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电化学技术研究了人工模拟体液中离子注氮对人体医用金属材料工业纯钛的耐蚀性的影响 .腐蚀电位和阳极极化曲线表明 ,离子注氮明显提高了材料的耐蚀性 .X射线衍射与AES分析发现材料表面形成钛的氮化物膜层 ,其机械隔离与化学效应抑制了腐蚀  相似文献   

2.
在37℃的人造血浆中,研究了有无TiN涂覆层的镍钛合金的耐蚀性。电化学实验显示TiN涂层能使其相对饱和甘汞电极的电位从0.95 V增至1.5 V,其腐蚀电流密度从0.20 mA/cm2降至0.10 mA/cm2。溶解的钛离子和镍离子的化合价为正二价。变形量小于6%时,镍钛基TiN膜层的耐蚀性并未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变形产生的TiN膜层裂纹而导致了轻微的腐蚀,但其耐蚀性仍好于没有TiN膜层的镍钛合金,因为在裂纹处未观察到电偶腐蚀。  相似文献   

3.
在 80 keV能量下.将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到 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用电 化学及物理表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注氮不锈钢在混酸介质中表面耐蚀改性机理。结果 表明:不锈钢经氮离子表面改性注入后,其耐蚀改性能力随注入剂量的不同而差异较 大。适当的氮离子注入使材料的极化电阻提高;维钝电流密度下降;表面有非晶层产 生,使材料耐蚀性大大提高。当注入剂量较大时,表面层形成弥散的氮化物相,导致 耐蚀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椭园法、交流阻抗及电位测量研究了钛阳极氧化膜在0.5N硫酸中的溶解规律和耐蚀性。结果表明:钛氧化膜的溶解和膜中存在离子缺陷有关,膜溶解遵从对数规律。钛氧化膜的耐蚀性与膜的厚度有关。当膜溶解时,厚度变化与电容倒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态、静态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腐蚀介质状态和合金成分对金属喷焊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态介质中,各种材料的腐蚀速度提高5~15倍。与静态试验所得出的材料耐蚀性次序不同,静态试验主要反映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动态试验主要反映材料的动力学特性。喷焊层中铁含量的增加对耐蚀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铬离子源引入常规离子氮化炉,在铬、氮离子淹没条件下轰击不锈钢,采用金相显微镜、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渗层的显微组织、耐磨性和耐蚀性.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不锈钢相比,经氮、铬离子淹没离子轰击处理的不锈钢的耐磨性提高2-5倍;处理后不锈钢的耐蚀性虽有所下降,但与常规的离子氮化试样相比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AH32船板用钢在模拟海洋环境下的耐蚀性,利用热丝增强等离子体磁控溅射技术对AH32船板用钢表面进行离子渗氮并在渗氮后的表面制备了Cr(Ti)N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涂层的截面组织形貌;利用失重法测试不同涂层在人工海水中的耐冲刷腐蚀能力;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表征了不同涂层冲刷实验后腐蚀产物的成分和形貌;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了不同涂层耐蚀性,并讨论了不同涂层与基体在人工海水中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离子渗氮和渗氮后沉积Cr(Ti)N涂层均能提高AH32钢基体的耐蚀性。离子渗氮的涂层与离子渗氮后沉积Cr(Ti)N涂层的年平均腐蚀失重率分别为1 485 g/m2·a和1 278 g/m2·a,均明显低于基体的年平均腐蚀失重率(2 134 g/m2·a)。离子渗氮和渗氮后沉积Cr(Ti)N复合涂层均可提高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渗氮后沉积Cr(Ti)N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与基体相比下降了一个数量级,渗氮后沉积Cr(Ti)N涂层的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AH32船板用钢在模拟海洋环境下的耐蚀性,利用热丝增强等离子体磁控溅射技术对AH32船板用钢表面进行离子渗氮并在渗氮后的表面制备了Cr(Ti)N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涂层的截面组织形貌;利用失重法测试不同涂层在人工海水中的耐冲刷腐蚀能力;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表征了不同涂层冲刷实验后腐蚀产物的成分和形貌;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了不同涂层耐蚀性,并讨论了不同涂层与基体在人工海水中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离子渗氮和渗氮后沉积Cr(Ti)N涂层均能提高AH32钢基体的耐蚀性。离子渗氮的涂层与离子渗氮后沉积Cr(Ti)N涂层的年平均腐蚀失重率分别为1 485 g/m~2·a和1 278 g/m~2·a,均明显低于基体的年平均腐蚀失重率(2 134 g/m~2·a)。离子渗氮和渗氮后沉积Cr(Ti)N复合涂层均可提高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渗氮后沉积Cr(Ti)N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与基体相比下降了一个数量级,渗氮后沉积Cr(Ti)N涂层的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态、静态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腐蚀介质状态和合金成分对金属喷焊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态介质中,各种材料的腐蚀速度提高5 ̄15倍。与静态试验所得出的材料耐蚀性次序不同,静态试验主要反映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动态试验主要反映在材料的动力学特性。喷焊层中铁含量的增加对耐蚀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低温条件下腐蚀溶液温度以及钢中氮含量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在1 mol/L H2SO4+0.5 mol/L NaCl的腐蚀液中,对氮含量为0.009 5%~0.557 5%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阳极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测量.结果表明,提高氮含量,316L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增强;腐蚀液温度升高,316L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减弱.  相似文献   

