.
A two steps direct copolymerisation process was developed. The first step is to produce oligomer and then the oligomer of 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90/10) is polymerized with binary catalyst tin chloride dihydrate/ptoluenesulfonic acid. In this way,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copoly (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without any organic solvent was investigated. The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of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X-ray diffraction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atively high molecular weight copolymer of lactic acid and glycolic acid can be prepared by direct processing under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酵母菌株FD11b不对称还原苯乙酮酸生产R-(-)-扁桃酸的重复使用性能.菌株FD11b在持续6批次(14 d)的还原反应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催化还原活性,且目标产物R-(-)-扁桃酸的对映体过量值(e.e.值)均高于96.5%.在30 L发酵罐上进行Fed-Batch放大试验,当菌体浓度(细胞干重,以下同)为12.5 g/L,底物苯乙酮酸浓度控制在20~30 mmol/L时,还原反应49 h,产物浓度可达125 mmol/L,产物得率为96.1%,e.e.值为9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