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朱利权  赵敏 《广东科技》2014,(14):221-222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水样采集是一个重要环节,样品的代表性决定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在实际采样过程中,样品采集又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对污染源废水样品采集的过程,包括容器的准备、样品的采集、样品的保存、样品的运输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研制实验室检测用转基因烟草CMV-CP品系定性标准样品,并获得了国家标准样品证书.研制内容包括标准样品的制备、最小取样量、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首次采用G-S指数法评价定性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及最小取样量,确定了该批样品最小取样量为80mg,此取样量下该批样品均匀性符合标准样品制备的要求.相比传统方法,此种方法使定性标准样品的均匀性评价更具科学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传热学角度对生物样品在浸入冷却剂之前的预冷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实验研究。测量了冷却剂上方冷气层中温度的静态分布规律,研究了气层厚度、沉浸速度、样品直径和样品初始温度等因素对样品预冷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避免或减轻预冷对生物样品低温固定质量影响的措施。最后,定性地研究了预冷对电镜生物样品超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吸收光谱具有灵敏、快速、选择性高的特点 ,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样品、环境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但是测定前必须采用干法消化法或湿法消化法对样品进行处理 ,这两种方法均操作繁琐、耗时长、样品容易受污染、待测组份容易受损失。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有效地克服了这些缺点 ,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食品、生物样品、环境样品中的微量元素。讨论了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技术中基体改进剂的选择、悬浮液的制备、升温程序的选择等关键问题 ,并详细介绍了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生物样品、环境样品中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La0.67Sr0.33Mn1-xFexO3(0≤x≤0.20)的系列样品.通过对La0.67Sr0.33MnO3系列样品的XRD曲线、R—T曲线的测量,研究了Fe掺杂对样品磁电性质的影响.室温下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研究,根据正电子寿命谱参数的变化情况讨论了掺杂样品中缺陷及电子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该系列样品可以忽略氧空位缺陷的影响,样品中位错、微空洞和晶界等缺陷的存在、铁磁与反铁磁作用的相互竞争及样品内部电子局域化所形成的极化行为等因素导致了样品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子吸收光谱具有灵敏,快速、选择性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样品、环境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但是测定前必须采用干法消化法或湿法消化法对样品进行处理,这两种方法均操作繁琐、耗时长、样品容易受污染、待测组份容易受损失。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食品、生物样品、环境样品中的微量元素,讨论了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技术中基体改进剂的选择、悬浮液的制备、升温程序的选择等关键问题,并详细介绍了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生物样品、环境样品中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位滴定法和硫原子转化法分别测试了样品中的Co、S原子含量,并探讨了样品取样条件、溶样条件及样品主要杂质等对测定的影响. 通过计算实验数据获得样品中S、Co原子配比,从而得到二硫化钴含量分析方法. 样品的重现性比较好,标准偏差小于0.25%.  相似文献   

8.
尖晶石型铁氧体红外辐射陶瓷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国进 《河南科学》2006,24(4):493-495
采用Fe2O3、MnO2、CuO、Co2O3为主要原料,制得铁氧体样品.测量了样品的红外辐射率,用XRD分析了样品的物相,用SEM研究了样品的微观形貌,用EPMA研究了样品的元素面分布,用XPS研究了样品中Fe、Mn、Co、Cu元素的价态分布.结果表明,样品的红外辐射率很高,全波段辐射率高达0.87,8~14!m光谱辐射率均大于等于0.90,是优良的红外辐射陶瓷;样品中,CoFe2O4和MnFe2O4、CuFe2O4、CuMn2O4等彼此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形成了复杂的多组份铁氧体,基本属于混合尖晶石型结构,结晶良好;铁氧体中,Fe、Mn、Co元素离子均以三价和二价共存.  相似文献   

9.
