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1个新的Ni(Ⅱ)配合物{[Ni3(dcp)2(phen)2(H2O)6]·4H2O}(H3dcp=吡唑-3,5-二羧酸).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及UV-Vis-NIR吸收光谱,IR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性质测定.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核Ni(Ⅱ)配合物,其中2个Ni(Ⅱ)离子[Ni2(Ⅱ)、Ni2A(Ⅱ)]是晶体学等效的,另外1个Ni1(Ⅱ)离子与它们是不等效的.每个Ni(Ⅱ)离子均为6配位[Ni1(Ⅱ)离子配位模式为N2O4,Ni2(Ⅱ)和Ni2A(Ⅱ)离子配位模式为N3O3],配位构型均为畸变的八面体.配合物最终由氢键网联成具有2D结构的超分子.配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它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和IR光谱进行了分析和指认.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2个Mn(Ⅱ)配合物[Mn(pzdc)( H2O)2]n(1)(H2pzdc=3,5-吡唑二羧酸),[Mn(phen)(pdc)(H2O)2] · H2O(2)(H2pdc=2,5-吡啶二羧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在晶体中,中心金属Mn(Ⅱ)离子为6配位,是以3,5-吡唑二羧酸为桥连接起来的具有1D无限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中,中心金属Mn(Ⅱ)离子为6配位,是单核结构,氢键将其连接成具有2D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在室温下对配合物的IR和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而且利用表面光电压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表面光伏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在300~500 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光伏响应.并且随着Mn(Ⅱ)离子配位环境不同,光伏响应带数目和强度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和水浴合成法,以不同的刚性和柔性有机羧酸衍生物为配体,合成了2个Ni(Ⅱ)配合物:[Ni(otpha)(Imh)3(H2O)2].H2O(1)(H2otpha=邻苯二甲酸),[Ni(mal)(phen)(H2O)2](2)(mal=丙二酸,phen=1,10-菲啰啉).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2个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n和P2(1)/c,中心金属Ni(Ⅱ)离子均为6配位,并由氢键将其分别连接成具有3D和1D结构的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在300-800nm范围内均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对2个配合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并分别将它们的SPS谱与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SPS谱中响应带的数量和位置与其UV-Vis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2,5-吡啶-二羧酸为配体,得到了Cd(Ⅱ)配聚物:[Cd2(2,5-pdc)2(H2O)4]n(2,5-H2pdc=2,5-吡啶-二羧酸).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聚物的晶体结构.配聚物的不对称单元为Cd2(2,5-pdc)2(H2O)4,其中两个不等效的金属Cd(Ⅱ)离子均为6配位.在配聚物晶体中,Cd(Ⅱ)离子之间通过pdc2-上的羧基O原子连接,形成了具有2D结构的配聚物,氢键进一步将其连接成3D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研究了配聚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该配聚物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较强的光伏响应,表明他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对配聚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IR光谱进行了测定和指认,并将SPS谱与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和常规方法合成了2种Ni的配合物[Ni(phen)2(C6H5COO)].(NO3).2(C6H5COOH)(1)和[Ni(H2O)6].2HSO4.C2H8N2(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2)在分子内和分子之间存在大量氢键,使其连接成具有3D网络结构的配位超分子.重点研究了配合物的SPS光谱,并与其相应的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对照,两者呈现了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1个新的Cu(Ⅱ)配合物[Cu(pdc)2]·[(CH3)2NH2]2(H2pdc=吡啶-2,5-二羧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IR、固体UV-Vis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热重等物性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Cu(Ⅱ)的单核配合物,其中Cu(Ⅱ)离子为四配位(CuN2O2配位模式),形成扭曲的平面四边形构型.晶体中,分子间通过Cu…O弱键及氢键网联成3D超分子.SPS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光电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将SPS与UV-Vis光谱进行了关联,发现它们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新颖结构的配位聚合物{[Mn(C8H4O4)(phen)(H2O)2]·H2O}n.对配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分析表明,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氢键将配合物连成了1D双链结构. 对配合物的UV-VIS-NIR,IR及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同时测定了配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配合物的SPS在300~600 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光伏响应带,FISPS表明配合物呈现出一定的P-型半导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和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个Cu(Ⅱ)配合物:[Cu(C3H2O4)(phen)(H2O)]2·3H2O(1)和[Cu(inic)2(H2O)3]·H2O(2)(phen=邻菲啰啉;inic=异烟酸根).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IR、UV-Vis-NIR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性测试.结构分析表明,2种配合物均为单核Cu(Ⅱ)配合物.配合物(1)中Cu(Ⅱ)离子为五配位,配位环境为畸变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中Cu(Ⅱ)离子为五配位,配位微环境为畸变的四方锥构型.丰富的分子间氢键将它们网联成了2D配位超分子.2种配合物的SPS在300~800nm范围内都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分析讨论了2种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SPS谱.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种Co(Ⅲ)配合物{[Co(Hbtec)(phen)(H2O)3].H2O},其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晶体中存在着丰富的氢键,从而将化合物分子网联成了配位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及场诱导表面光电压技术研究了配合物的光伏性能.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300~800 nm范围内有较强的光伏响应,且呈现出P型半导体的特征.此外,讨论了化合物的反应历程及UV-VIS-NIR及FT-IR光谱.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种Zn(Ⅱ)的配合物:[Zn2(C6H4N3)4]n(1),[Zn(phen)(p-CH3-C6H4COO)Cl(H2O)](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IR、UV-Vis-NIR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具有3D无限结构的Zn(Ⅱ)的配合物;配合物(2)是单核Zn(Ⅱ)的配合物,在晶体中,2个相邻的分子被氢键连成了二聚体.