11.
以1mol/LH2 SO4为主要介质,改变温度、氯离子和氟离子的浓度为条件,采用腐蚀测试装置测试了工业纯钛和 00Cr2 5Ni2 2Mo2不锈钢阳极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图谱 (EIS) ,对两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酸性介质中钝化性能进行了比较、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氯离子和氟离子浓度的增加 ,两种材料的自腐蚀电位下降,并由自钝化转为活化 钝化 ,致钝、维钝电流密度增大,钝化变难。00Cr2 5Ni2 2Mo2不锈钢易过钝化,工业纯钛钝化区却很宽。交流阻抗图谱 (EIS)表明 ,两种材料的EIS均呈现为单一容抗半圆弧,随温度升高、氯离子和氟离子浓度的增加 ,两种材料的阻抗图半圆半径减小,腐蚀加重。  相似文献   

12.
应用钛离子注入以改良铅和铅锑合金在5mol/L的H2SO4中的抗腐蚀能力,用阶跃电位法测定的腐蚀电流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的表面腐蚀形貌来描述腐蚀行为。讨论了钛离子注入时离子的加速能量对腐蚀行为的影响。认为钛离子注入对铅的氧化和氢气的折出这两个过程有不同的作用。钛在铅和铅锑合金表面层中存在的深度范围和分布情况决定子离子的加速能量,离子的加速能量直接影响着腐蚀性能的改良。  相似文献   

13.
应用钛离子注入以改良铅和铅锑合金在5mol/L的H2SO4中的抗腐蚀能力。用阶跃电位法测定的腐蚀电流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的表面腐蚀形貌来描述腐蚀行为。讨论了钛离子注入时离子的加速能量对腐蚀行为的影响。认为钛离子注入对铅的氧化和氢气的析出这两个过程有不同的作用。钛在铅和铅锑合金表面层中存在的深度范围和分布情况决定子离子的加速能量,离子的加速能量直接影响着腐蚀性能的改良。  相似文献   

14.
钛及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优良特性,是优质结构材料及新型功能材料.文章结合钛及其合金的发展,论述了钛及其合金在航空航天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化学工业、航海工业及汽车工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中叙述了在H_2SO_4,HNO_3,NaOH以及模拟盐湖卤水等腐蚀介质中,PP/SBS高分子共混材料重量和强度变化.并用偏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分析试样腐蚀前后材料微观形貌和大分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PP/SBS对模拟卤水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对40%NaOH有一定的耐蚀性,不耐80%H_2SO_4.硝酸的腐蚀对共混材料破坏严重.温度对PP/SBS的耐蚀性有较大影响,强氧化性酸对PP/SBS的腐蚀机理,主要是氧化SBS相中丁二烯大分子链段的双键,并相应生成羰基,最终导致PP相球晶崩溃.  相似文献   

16.
邹晋  陆磊  张安南  陈志宝  胡强 《江西科学》2009,27(6):812-815,866
Cu—Fe—P合金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强高导电铜合金。本文研究了添加微量的硼和铈对Cu—Fe-P合金耐蚀性的影响。采用盐雾试验和电化学方法对材料腐蚀行为进行了分析,运用SEM、EDS及XRD等多种手段对材料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进行研究,探讨了影响耐蚀性的机理。结果表明,由于晶粒的细化作用,B的微量添加会降低合金的耐蚀性能;Ce对合金有很好的净化杂质效应,从而使材料的耐蚀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温度(850℃、900℃和950℃)下对TA2钛合金进行碳氮复合渗处理,并研究其组织结构以及在人工模拟体液(SBF)中的腐蚀行为。利用X射线衍射、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对碳氮复合渗层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对不同温度碳氮复合渗处理的样品的耐蚀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渗层主要由TiN相组成,且随温度升高渗层逐渐增厚;碳氮复合渗处理后的TA2钛合金的耐蚀性提高,且850℃碳氮复合渗后的TA2钛合金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李其炎  李俭 《科技资讯》2023,(18):108-111
该文研究了13Cr15Ni4Mo3N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内容包括开路电位实验、动电位扫描实验以及电化学阻抗实验,分别得到不锈钢材料的开路电位、极化曲线,以及Nyquist图和Bode图。研究表明:不锈钢在天然海水中具有较高的耐蚀性,在NaCl溶液中耐蚀性明显下降,在HCl溶液中腐蚀影响更加明显,并且随着H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耐蚀性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钽对GCr15抗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蚀是引起GCr15制航空轴承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选用促进钝性元素Ta用离子束动态注入的方法,来改变GCr15材料表面特性,提高其抗蚀性能,是防止航空轴承早期失效的有效途径.通过在0.5mol/LH2S04溶液和0.1mol/LNaCl溶液中电化学方法测试和人造海水环境的模拟试验及盐雾试验检测结果表明,离子束混合注入Ta具有极好抗全面腐蚀和抗点腐蚀的性能,其效果优于注Ti或注Cr,其耐蚀性提高的机理是由于注入表面形成高稳定性的Ta2O5防护膜和富钽的非晶态合金层.  相似文献   

20.
注水仍是剩余油驱替的重要措施之一,数字化注采控制更是我国油田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智能配注工具在腐蚀环境下的适应性评价工作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国数字化油田的发展进程。为评价缆控式智能配注工具材质在新疆油田井下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通过实验方法评价了用于智能配注工具的两种典型材质在不同温度、不同Cl-浓度条件下的腐蚀特性。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A材料的腐蚀电位下降且腐蚀电流增加,而B材料则腐蚀电位升高且腐蚀电流减小;当Cl-浓度升高时,A材料表现出较强的腐蚀倾向;而在所研究井况范围内,B材料表面钝化层未被破坏。可见,在所研究井况下,B材料耐蚀性能显著优于A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