大型综合性实验室样品种类繁多、性状各异、包装存贮条件不一,在样品保存、检测、回收等流通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丢失、无法溯源的情况,为此设计了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样品管理系统。以样品电子标签为信息载体,手持读取机、读取通道等为终端的监管系统,实时读取样品信息,监控从来样、制样、分样、流转、检测、回收等全部实验过程。实现了实验室内样品流通的唯一性标识和全程时时追踪,使样品得以规范化有序高效管理,完全满足实验室认证认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物理实验"磁性材料基本特性的研究"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旧的磁性材料样品测出的居里温度比材料完全相同的新样品明显偏大的现象.通过磁力显微术(MFM)对新、旧2种样品分别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与新样品相比,旧样品内部的磁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是该样品居里温度变大的主要原因,并对样品发生该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在研究粗糙地海面的超宽带特性时,需记及介电常数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因此,有必要研究粗糙地海面中随机介质的介电常数随频率变化的色散特性.通过自由水和结合水色散特性的数值比较,提出了一种包含结合水的新土壤介电常数模型,研究了新旧模型随频率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新的土壤模型比Dobson模型更合理地表征了土壤的介电常数.同时,针对海水的色散特性,通过单、双Debye模型的数值对比,提出了修正的Meissner模型,研究了海水在不同温度下的色散特性,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的松弛频率,结果表明第2个松弛频率的引入显著拓展了Debye模型的有效范围,从而证明了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波浪影响下的近岸海底泥沙水运动,特别是近底高含沙率泥水层,对泥沙的再悬浮和沉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定底部高浓度泥沙水为牛顿流体,利用N-S流体运动理论,采用VOF法追踪水-气界面和水-泥沙水的相界面运动,模拟了波浪作用下泥水层内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泥水层的响应与主体海水波动不同,为研究底部泥沙再悬浮和底部条纹形成打下了基础;VOF法能较好地追踪水-气和水-泥沙水相界面运动的多相界面问题;同时界面间存在互相作用,即水-气界面波动对水。泥沙水界面有较大影响,而水-泥沙水界面对水-气界面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海水淡化已成为现实,其中反渗透法海水淡化发展最为迅速,其技术可行而且经济环保。介绍了反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反渗透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用人工合成油层水;在歧口18-1油田油层岩心上,进行了岩心速敏性流动试验.用人工合成油田海域内的海水和钻井过程中钻遇的馆陶组水层水为注入水水源,并在国内首次参照英国岩心水敏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岩心水敏性流动试验评价,同时分析研究了流出物颗粒含量和尺寸大小.观察分析了海水、水层水分别以不同比例与油层水混合时的结垢程度.本文研究为正确选择注入水速度和注入水水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沿海地区为评判单元,以各评判单元的参评因素数据为基础数据库,应用层次分析法给参评因素赋权重值,在Arc View GIS平台上,采用图层因素权重叠加法获得各评判单元海水入侵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求得各地海水入侵平均距离,从而实现山东省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计算结构疲劳寿命的新方法——局部应力-应变法,并就这种方法应用于海洋石油钻采平台构件的疲劳寿命计算问题中作了一些探讨。针对这一应用中出现的特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并进行了随机载荷作用下试件的疲劳寿命估算和海水环境中试件的腐蚀疲劳实验及相应的裂纹萌生寿命估算。经计算,理论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为17.2%,表明本文所述裂纹萌生寿命的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多级闪发式海水淡化装置第一级的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闪发室内的水流特性,并将有阻流板的与无阻流板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闪发室内存在着大尺度的环流和旋涡,且主导着闪发室内的流态,对闪发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阻流板确能很大地改变整个闪发室的水流特性,但目前的阻流板设置方式对提高闪发效率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8.
从描述色散管理光孤子传输的非线性薛定谔(NLS)方程出发,利用对称分步傅里叶方法对方程进行数值 求解,模拟研究了色散管理孤子(DMS)在光纤中的传输演化特性。结果表明,孤子在通过周期性搭配具有相反色 散系数的光纤中传输,极大地降低了孤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孤子的传输演化特性得到很大改善。指出了色散管 理孤子的优点以及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用液-液萃取和XAD-2大孔网状树脂吸附对水体中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富集浓缩,然后用气相色谱分离,内标法定量.方法的回收率为86.2%-88.4%.另外,还用GC/MS方法对青岛徐家麦岛及大麦岛近海扇贝养殖区海水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河网与伶仃洋一、三维水质模型联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和伶仃洋的水质耦合数学模型,采用时段交替法进行一、三维模型的耦合计算.利用统计得到的珠江三角洲1998年的污染源排污量资料以及1998年6月26(27日在伶仃洋同步观测的水质(COD)资料对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该耦合模型可用来描述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和伶仃洋区的耦合水质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