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光电性能,在300~600nm范围内表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配合物(2)具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3个Cu(Ⅱ)配合物:[Cu2(tol)4(C2H5OH)2](1),[Cu(pzc)2]·4H2O(2),[Cu(bpdc)(Imh)2(H2O)]·2H2O(3)(Htol=对甲基苯甲酸,H2pzc=吡嗪-2-甲酸,H2bpdc=2,2′-联吡啶-4,4′-二甲酸,Imh=咪唑).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电子吸收光谱、FT-IR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进行了表征和物性测定.结构分析表明,3个配合物的中心Cu(Ⅱ)离子呈现不同的配位微环境(依次为五、四和五配位);晶体中分子间氢键将结构单元分别连接成了具有1D、3D和2D结构的配位超分子.SPS测定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在可见光诱导下均呈现出明显的表面光电子行为.并且,中心金属离子周围配位微环境的变化对这种光电子行为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Co(Ⅱ)配聚物:[Co(bdc)(dmpz)2]n(1),[Co(bdc)(pz)2]n(2),(dmpz=3,5-二甲基吡唑,H2bdc=间苯二甲酸,pz=吡唑).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单晶衍射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进行了结构表征及光物理性质研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配聚物(1)和(2)是以bdc2-为桥联配体,以dmpz和pz为协同配体的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Co(Ⅱ)配聚物.配聚物中Co(Ⅱ)均为四配位(CoN2O2配位模式),具有四面体(Td)几何构型.此外,在配聚物(2)中分子间氢键将1D链网连成了2D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FISPS)探讨了配聚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可见光诱导下,2个配聚物都呈现出明显的光伏响应,表明它们都具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对比研究了2个配聚物的光物理性质,发现配体结构对光物理性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Co(Ⅱ)配位超分子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光物理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1个Co(Ⅱ)配合物[Co(p-Cl-C6H4COO)2(phen)(H2O)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是由分子间氢键将分子连接成一维氢键链,相邻的一维链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将1D链伸延成2D结构.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及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技术研究了配合物的表面光伏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同时对该化合物的UV-VIS-NIR和IR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14.
采用恒温加热方法合成了1个Mn(Ⅳ)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结构:分子式{[Mn(Hina)(Hdmg)(dmg)Cl].(H2O)0.5}(Hina,异烟酸;H2dmg,丁二酮肟).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光物理性质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是一个中性分子型配合物,配合物分子由2个晶体学独立的Mn(Ⅳ)亚单元[Mn(Hina)(Hdmg)(dmg)Cl]和2个处于特殊位置的结晶水分子组成的.每1个Mn(Ⅳ)离子均为6配位(N5Cl配位模式).晶体中存在着丰富的分子间氢键,从而将配合物分子网连成了具有3D无限结构的配位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技术研究了配合物的表面光伏性能.同时对该配合物的UV-Vis和IR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15.
钒(Ⅳ)配位超分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V(Ⅳ)配合物[VO(phen)(C2O4)(H2O)],其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中存在着丰富且相互平行的氢键,从而将配合物分子网联成1D配位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及场诱导表面光电压技术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300~800 nm范围内有较强的光伏响应,且呈现出P型半导体的特征.此外,讨论了化合物的UV-VIS-NIR及IR光谱.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Ni(Ⅱ)配聚物[Ni(H2btec)(phen)·(H2O)2]n(H4btec=1,2,4,5-均苯四甲酸,phen=1,10啡啰啉),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配聚物的晶体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聚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953 5(2)nm,b=1.066 8(2)nm,c=1.092 5(2)nm,α=76.905(3)°,β=74.780(4)°,γ=74.759(3)°,V=1.019 7(4)nm3.在晶体中,中心金属Ni(Ⅱ)离子为五配位,是由H2btec桥连成的2D配聚物,并由氢键连成3D网络结构.在室温下对配聚物的IR和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利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研究了配聚物的表面光伏性能.结果表明,配聚物在300~800nm范围内有较宽而明显的光伏响应带,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将其SPS与UV-Vis吸收光谱进行关联,发现它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2种Co的配合物:[Co(C6H4NO2)3·H2O](1)和[Co(imH)4(H2O)2]·[C6H4(COO)2](2).对2种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2个配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在分子间存在大量氢键.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技术研究了配合物的表面光伏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同时对2种配合物的UV-Vis和IR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配合物[Ni(dpc)(PIM)2(H2O)]2·2H2O(1)(H2dpc=2,6-吡啶二羧酸,PIM=2-丙基咪唑),并借助于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存在着两种晶体学上独立的单核镍单元,镍中心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在堆积过程中通过O-H…O和N-H…O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V—O—Co配聚物[V2Co O6(H2O)2]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该配聚物的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聚物是1个完全由O原子为桥连接起来具有3D无限结构的杂多核配聚物.利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研究了配聚物的表面光伏性能.结果表明,配聚物在300~800 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光伏响应.同时对该配聚物的UV-Vis-NIR和IR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种V(Ⅱ)/V(Ⅲ)混合价态的V—O配聚物[(V2+)2V3+(0.5O2)10O6.2H2O]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该配聚物的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聚物是1个完全由O原子桥连而成的具有2D结构的V—O配聚物.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技术研究了配聚物的表面光伏性能.结果表明配聚物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此外,对该配聚物的UV-Vis-NIR及IR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